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十年守护水中古碉楼[组图]
2007-11-03

来源:新华网—大洋网

 一个人,两条狗 守护水中古碉楼近十年

“不知是我在守护她,还是她在守护我”,摆渡人老屈说。

流金水面采,船行影犹在。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碉楼旁仍继续。

一个人,两条狗,老屈“一家”已在小岛上住了近十年。

    天高云远的季节,凤岗官井头村里又见游人身影憧憧。他们扛着相机,背着露营帐篷,徒步穿过车不能行的乡野来到此地,只为在最晴朗的日子里,邂逅一座上百年的古碉楼。

    官井头湖,半个世纪前曾是一个小小的客家村落,鸡犬相闻,女织男耕,日复一日宁静而落寞。上世纪建国初,当地兴修起大水库,旧村成为湖心区。

    村民们兴高采烈地搬到更肥沃的新家园,一同带走了回忆。剩下寂寂无声的亭台楼阁,从此浸没在粼粼碧波中。

    那些曾饱含温暖的人间烟火,如今却在那静默无语的残垣中。最美丽的莫过于这座湖心碉楼。褚黄、淡灰、粉红三色混杂的墙身,青花石板架设的窗台,带着繁华落尽的古朴。

    湖水偶被吹皱,倏然又风过了无痕,两岸盛开的油菜花静谧地吐着香气,深秋暖阳的夕照落在碉楼上,繁光倒影在水面一掠而过。

    至今已100多年的古碉楼

    “听我父亲说,这座碉楼是在光绪年间建成的,至今有一百多年了吧。”谈起这座古碉楼,连村里最年长的邹老伯,记忆也如云一样模糊和悠远。

    据悉,这座碉楼共有5层,高约15米,如今只有两层露在水面上。邹老伯说,碉楼立在干燥土地上的那个时候,自己还“穿着开裆裤”。

    “只听祖辈说,碉楼是由红糖、糯米、青石砖和石灰建成的,坚不可摧。”邹老伯告诉记者,他小时候还听有人说过,碉楼的大门上锁着一把亮锃锃的大铜锁,于是他在孩提时也曾经偷偷潜到水底下去“寻宝”,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当时我们都把这个水上碉楼看作龙王宫殿。”

    守护碉楼的摆渡人

    在离碉楼不远处的湖面上,有一个面积近百平方米的小岛,摆渡人老屈就住在岛上。一个人,两条狗,老屈“一家”已在小岛上住了近十年。

    在用竹子和铁皮搭建的房外,一口铁锅在煤气炉上烧得哗哗响,老屈从清澈的湖心打来一桶水,往锅里添了两瓢,随手再丢进两条肥硕的鲤鱼,招呼道:“留下来吃晚饭吧,鱼都是湖里打上来的,鲜得很!”

    老屈告诉记者,他平日里在湖边种菜打鱼,每到春秋两季游客增多时,便开着小船载人环湖游览看碉楼,收些小费帮补家用,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每天夜里躺在吊床上,一抬头看到满天亮晶晶的星,风吹树林哗哗响,湖水的气味甜丝丝的,换了你喜不喜欢!”老屈说。

    十年了,与湖心碉楼朝夕相对,莫名有种难以割舍的感觉。“不知是我在守护她,还是她在守护我。”老屈喃喃地说。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