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平凡中的震撼8
――感恩的心
我是一家晚报的记者,今天早上刚一上班进屋,我桌上的电话就响了,记者的职业责任意识促使三步并成两步直奔桌前,并迅速接起电话“你好,我是晚报记者”“你好!记者同志我有一事相求”“不必客气,有话请讲”对方听到我说话这样侃快,一定很激动,因为他说话带着有些颤抖的声音“我是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现在新城区76号楼工地上当瓦工,上星期家里捎来信说,我妻子得了子宫癌,已住院准备手术。家里东借西凑还差6000元手术费,我才出来打工不到一个月,連吃饭都是赊的帐,6000元呀,对我来说,那是近一年的工资呀,当时我真的急晕了头,工地上的本不富裕众工友都慷慨解囊给我凑了2000多元,工地经理给我预支了4000元的工资,就这样我忙的连声谢谢的话都没来得及说,就日夜兼程赶到医院交了手术费,使我妻子及时、顺利、平安地作完了手术。”听到他讲到这里我长出了一口气,我紧张的心才放松下来。“别着急,慢慢说”这时对方又接着说下去。“我现在没有钱报答他们,我想求你帮助我写篇文章,登在报纸上,一是表达我的感恩情意,二是通过报纸表扬他们。记者同志我求你了”“不用客气,我马上就去你哪儿采访”“现在就来?我们马上就干活了。记者同志,你能中午来吗?”“你说时间吧,我听你的”“那最好中午12点半来,因为哪时候我们吃午饭,大家都在。”“好的,就这么定了”“谢谢你了”
中午下班,我家也没回,就在报社旁的一家快餐店随便吃了一口,就匆忙赶到67号楼工地。到了工地门前,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表,正好12点半。这时工地上虽然没有了搅拌机等各类建筑机械的轰鸣声,但却多了许多人员的嘈杂声。穿着各式服装满身尘土和泥浆的农民工聚集在工地食堂卖饭口前正在买饭,有的在食堂前的空地上,两三人一伙,三五人一群席地而坐,围着两个咸菜盘子,有的干脆就用手拿个咸菜疙瘩――吃得正香。看看这些正在吃午饭的农民工,真是一眼看去青一色,整个一个男人世界。
不知道,早上来电话的人是情急之下,忘记告诉我他的姓名,还是我被他所讲述的事所受感动,而忘记主动问他姓名,反正只知其事,不知其名,就冒然找上门来。既然来了,我就有办法找到他,这时我带着询问目光向这个男人的世界中走去,看来我作为一个女同志,来到这里真可谓一花独秀了。不知是我的性别、服装与众不同,还是我那询问的目光与周围人眼神的差异,不时地引起周围人好奇的目光在关注着我。如果我不是从事多年记者工作经多见广,这么多男人好奇的目光聚焦在我一个女人身上,我真得会害羞的。
这时,只见一个满身、满脸混凝土灰浆的人,急冲冲向我走来,我职业的本能知觉告诉我,他一定是我找的人。于是,我也迎面向他走去,当我们走到近在知尺的时候,几乎同时说“你是?”“我是晚报记者”“我就是今天早上给你打电话的农民工张大顺”说话间,我主动伸出手来,准备与他握手。可他却让我使料不及“嗵”的一声跪在地上,“恩人呀,谢谢你能来”当时我不知所措,急得直哚脚“快起来呀!你这是干什么?”见他还不起来,我急着说“你再不起来,我可走啦?”我这句话果然奏效,他马上站了起来。这时我用目光环视了一下周围,不知啥时候,我们俩已被工地上的民工围了起来。张大顺站起来后,涨红着脸十分激动地说“哥儿们!我张大顺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我一人有难,大家帮忙,我现在虽然没有钱来报答大家,但我有一颗感恩的心,今天我把晚报记者请来,就是想让晚报记者,把你们帮助我的事报道出去。在这里我给大家鞠躬了。”说道这里,张大顺给大家深深地鞠了个躬。这时周围的人都热烈鼓掌。受张大顺发至肺腑之言及周围的掌声所感染,我的眼睛湿了。
掌声过后,张大顺接着说,今天早上我打电话给晚报记者站,说明了我的心意,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约晚报记者来工地采访,没想到这位女记者这样爽快地就答应了,更没想到她能放弃自己的午休息时间,这么快就赶来了,这说明她不嫌弃咱农民工。说道这里张大顺面对着我,也深深地鞠了个躬。这时喊声、掌声响成一片。当时把我都惊呆了――。这时不知是誰拿来一袋冰棍,递给了张大顺,张大顺马上拿到我面前“记者同志,我们工地没有卖雪糕的,只有这种廉价的冰棍,你将就吃一根吧,好解解渴。”自打我得了胃寒病后,就很少吃冰棍那些冰凉食品。但今天,在这众人的盛情下,我拿起了一根冰棍,大大地咬上一口。这时大家都眼睁睁地看着我,说实话,真是从口里甜到心里。当我把这口冰棍咽下肚后,伸出大母指笑着对大家说:“真好吃!爽!”哈哈!我和大家一起开心地笑了起来。随后我和大家席地而坐,开始了此行的采访――。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卖冰棍的老人来到我们根前,我马上起身拿出50元交给了那个卖冰棍的老人,“给在场的每人发一根冰棍”,“那能让你掏钱哪!我来!我来!”这时我大声地说“大家都别争了,这钱我掏定了,如果你们看的起我,就一人最少吃一根”哈哈!又是一阵笑声――。
几天后,我写的记实通讯在晚报上发表了。随后我在晚报又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