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照顾高瘫小叔子25年[图]
2007-09-15

来源:新华网—大河网—大河报

张俊英在喂瘫痪的小叔子喝水  (杜小伟 图)    

    25年,她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张俊英,河南开封市通许县朱砂镇乔寨村一位普通农村妇女,25年如一日,床前床后悉心伺候着高位截瘫的婆家兄弟乔如民,用淳朴善良的心谱写着爱的篇章……

“25年前,他是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因公负伤,导致头部以下高位瘫痪的,到今年,他复员都已经25年了。”张俊英说,1982年农历六月二十六,28岁的乔如民提前复员回家,送他回来的医生告诉乔家,乔如民的生命可能只剩下半年的时间;如果照顾得好,最多活两年。

    “把小三儿留在家里吧,俺来照顾他!”说这话的时候,张俊英年仅30岁,儿子刚满周岁,女儿尚未满月。没想到,这一照顾就是25年。

    “夏天的时候,就得端盆水,坐在他旁边,一边扇扇子,一边拿毛巾擦汗……”张俊英说,乔如民高位瘫痪,头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每天至少要洗一次澡,每两个小时翻一次身,一日三餐都要一勺一勺地喂;张俊英每天早上5点起床,先给乔如民做饭,再一勺一勺地喂他吃,等乔如民吃饱了,她再为一家老小做饭……

    “他吃饭可慢,一顿饭就得吃上一两个小时。”张俊英说,25年来,她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不论白天黑夜,每两个小时都要给乔如民翻一次身;一到冬天,她晚上睡觉从来就没有脱过衣服,为的是起床方便。

    “他身上的褥疮10年时间才长住口。”张俊英说,乔如民刚回来时,屁股上、胯上都烂了,连骨头都能看得见,后来,她专门雇了个医生,每天换药、治疗,才逐渐好转起来,为了让他的被褥保持干净,避免他生褥疮,张俊英总是及时把他弄脏的被褥进行换洗,就连他屁股上、胯上等部位,张俊英都用自己精心缝制的棉垫儿垫住,免得再生褥疮。

    有时候乔如民大便干结,解不下来,张俊英就戴上橡皮手套,一点一点往外抠。

    “理发也很让人头疼。”张俊英说,因为如民行动不便,每次理发,连个人都找不着,没有办法,她专门买了个剃头推子,自己动手给乔如民理发,尽管刚开始还有点手生,但现在已经锻炼成了行家里手了,“我也是被逼出来的。”说着话,张俊英拿出了放在抽屉里的剃头推子,“每次理发,都折腾几身汗。”

    “别看离娘家也就十几里地儿,我从来没有在娘家住过一夜。”张俊英说,25年来,她每次回娘家从来没敢住过一夜,都是临近中午时去,吃过午饭就回家,总怕弟弟在家饿着。“好在我姊妹多,人家也都知道俺这里的情况。”

    “要是想俺妈了,也是把她接过来住一段时间。”张俊英说,1995年,张俊英的母亲患脑血栓,留下了后遗症,一直瘫痪在床,为了既不耽误照顾弟弟,又能照顾母亲,她干脆把母亲从娘家接到自己家,一起照顾两个瘫痪在床的病人;母亲去世后,张俊英又把父亲从娘家接过来住……“姊妹几个都很理解我。”张俊英说,不论自己照看父亲、母亲的时间长短,姊妹几个都从来没有埋怨过。

    “俺儿媳妇,方圆多少里都找不着恁好的。”张俊英的婆婆,今年已84岁高龄的崔秀枝说,如今,她也一直和张俊英生活在一起,说起张俊英,老人一脸的满意……

    25年,天天给小叔子开小灶

    张俊英看着乔如民身体虚弱,必须加强营养,就决定为他开“小灶”,这一开就是25年;张俊英每次单独给乔如民做肉、鸡蛋这些营养丰富又可口的食物,然后一勺一勺地喂他吃,喂完后,再去给家里人做“粗饭”,就连老婆婆也是跟着他们一家人一样吃……

    张俊英说,儿子渐渐长大了,有时做点好吃的,孩子也是眼巴巴地看着,羡慕得直流口水,这个时候,乔如民就让张俊英夹肉给孩子吃,她总是说,小孩子,不知肉味,不用给他吃。

    “他是想让孩子吃点,我是不让,为这事儿,不知道俺俩磨多少回嘴呢。”有一次,乔如民实在不忍心再吃下去了,气得哭着非要让嫂子把碗里的肉分给孩子吃,张俊英却找个借口让人把孩子抱到了一边,最终还是没有答应如民的“请求”。“我也知道孩子想吃,不是他身体不好,想让他吃好点,早日恢复健康嘛。”

    后来,张俊英立下规矩:只要喂乔如民吃饭时,丈夫都会把儿子和女儿领到一边儿……

    “那时候,条件紧张,买个菜都是放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小孩子偷吃了。”张俊英说,这几年,条件好了,有时候给乔如民做点好吃的,孙子、孙女也能跟着沾点光,比起儿子、女儿那时候强多了。

    25年,听坏了十几个收音机

    “天天躺在床上,要是再没有人说话,搁谁都心急。”张俊英说,乔如民身体虽然全瘫,但脑子还很清醒,说啥他都知道,就是不能动。

    “有个收音机放在耳朵边哼唧着,人也不急躁了。”张俊英告诉记者,为了怕乔如民寂寞,她没事就坐在弟弟身边,和弟弟聊天说话,不论说东说西,至少他不急了,即使是手头有点小活儿,也是搬到如民的床头附近忙活,干着活儿,说着话,她还把收音机、电视机放在乔如民的床头前,以便没有人的时候能有个“说话”的。

   “光收音机都听坏十几个了,只要修理不好,都要买个新的。”张俊英说,原来放在如民床前的电视机因为“年老体衰”,有时候经常出现信号不好的情况,这几天正准备着换台新的呢。

    “别看我不识字,可没少去别人家找报纸。”张俊英说,自己家姊妹多,她和妹妹都是大字不识一个,但只要看到别人家有报纸都会拿过来让如民看看,“他还坐不起来,要是看报纸,都是我拿着,他看……”

    “这几年,条件好多了,来这里玩的人也多了。”张俊英说,如今,他们家还开了一家小卖部,人来人往的,让丈夫买来麻将、扑克、象棋等娱乐工具,就是想招呼邻居能在乔如民跟前玩,不一定谁有空闲坐一会儿呢。

   “热闹点,他也不寂寞了。”夏季到来,张俊英就把弟弟抬到门楼底下,吊上蚊帐,配上风扇,一旦停电,她就用扇子给弟弟赶走蚊蝇、驱走暑热……

    “要是发表了,别忘了给我寄份报纸。”临走时,乔如民特意提醒记者。他说,他要把文章亲自读给不识字的嫂子。 (记者 常佰军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