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女孩弃学做传销愁煞父母
2007-10-20

 

2007年10月20日  稿源: 乌鲁木齐晚报

倩倩在第一次离家出走时留给父母的信,从这封信里,她的父母才知道她开始出现叛逆行为。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郭瑜在给倩倩的父母分析倩倩心理状态的成因。

    天山网讯(记者赵宇清 陈霞报道)一个18岁的女孩,暑假前于昌吉某重点中学高二就读,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今年8月23日开学后,女孩突然的一个举动,让父母傻眼了———这个孩子拿着父母刚打进卡内的2000多元学费和生活费,没有去学校报到继续读高三,说是坐上了开往成都方向的火车要去挣大钱。临走时,她给父母在家中留下一封信,内容是她要到云南昆明去做一个特挣钱的行业———人际关系网络行业,月薪可达380万。女孩也听说这个行业大家都称为“传销”,但她不信,这次离家出走就要证明给父母看:这个行业能挣大钱绝对没错。

    从此,女孩的家再也没有安静过,父母为寻女儿追到了成都和云南,虽将女儿带回了家,但她的另一个举动让父母措手不及———她宁愿割腕自杀也不愿再上学。成绩优异、平实乖巧的女孩,为何突然出现了一系列反常行为?9月21日晚上,心理咨询师开始渐渐揭开女孩突然“叛逆”的谜团……

    引子

    一封信引爆一堆焦虑

    9月13日下午,刘女士打来热线电话说:“我朋友家有一个18岁女孩,暑假前在昌吉上高二时,学习成绩特好,但8月开学后她死活都不愿上高三,并拿着父母给的学费和生活费要到云南去做传销,现在我朋友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办?”

    9月21日,这对焦虑的父母来到报社,向本报心理咨询师顾问团成员之一的郭瑜讲述了自己18岁女儿倩倩(化名)近期发生的突变。

    8月9日晚20时,倩倩的母亲下班回到乌鲁木齐的家里,叫女儿出来,却根本没有人应声。

    她发现餐桌上有几页信纸,她随手拿起看了一下。

    信的开头这样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在看下面的内容之前,先答应我一件事好么?千万不要愤怒,要耐心地把信读完,然后再决定是否原谅女儿。我想你们现在一定没法接受我作出的这件事,知道后一定会把我撕成碎片的。”母亲觉得很纳闷:这孩子怎么了?

    但接下来的内容却让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先告诉你们我的去向和目的:我去云南昆明了,去找我那‘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去亲眼验证一下他所说的那个行业的前景,也顺便验证一下这个行业是不是骗人的……”

    在信中,女儿自信十足地告诉她,自己交了一个“好朋友”,今年5月去了云南,接触到一个特挣钱的行业———人际关系网络行业,月薪可达380万。并让父母相信自己一定能挣上钱。

    “这还是我那个乖巧懂事的女儿吗?”倩倩的母亲说。在自己的记忆里,女儿一直品学兼优,2005年中考还取得了全县第七名的好成绩,今年正应该在昌吉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三,却在这关键的一年放弃学业,离家远去昆明“淘金”,这是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

    倩倩的母亲说,通过这封信,她才知道女儿开始早恋了,她赶紧给远在吉木萨尔的丈夫以及同在乌鲁木齐的妹妹和妹夫打电话,大家商量后,赶紧到头宫派出所报案,并得到“尽快坐飞机去成都火车站或者昆明火车站把人给‘堵’回来”的警方建议。

    回忆:这样将女儿“抓”回家

    回程的途中,倩倩的妈妈说倩倩一直试图逃跑,无奈之下,晚上睡觉他们都要把女儿的

    衣服、身份证、银行卡等物全部收缴,一路高度戒备,才终于能够顺利回到乌鲁木齐。

    得到派出所民警的建议后,倩倩的妈妈想到了自己在乌鲁木齐铁路公安部门工作的朋友,于是她赶紧请这位朋友帮忙查询当天下午能够去成都的火车车次,并将倩倩的姓名与体貌特征描绘给乘警,请求帮忙寻找。

    时间在焦灼地等待中流失,8月10日中午15时许,乘警给倩倩的妈妈打来电话报平安,并说这时倩倩乘坐的火车已经到了甘肃天水。

    乘警让倩倩给妈妈通了电话。电话里,倩倩很是从容,并责怪地给妈妈说:“我留了信,你们不应该着急啊……要不你们到成都火车站等我吧。”

