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前日,暮色将至,一曲悠扬迷人的二胡独奏曲《江南春色》,伴着袅袅炊烟飘荡在松滋大山深处小镇刘家场的上空。
拉二胡的是个十六七岁的糙小子。一慈祥老者站在旁边,不时指点,“祖孙”俩陶醉在二胡奏出的美妙琴声中。
老人叫刘郑忠,今年73岁,和老伴住在刘家场镇老街上。刘老早年经历坎坷,教过书,也被下放过,可他慈善豁达,一生与音乐相伴。只要二胡琴声响起,一切烦恼便烟消云散。后来,刘老回到镇上工作,日子安定了,对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岁月,就这样在音乐中慢慢淌过。
拉二胡的“孙子”叫刘仁亮,刘老谈起“孙子”眼睛都笑合了缝,“我碰上这个‘孙子’,真是缘分啦!”……
4年前的一天傍晚,刘老到一条小路上骑自行车锻炼身体,突然,他被路边一阵悠扬的笛声所吸引。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坐在房前正忘情地吹奏。笛子虽吹得不错,但老人听出笛声中却淌出些许悲凉。这孩子就是刘仁亮。
一曲终了,老人上前问小仁亮:“娃儿,想不想学二胡呀?”“想!”迷恋音乐的仁亮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
从此,仁亮经常到刘老家学二胡。慢慢地,老人了解到,仁亮这孩子生活的艰辛。小仁亮的父母离了婚,他由爸爸抚养。爸爸长期在外省做泥瓦工,妈妈也去了外地,他的生活、学习长期无人照料。上初中后,仁亮甚至常常饥一顿饱一顿。
慈悲的刘老心尖子都痛了,他同家人商量,接仁亮住进家里,从此,刘家多了个“孙子”,仁亮成了刘老的“开心果”。音乐和欢声笑语早晚在刘家萦回,“祖孙”俩关系别提有多亲!
“我这个‘孙子’心眼实诚啊!”刘老回忆,“4年前,他和我一起去当年我下放的地方玩,回来时因说话时的一点误会,我误解了他。他感到受了很大委屈,又无处诉说,就用水果刀将自己的手指划开,泪流满面地用血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冤’字。我发现后,心疼得不得了,马上把他送到医院包扎,打消炎针。我养他这么久,他和他的家人都十分感激。其实,我哪图什么感激?孩子没人管,我管管,再正常不过了。人与人相扶相携,社会就会美好。现在这孩子长大了,我希望他尽快自立,对社会做贡献。”刘老说,音乐陪伴了其一生。现在把二胡技艺教给仁亮,就是为了教给他对人生的乐观态度,让他能学会用音乐调节生活,生活得多姿多彩。
夕阳下,悠扬的琴声中,刘老的慈悲情怀袒露无余……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