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提示:网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2008-03-17

诱惑你占大便宜 离吃亏不远了 

网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本报记者  董颖  实习生  孙页由

2008年03月17日08:36  来源:人民网-《市场报》


 

  “自从被骗了两次之后,我已经很清楚的意识到,网上购物的确有风险。请大家谨防陷阱!”一位网名叫做小丸子的网友在论坛里发出了这样的帖子,立刻引来呼声一片。

  据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月发布的消费者投诉分析公示,今年1月份,“12315”和“96315”两条热线共受理网上购物类投诉40件,较去年同期增长37.9%。专家提醒消费者,网上购物一定要擦亮眼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网上购物 谨防陷阱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网上购物。但网络购物从出现的那天起,就一直与安全隐患难脱干系。在新浪网最近一次有近2万人参与的在线调查中,超过6成的被调查者对网上购物的安全性和网上商品的质量表示怀疑。

  书籍、化妆品、药品等商品已逐渐成为消费者网上购物投诉的热点。据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月发布的消费者投诉分析公示,今年1月份,“12315”和“96315”两条热线共受理网上购物类投诉40件,较去年同期增长37.9%。专家提醒消费者,网上购物一定要擦亮眼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据消费者投诉显示,网上购物主要存在四大问题:一是产品质量问题。有的网站售出的产品是“三无”产品;有的网站销售的药品本身没有批号,外包装标注的批号实为另一种药品。二是订单与实物不符。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物后,经营者提供的产品的品牌、功能、款式等与对方宣传不符。三是拒绝履行售后服务约定。有的消费者网上购得一部手机,因质量问题将手机邮寄退货,但几个月后经营者仍拖延退款。四是夸大产品功效,虚假宣传。有的经营者在网站宣传产品时夸大疗效,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或是经消费者使用根本无法达到宣传的效果。

  相关法律 还需完善

  《市场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涉及到网络购物方面的纠纷主要依照《合同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保护法》等法律,尚没有一部全国性的专门规范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由于网络购物的特殊性,这些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都不强,甚至有时在处理一些网络纠纷时束手无策,远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电子签名法》的正式实施以及《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的出台有助于电子商务交易中欺诈行为的减少,但有关网络交易的纠纷仍时有发生。现阶段应对网络购物安全问题仍是以预防为主。

  “在网站上,如果遇到产品以市场价的半价甚至更低的价格出现,就要提高警惕,想一想它为什么会这么便宜。尤其是名牌产品,除了二手货或次品货,以正规渠道进货是不可能和市场价相差太远的。有些东西便宜的几乎离谱,就要想一下,如果你拿着价值几万块的东西,可能只卖几千吗?如果真有货为什么不直接提供给当地店铺或卖家呢?”有着丰富网购经验的阮先生告诉《市场报》记者,“很多消费者上当的原因就是受低价诱惑,其实如果多想想多问问,就能看出对方是不是有诈。”

  阮先生介绍说,消费者在网上应谨慎选择交易对象。对陌生商家应注意其网址上是否提供详细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必要时应先打电话核实经营者的身份。正规交易网站会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用途、性能、主要成分、检验合格证明和使用说明以及售后服务等有关情况。一旦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应从站点上找到该公司的服务电话号码、客服Email或公司地址,立即和该商务公司取得联系。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还可以登录315消费电子投诉网(http://www.315ts.net)进行投诉。

  七个小心 保障安全

  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所有行为都可以以虚拟身份掩盖,因此很容易滋生欺诈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呢?记者从一些典型的被骗经历中发现,网购骗局大多有共同的特点。针对这些骗局和陷阱,消费者在交易时要多加几个小心。

  小心一:链接要安全。在提交任何关于自己的重要信息前(尤其是信用卡号),一定要确认数据已经加密,并且是通过安全链接传输的。

  小心二:保护自己的隐私。花几分钟阅读一下电子商务公司的隐私保护条款,这些条款中应该会有他们收集你的哪些信息和这些信息将被如何使用的详细说明。尽量少暴露自己的私人信息,特别是填在线表格时要格外小心,不是必填的信息就不要主动提供。永远不要透露像父母姓名这样的信息,有些不法分子很可能会利用它来非法窃取你的账号。

  小心三:采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很多服务商都提供了第三方托收的服务,如eBay易趣的“安付通”、淘宝的“支付宝”等。当消费者购买高价物品或者想在最终付款之前检验一下物品时,都可以考虑此类服务,它可以由交易平台服务商代为保管消费者所付的款项,直到消费者收到、检验并核准过物品后,才放款给卖家。

  小心四:保护密码。不要使用任何容易被破解的信息作为密码。如生日、电话号码等。最好将密码设置成一串比较独特的组合,包含数字、字母或其他符号。

  小心五:检查销售条款。在线零售商都会出示有关的销售条款,包括商品质量保证,责任限度以及有关退换货的规定等。有些站点要求客户在购物前必须点选“同意这些协议”,有些站点则把这些条款放在一个单独的链接里。

  小心六:检查运费。仔细阅读运送和处理等费用的有关说明,不同的送货方式费用差别可能会很大。你可以找一些提供低成本配送方式的公司,或在定购量大时可以免费送货的站点。

  小心七:再检查一遍订单。在发送购物订单之前,再慎重地检查一遍。输入错误(比如把3写成了33)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如果你收货的地址和发出订单的地址不同,就需要作出特别说明,并仔细检查。另外,你必须确定自己看到的价格是不是该物品当前的价格,而不是上次访问该站点时浏览器保存在计算机中的临时网页文件上的过时价格。

  网购纠纷仅三成维权成功 尽量选择货到付款

  有位消费者最近在网上看中一款手机,汇款后商家既不发货也不退款,工商部门介入调查时发现,根本找不到销售商。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日统计发现,因为种种原因,网购纠纷仅有三成维权成功。

  网购手机损失5400元

  近日,消费者陈先生向秦淮区消协投诉称,他在网上“好又多数码城”购买手机,结果汇了款后“连货物的影子都没看到”。

  他说,前段时间,他在网上的“好又多数码城”(网上的登记地点为南京市长乐路好又多购物中心)看中一款手机,价格比市场价便宜近千元。网上商城工作人员称,只要他交纳1700元押金,两天内就能收到手机。陈先生于是交了1700元,但商城工作人员又称,手机全是两部装,必须同时购买两部,因此必须再交1700元,另外再交2000元会员费。

  陈先生无奈地陆续交了5400元,但并没有收到手机。此时,他意识到可能上当了,赶紧向秦淮区消协投诉。消协工作人员调查发现,长乐路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好又多数码城”。

  类似网购纠纷并非个案。市消协统计显示,近年来,网购纠纷呈多发趋势。去年网购纠纷就多达上百起。

  网购纠纷七成维权失败

  “目前,网络购物以服装、小家电、手机、电脑、图书等为主。”市消协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绝大部分网络销售商根本不办理营业执照,也没有实体店,因此网购纠纷调解难度较大。

  据了解,在去年南京市消协接到的近百起网购纠纷中,仅有约30起维权成功―――经消协调解后,商家为消费者办理了退货或退款。但另外约70起纠纷,均因为种种原因维权失败。

  “网络商家更新速度快,出现纠纷时很多商家已经‘关门’;消费者投诉时无法出示正规购物发票或有效凭证,生产厂家不‘认账’;此外,网购产品还有一些竟是‘三无’产品……这些都导致了网购纠纷维权难。”该负责人分析。

  (肖协)

    《市场报》 (2008-03-17 第22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