    倩倩的父母不敢松懈,在短暂的协商后立即与妹妹夫妇一起乘飞机立即赶往成都。8月11日中午3时10分,倩倩的父母将倩倩堵在了成都火车站。

    “我信里和你们说的清清楚楚,怎么不相信人呢?”见到父母,倩倩一脸不高兴。

    倩倩的妈妈说当时虽然很生气,但为了让女儿死心,她和丈夫一行决定陪女儿走一趟昆明。

    到达昆明的当天,倩倩所说的那个“好朋友”及其母亲已在飞机场等候。后来,他们又从昆明倒了两班汽车,才到与昆明百里之隔的一个县城。

    到了倩倩所说的那个“好朋友”及其母亲居住的出租房,他们见两家人挤在同一房内生活。

    “一月挣380万,就住这样的房子?”倩倩的妈妈说她当时就意识到女儿被骗了!他们更坚信一旦女儿落到传销组织里会更危险。

    倩倩的妈妈说自己和丈夫不动声色地买了回程的车票,第二天一早带着女儿去车站。可就在他们快上火车时,女儿不肯走了,父女俩在车厢门口闹起了别扭。

    这时,远处追来一帮男子,他们拉开倩倩爸爸的手说:“孩子不愿走,你们干吗勉强!”他们无奈报了警。民警赶来,他们才安然离开昆明。

    回程的途中,倩倩的妈妈说倩倩一直试图逃跑,无奈之下,晚上睡觉他们都要把女儿的衣服、身份证、银行卡等物全部收缴,一路高度戒备,才终于能够顺利回到乌鲁木齐。

    痛楚:带回了人,却带不回心

    “学我是肯定不会再去上了,你再逼我我就自杀给你看!”倩倩的妈妈用一个善意的谎言

    将女儿“骗”到了一个全封闭学校,但下一步该如何走,倩倩的妈妈说她真的没有了办法。

    回来后,倩倩不再吵着要去昆明了。

    倩倩的妈妈说他们夫妇也不敢大意,严格控制倩倩的零花钱。

    但这仍然没能阻止倩倩出走。8月28日倩倩返校,但学校还没有开始收学费,倩倩的父亲急着上班,就将2000元学费打进了女儿的银行卡。没想到,女儿当天就买了19时的飞机票,准备飞往昆明。

    幸好当天飞机晚点,倩倩父母得以在倩倩临上飞机前将女儿拦下。这次,倩倩与父母摊牌说:“学我是肯定不会再去上了,你再逼我我就自杀给你看!”气急的倩倩爸爸狠狠扇了女儿两巴掌。就这样,倩倩父女冷战正式开锣。

    “孩子的做法虽然让我们生气,但是前途不能耽误呀!”倩倩的妈妈说他们想尽各种办法,软磨硬泡,女儿才终于答应参加乌鲁木齐一所高中的插班考试后重新开始上学。

    “女儿有所转变了,我们十分高兴,叫来家中亲戚,当即就在住家附近摆了一桌为女儿的转变庆贺。可宴会进行到一半,女儿的电话响了,原来是她男朋友到了乌鲁木齐……”

    倩倩的妈妈说,为了稳住女儿,她和丈夫表示可以接纳女儿交往的男朋友,并答应给女儿的男朋友找一份工作。就连女儿提出要和男朋友到曾经一起上学的县城玩几天,他们也被迫同意了。

    “我们哪里知道,女儿回县城是为了帮助男朋友骗取其他同学一起去云南搞传销。”倩倩的妈妈说。

    就在女儿9月4日参加完插班考的当晚,倩倩的妈妈说女儿和男朋友一起将曾经的初中同学送上远去成都的火车后,女儿给她打来电话:“妈,我现在在去云南的火车上,实在对不起!”话毕,关机。

    第3次遭遇女儿出走,倩倩的妈妈更加着急,但她凭直觉断定女儿还没出新疆,于是开始了紧张的搜寻!

    随后的几天,倩倩的妈妈不停地给女儿的手机拨电话。9月9日,电话拨通,她赶紧向女儿承诺:“随便你去哪里,但你总不能穿那么单薄就远行吧?你总得把衣服带上再走也不迟!”

    9月9日当晚,倩倩的妈妈说女儿在自家附近车站出现了。

    这次,她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将女儿送到了一个全封闭学校,让女儿暂时接受军训,但下一步该如何走,倩倩的妈妈说她真的没有了办法,只好求助媒体……

    现场援助:援助者:国家级心理咨询师郭瑜

    她的心理和生理发育不同步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郭瑜在听完倩倩妈妈的叙述后认为:

    在家长的以上叙述中,不难看出这个18岁让父母头痛的女孩,无论其早恋,还是离家出走要做所谓挣大钱的传销,都主要是孩子青春期叛逆心理的表现。

    一般来讲孩子从12岁左右开始进入青春期后,部分家长的烦恼也会随之而来:以往那个乖巧、聪慧的孩子怎么好像一夜间变的如此叛逆———脾气开始出现反复无常;开始悄悄地谈起了恋爱;对父母开始用挑剔、责怪的眼神;开始爱顶嘴,不再对家长言听计从……其实这一切是孩子青春叛逆期到来的表现。

    青春期的孩子为何出现叛逆心理?叛逆期的孩子为什么难管教?原因在于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同步,心理发育相对滞后是形成青春期心理逆反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升学等压力的增大,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孩子很容易在认知、理解、运用等环节产生技能和心理上的障碍,尤其在一些非正常的外界因素影响下,往往会激发他们潜意识的反抗,刺激他们对外界采取抗拒行为,形成“叛逆”。

    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也正是自我意识开始建立的时候。

    他们有时会为自己是不是有价值的、自己的判断是不是正确的而出现一定要自我证明的逆反行为。而通过学习好来证明、通过考大学来证明自己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青春期孩子“选择避重就轻”的习惯下,所以选择恋爱或者离家出走独闯世界的想法,正满足了自己这种价值感的需要。

    咨询师支招: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了解她

    郭瑜说:家长要学会处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不仅要首先尊重孩子,更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学会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

    比如:家长要学习、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其实,家长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也要学会换位思考。

    我们做家长的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由于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我们做家长的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过去叛逆,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找出孩子和家长都能接受的对策。

    再次,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并表现出过错行为后,家长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而要耐心地帮助孩子度过这个关键的时期。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叛逆的孩子在几度管教无效后便失去了信心,对孩子放任自流。

    殊不知,这样等于把孩子一直推到了坏环境之中,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社会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一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