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母亲的菜园
2008-03-11

 

母亲的菜园

                 ———写给我的2007

资料图片

    母亲在院子的一角开辟的那片菜园,我想应该是村子里最小的一块菜地了,也可能是村子里最后一块菜地了。村子里已经很久没人伺弄土地了,这些年,年轻人很多都外出打工了,村里的土地随着年轻人的出走,大都种上了速生杨。

    盖满了新房的村子,在冬日午后昏黄而温暖的阳光里显得懒洋洋的,静默得就像村子里蹲在墙角晒太阳的老人,一幅随时要睡去的样子。偶尔有雄鸡悠长的打鸣声和声色浑厚的狗叫声,回荡在寂静的村子里,在空旷的田地里,传得很远,很远……村子好像一座被废弃的城堡,留下的只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不是已经外出,就是在等待外出。

    他们憎恶村子里那种日出而做日没而休的日子,憎恶了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闭塞生活,而且是如此的深恶痛绝以至于他们宁可在城里遭人白眼干着比伺弄庄稼更脏更累的活,拿着甚至比不上安心种庄稼的收入,却愿意常年累月的呆在城里。

    老人们种着为数不多的土地,维持着自己的日常花销和一家人的口粮,闲暇下来便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靠回忆往事照顾孙子打发时光,所以今年蔬菜肉类价格的上涨非但未给村子里的人带来惊喜,相反他们感到了更多的来自生活的压力。

    我不知道母亲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伺弄这片小菜地的,应该是在07年的春天吧。那个春天父亲曾在一封家信里说,他卖了家里那头养了多年的纯种鲁西黄牛,卖掉了院子里那棵和我同岁的全村最好的梧桐,只为了操办弟弟的婚事,而母亲开辟的那片菜地正是原先牛棚和梧桐的所在。

    暑假我回家时,那块小小的菜地里几架豆角结的正旺,丝瓜的蔓爬满了小园的篱笆,一棵野生的牵牛在每个早晨都会将自己的淡紫色的喇叭吹响在篱笆上的每个角落,甚至越过了母亲刻意阻拦的架子。

    母亲很自豪地对我说这个小菜园维持了一家人整整一个夏天的青菜,有时还能分出些送给邻村的姐姐和邻居们。

资料图片

    其实,伺弄这么个园子并不轻松,园子里的虫子并不比田地里的少,有了虫子也不敢喷农药,怕毒坏了那几只母鸡。别看它们平时一个个步履蹒跚一幅老态龙钟的样子,可若是有了菜叶的引诱,它们偶尔也能飞过篱笆呢。

    还有麻雀,这种每天起得很早的小东西会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去菜园子里偷食菜苗。为了对付这些小东西,母亲在园子的周围做了密密的篱笆,还在园子的一角做了一个十分逼真的稻草人。茶余饭后,母亲还常常到园子里捉虫子。

    暑假,我在家呆的为数不多的几天,天天都能吃到从园子里采摘的新鲜蔬菜,别提有多惬意了!如果没有这个园子,现在菜价那么高,天天吃青菜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家,简直是一种奢望。

    自从暑假回过一次家后,直到07年春节放寒假,我一直没有回家。这期间,菜价,肉价一直居高不下;临近春节菜价更是高得惊人,葱更是暴出了10元每公斤的天价。

    腊月二十三傍晚天阴的厉害,我做零工的小店难得闲暇,就向老板请了一个下午的假回家。父亲母亲正在厨房里煮肉由于物价的影响家里只买了几斤猪肉用来待客,招待姐姐姐夫她们就靠家中的那几只母鸡了。

    我在厨房里呆了好一会儿,也没能帮上手。母亲怕油腻沾到我衣服上,便让我到院子里随便走走,顺便接桶水,水桶很快满了。冬天的院子一片萧瑟只有围墙外的那几棵落光了叶子的白杨树还在夜色里静默着。

    小院里唯一的绿色就来自墙角的那个菜园了。在园子的篱笆上,丝瓜的和牵牛的蔓还在,不过早已干枯了;只有那些躲在墙头某个不易被发现的的角落的几个丝瓜还孤独地挂在寒风里,等待母亲摘下来,剥去皮,拿去刷锅。

    夏日里的蔬菜已被几渠蒜苗和一些菠菜取代了。那天的晚饭母亲就地取材,放了蒜苗的肉汤炒馒头别有一番风味。那是我07年年尾吃到的最有意义的一顿晚饭了。

    08年春节很快就来了。年三十晚上,县城的街上灯火通明,鞭炮声不绝于耳。此时,我正急匆匆得往家赶。到家时,母亲已经在门前门后井墩灶台上燃完了第一柱香,所有神像前都摆满了供品,有肉、鱼、丸子,还有从园子里摘来的青菜。虽然有些简陋,但母亲的心却是很虔诚的。

    老家没有午夜零点吃年夜饭的习惯,大家都是在农历正月初一的凌晨四五点起来放鞭炮、吃饺子。鞭炮声在小村的夜色中此起彼伏,给长辈送水饺的人在小巷里断断续续地来往着,鞭炮声渐渐稀疏了。

    红色春联在新年的晨光中渐渐清晰起来,大街上走满了三五成群拜年的人,其中也有我和弟弟的身影。拜年的队伍是按家族聚集在一起的,我们家族的人很多都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就搬出村子了,有的去了河南,有的去了东北。对于这些族人,我只是从族谱上见过他们的名字而已。初一是不必串亲戚的,所以,拜年回来,就可以看书和睡觉了。

资料图片

    一觉醒来好像春节就成了往事。刚过了年父亲和母亲就有了摩擦,原因很简单,父亲想跟别人去东海的盐场晒盐,母亲坚决不让去,两人为此事一直僵持不下。母亲动员我和姐姐充当说客,我们都反对父亲去,毕竟是将近七十的人了,况且他膀子曾经有过很严重的伤病。

    但我们何尝不明白父亲的苦衷呢?这些年为了我和弟弟,家里欠了很多帐,家里可种的耕地越来越少,依靠土地每年仅能维持日常花销,用余钱还帐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母亲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有时腰还疼得厉害。留她一人在家,父亲又何尝放得下心呢?

    最终父亲和母亲都做了妥协:父亲不去东海晒盐,母亲答应让他跟着我们村的建筑队在在临近的几个村子打零工。初十我离开家的时候,父亲已经开始工作了,每天早晨六点从家里吃过早饭后上工,中午在工地上吃,晚上六点下班回家。

    那几天母亲腰又疼得厉害了,不能长时间的坐着,甚至不能弯腰。镇上医生说是骨质增生,需要好好休息。尽管如此,她每天晚上还是会从园子里拔些青菜,洗净切好,为父亲第二天早饭做准备。

    当我坐在学校里写下这篇短文时,不觉离家已有一个多月了,通过邻居家的电话,我知道了家里的近况:母亲说家中一切都好,她的腰痛也好很多了,前天她还给那片小菜园新换了篱笆,等天暖了,吃了那些菠菜和蒜苗,翻了土她要再种些别的菜……

    听着母亲的打算,我不禁潸然泪下……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