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社区智障人 构建和谐天通苑
——北京天通苑社区成功举办关爱智障人公益演出
[现场视频专辑]
公益中国讯(艾 若)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昌平区志愿者协会、昌平区智残人亲友会、东小口地区党工委、办事处、北京顺天通物业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天通苑志愿者协会、北京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承办,天通苑社区居委会协办。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智障人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关爱。10月2-11日,由近万名智障运动员参加的2007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上海举办。
举办关爱智障人群的公益活动将增进人们对智障人群的了解,通过训练,智障人完全可以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通过此次活动,大力“推广社区化服务模式,提高智障人士生活质量”,促进智障人士平等参与社区建设,共享社会文明成果;通过此次活动,将促进天通苑社区更加关爱智障人群,使智障人得到普通人的理解、尊重与接纳,并且支持智障人群就业,使智障人权益得到保障,以致天通苑社区更加温馨和谐。
对于智障人家庭来说,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智障家庭感受到社区邻居对他们的关注,并能传达携手相助的意愿,使智障人能够敞开久闭的心扉,勇敢地走出来,进而引导他们主动与志愿者协会联系,由社区志愿者与家庭一起来用正确的方式帮助智障人士;通过这样的活动,将大力促进天通苑社区各相关机构为智障人群服务的意识,也有助于各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有效整合社区资源,最大化的扩大影响;通过这样的活动,将会震撼社区居民的心灵,有助于激发邻里间朴素的爱心,让人们感觉到社区的温馨与和谐;此次公益活动是以天通苑社区为试点,并将进行后续计划的尝试,如探索智障人群的生活、培训及支持性就业的社区化服务模式,这些经验将会对其他社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北京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学员正在表演文艺节目三句半《和谐社区赞》。
活动现场,北京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学员和家长一起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其500年》、天通苑当红女主持荔枝思思表演的彝族舞蹈《踩云彩》、少年张波指挥《拉德斯基进行曲》、儿童葫芦丝表演《竹林深处》、童声独唱《我爱妈妈的眼睛》等。整场演出集参与性、互动性、教育性、宣传性于一体,充分体现了智障人丰富的业余生活,也展现了天通苑社区居民的一片爱心。
根据美国智障协会的最新定义,确定一个个体是否属于智力发育不全应根据以下三个标准:智能水平(智商)低于70-75;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适应性技能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以上症状出现在18岁之前。
适应性技能是指在社会中生活、工作、娱乐所需具备的日常生活技能。新定义包含十项适应性技能:与人交流、照顾自己、居家生活、社交技能、休闲、健康和安全、自我指导(自主)、基础知识的学习、对社会有用和工作。
适应性技能的评估是在一个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典型环境中进行的。脑力功能有缺陷但在适应性技能上无缺陷的人不应被诊断为智力发育不全。
智力发育不全的儿童会成长为智力发育不全的成人,他们不会停留为“永远的儿童”。
据统计,全世界人口中,有3%属于有智力障碍。但目前为这一社会群体服务的康复机构和特殊教育机构却严重匮乏,大多数智障人士得不到社会关爱和有效教育,在孤独中老去。
中国约有1300万智障人士,占到总人口的1%。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都不容忽视的数字。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似乎难以接触到他们。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大多数智障人士的家庭由于害怕社会歧视、担心他们受到伤害,宁愿选择让他们深居简出,和人群保持距离。
对弱势群体的接纳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公民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事实上,智障人群中90%属于中轻度智障,重度智障者仅占10%。只要得到合适的帮助,中轻度智障者是可以不同程度地融入社会生活的。智障者作为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帮助和接纳。
关爱智障人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某个志愿机构或某些志愿者所在能够独立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希望“关爱智障人”的系列活动能够一直坚持下去,形成一种文化,为中国的智障事业添砖加瓦。
家住天通苑业主网(www.tty.com.cn)、天通苑社区网(www.ttyhome.com)的热心网友林延红(XMM)、乐爷、LENNON、张凤东(T46老哥)、凡事感激、大红鹰、岳麓山、摆渡者、徐文妹以及北京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总干事钟学宁等参与并领导了此次活动的志愿组织工作。
活动结束后,还放映了露天电影《同在蓝天下》。
——北京天通东苑第四社区为中国贫困母亲积极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