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文明个性从容 这个"黄金周"收获特别多
2007-10-08


 
新华网江苏频道 2007-10-08 08:58:47  来源: 新华日报 

   
    “您的信用卡将调高20%的临时额度,以满足长假消费需求。”“服务周到”的银行早早提醒你——又一个“黄金周”来了!就连电影《憨豆先生的假期》也入乡随俗改名为《憨豆先生的黄金周》!

    这是第几个“黄金周”了?究根问底已经没有了意义。

    10月7日,细细盘点已经成为过去时的这一个“黄金周”,可以发现,“黄金”依旧,但同时更多了温馨和谐、爱心文明、个性从容。    

    涨价的少了,免费的多了

    公园景区门票太贵,或趁“节”涨价,曾影响很多市民的“黄金周”出游计划。近年来,杭州、太原、乌鲁木齐、武汉等一些城市尝试公园景点免费,赢得当地群众一致叫好。今年,越来越多的城市传出景区门票价格优惠的好消息。

    紫竹院等北京市属11家公园免票后,游客持续增长。

    烟台南山公园为迎接免票后的首个“十一”黄金周,准备了精彩的节目,一上午就接待游客1万余名,是去年同期的一倍多。

    10月1日当天,福州市文庙、市博物馆、市儿童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全面开放,市民可享受免费的“文化大餐”。

    公园景区等公共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已经是大势所趋。免票的意义不仅仅是让群众节省了几十元钱,而是让公园真正姓“公”。通过降低群众的出游门槛,切实保障群众的休闲权益。

    即使不免费,也要让游客玩得明白。黄金周里,青岛市专门为外来自助游散客量身制作了旅游“菜单”,游客只要登录青岛旅游局的网站,就可以任选自己喜欢的旅游“套餐”。黄金周期间青岛举办的包括沙滩、海上运动和美食活动等28项活动,都公布了详细的时间和地点。

    事故少了,投诉也少了

    综观前20个黄金周,期间都伴有安全事件,如车祸、游乐设施事故、郊游遇险等令人揪心的不和谐音。今年的黄金周却颇为太平。

    截至6日18时,公安部交管局未接报一次死亡3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记者在网上对“黄金周事故”进行检索,除了少数追尾、碰擦,几乎都是各地无重大事故的报道。

    为确保黄金周期间的交通安全畅通,各地公安交管部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江苏交警在部分城市主要道路入口设立了10个指路服务站,免费为外地驾驶者提供电子交通图打印、路面交通情况咨询等服务,平均每天服务群众近3000人次。重庆市高速公路执法支队根据返程高峰时段和重要路段分布情况,安排执法人员合理布防,采取措施防止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还把一些车辆维修单位请到高速公路入口处,对车辆进行实时检查和维修,主要检查方向盘和轮胎是否正常,不合格的车辆现场维修。

    平安的同时,黄金周里惯常听到的投诉纠纷今年似乎也特别少。

    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董耀中表示,本次黄金周内地约有50万人次访港,升幅较预期多,他们主要以“个人游”身份来港,但黄金周期间,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共只收到3宗投诉且全部已调解。

    已有6年工作经验的“老导游”李海说,“黄金周不投诉”已经是旅行社的“最高指示”,再怎么低声下气都得忍住。由于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现在对黄金周极其重视,管理严格程度数倍于平时,各种检查也林立于旅游途中,司机和导游都格外小心,避免因为各种原因而被罚款。

    南京市旅游局从9月24日起,联合工商、公安、交通、卫生、物价等部门对旅游市场突击检查,涉及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等各个环节,该项行动在十一长假期间持续进行,确保游客在南京旅游安全、愉快。

    付出爱,更快乐

    10月4日,广州市动物园来了10位穿粉色衣服的特殊小朋友——福利院的10名孤残儿童。最小的女孩,3岁的广荔媚看到大猩猩有点害怕,马上扑到了“妈妈”黄素文的怀抱里撒娇。54岁的黄素文来自吉林,是广州市福利院聘用的17位“临时妈妈”之一。她特意与另一对“临时父母”张宝清夫妇一起带着孩子们出来过节游玩。黄素文专门买了10件粉红色的小衣服给孩子,孩子们可爱的模样引起许多游客的注意。

    利用黄金周进行志愿服务,付出爱心、收获快乐,这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追求的“度假”方式。黄金周期间,广州、贵州、杭州到处有志愿者利用假期进行各种志愿服务。

    在某知名地产公司工作的何斌国庆节前半个月一直出差、加班,没有休息过一天,却把仅有的4天假期都贡献给了位于广东茂名的藤桥麻风病康复村。在麻风村里,何斌与其他十几名志愿者一起,为这里的老人做护理、搞卫生,与老人们聊天、聚餐、开联欢会,几天时间里,麻风村里笑声连连。

    为了黄金一般的爱心,无数的上海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黄金周”。2日晚隆重开幕的上海特奥会,是中国有史以来举办过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为之服务的志愿者多达4万人。火炬跑仪式前,一位运动员因为天气炎热感到不适,志愿者就轮流蹲在地上,双腿当运动员的椅子,还在她面前竖立一堵人墙遮挡烈日……当活动正式开始时,这些志愿者需要两个人搀扶才能够站起。中午,运动员回到房间休息,志愿者就在楼道中席地而坐,生怕运动员有什么需要或发生意外;当运动员因疾病流涎或者呕吐时,“我们都用双手为他们清理秽物”。

    10月5日,来自上海市的梁荣镖一家三口自驾车到达黄山市后,没有直奔旅游景点,而是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先开往休宁县璜尖乡的希望小学,将早已准备好的书本、文具、体育用品、衣物一一送给学校里的孩子们。梁荣镖说:“带女儿来感受一下这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她和这里的孩子交朋友,很有意义。”这次自驾车“公益游”活动吸引了来自上海、嘉兴等地的25辆自驾车一行60多人。

    “回家游”感受亲情友情

    尽管这个黄金周得加班,南京市民孙先生还是挤出时间回盐城老家呆了两天。“其实,回家就是陪着老母亲说说话,也没什么娱乐活动,但就像落叶归根,感觉温馨而放松。”

    与孙先生一样,在南京某高校工作的李先生也回到了苏州老家。“外甥女都上小学了。精灵古怪的丫头,问的问题都把我难住了。”说起妹妹家的宝贝女儿,他滔滔不绝。回家,让他知道了家庭和亲情的可贵。他说,自己都想要个孩子了。

    而在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李小姐在这个“黄金周”则被友情所感动。“我在扬州呆了两天,两个高中时的‘死党’带我吃了各种小吃,不是山珍海味,但却有浓浓的地方特色。”她说,昔日的小女孩们都已经结婚生子,但这次聚会让她感受到:原来友情并不是时间和距离可以分割的。“大家都成家了,都幸福了。”她说,“她们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激,我觉得这个长假比任何一个长假更有意义!”

    快乐“懒人游”,一路无景点

    这个黄金周,一种“无景点旅游”成为时尚新名词。所谓“无景点旅游”就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住下,但并不会特别去逛景点,而是走到哪里算哪里。“无景点旅游”属于休闲游的一种,对游客来说,不再是“上车睡觉,景点拍照”的“到此一游”,而是“驻扎”到某地,悉心品味民风民俗。

    南京市民马先生这个“黄金周”就尝鲜了一把“无景点旅游”。他与朋友开车进了大凉山。“我们去的都是不卖票的地方,就是要去看看当地人是怎么吃怎么喝怎么住的。”没有拥挤的人潮,看到的是原生态的景色,一路走来,马先生觉得很爽。“印象最深刻的是喝酒。那里有个奇怪的风俗,一家请客,周围的邻居都来敬酒,不喝醉那才怪!”

    尽管目前“无景点旅游”以游客自行发起为主,但一些旅行社也已经开始关注这一动态。今年上海多家旅行社开始在短途游线上推出“懒人游”概念,即不安排固定景点,行程完全由游客自行决定。以某旅行社推出的赴千岛湖的度假村尊贵之旅为例,该线路仅包括交通和酒店费用,不安排任何景点,只有游客提出看景点时导游才安排。

    绿色旅游,赏景更爱景

    这个“黄金周”,南京“驴友”小黄的背囊里多了几样装备:筷子、拖鞋、水杯。这不是因为他有洁癖,而是因为,作为一个热爱环保的旅游爱好者,他希望尽量做到“绿色旅游”。

    “黄金周”开始前,一些环保组织和网站就向游客发出倡议: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等)的排放;不接近、恐吓、猎杀野生动物;不随意丢弃垃圾,尤其是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节约用水,如果在没有污水处理设备的地方旅游,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尤其是含磷洗涤剂;要自备筷子、牙具、拖鞋等生活用具,不用或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要仅从大自然带回照片和记忆,不在纪念碑或树木等处刻字……

    “绿色旅游,和谐度假”,这在各景区景点形成一股文明新风。“每年这里都会来几百人次的徒步旅游团队。两年前景区内随地扔垃圾的游客比比皆是,我们要派很多人捡拾。这两年,随手扔垃圾的少了,游客们基本能够做到把矿泉水瓶、方便袋等旅游垃圾,放到指定地点。”新疆喀纳斯白哈巴景区度假村总经理耿俊虎向记者诉说着他这几年的环保感受。(翟慎良 廖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