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李畊:为大家服务就是公益
2007-08-24


李畊:为大家服务就是公益

 

爱若干/摄并文

 

 

艾若(爱若干)与李畊教授在曾为“六国饭店”的北京华风宾馆前合影。

2007820下午,我和几位朋友从人民大会堂出来,打车直奔曾为“六国饭店”的北京华风宾馆。

在华风宾馆的6310房间,我偶然聆听了来自台湾李畊教授的一番谈话,获益匪浅。

李畊教授,曾在台湾辅仁大学等校执教三十余年,为台湾新学识文教出版中心负责人,福禧(伏羲)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发起人。他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目前为中国伏羲文化研究会主席团成员。

84岁的李畊教授国学丰厚,侃侃而谈。我们在座的数人悉心领会,但也不断有问题发难,李畊教授则不急不慢,娓娓道来,从始祖伏羲谈到孙中山乃至于今。

 

伏羲方为中华始祖

 

李畊教授认为中华始祖第一人选非伏羲莫属。早在1994年,李畊教授就曾向全世界发出“万言书”——《为“中华民族始祖”正名提议——请以“羲黄”取代“炎黄”》。

“炎黄”已经被习惯性地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代名词,那么比炎黄更早的伏羲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呢?在人们的印象中,伏羲更多的是一个神话,一个传说。在“炎黄子孙”的固有观念的笼罩下,伏羲被有意无意地淡化、忽略了。尽管在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不得不言及八卦与《易》,但伏羲却始终被更多地放置在了牌位和神坛之上。数千年来大量的典籍所记载的伏羲和伏羲时代对于中国文明的开拓之功,仿佛被封存在神化与传说之中。

距今约6000年前,羲皇生于渭水中游的甘肃天水境内,伏羲故都则位于河南淮阳,而华夏炎黄二帝均为太昊伏羲氏的后代。

2006610,河南淮阳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仪式,正式宣布将他们祖祖辈辈守护了几千年的伏羲太昊陵庙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671,我曾随同国际旅游小姐参赛佳丽来过河南新郑轩辕故里,并同来自世界的美女们一起公祭黄帝,声势浩大,无与伦比,而矗立在炎黄广场上的炎黄二帝巨大花岗岩雕像则高达106,真可谓巍峨。

2007424,我参加公益行动“向日蔡行动”之后,与香港地球之友理事、“寸草心”志愿者吴方笑薇女士等同到陕西黄陵县黄帝陵参观。见有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等人的祭文与题辞于之上,真可谓辉煌。

自清帝逊位以后,国人普提炎黄,而将早于炎黄一千多年的太昊伏羲氏有所淡忘。 “三皇”变成“炎黄”,大有“数典忘祖”之嫌。对此,海内外中华民族有识之士早有疑义。李畊教授在其给我的《厘正始祖错案·厘定历史坐标 请以“羲黄”正名中华民族始祖 并以“伏羲纪元”定位为历史公元》一文复印件末尾写道:“同胞不尊‘人祖爷’为民族始祖,九泉含冤悲依旧;洋人公认伏羲氏是‘电脑恩公’,八卦价值历久新”,“亘古人祖,国祭岂无名位!十三亿同胞共负始祖冤案罪疚,年复一年罪滔滔;太极八卦,泰西竟有知音!五十亿人类同享伏羲数位恩德,新而又新功赫赫。”

李畊教授的影响下,著名演讲家、教育家李燕杰先生在1992年的政协提案里上书《关于将炎黄改称羲黄,为中华始祖正名提案》,将其本欲成立的“中国炎黄文化研究院”改为“中国羲黄文化研究院”。

如今,李畊教授说,当初我说将“炎黄”改称“羲黄”是为了顺应当时大多数人还不能马上接受去“黄”的现实,不过,现在,我要修正了,我们的祖先只能有一个,不能两位并存,只能是伏羲。

 

中山装是传统文化的服饰象征 



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上,李畊是唯一穿中山装参加会议的代表。

 

200610月,来自两岸三地学者在“羲皇故里”天水举行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上,李畊教授是唯一穿中山装参加会议的代表,他在研讨会上发言说:“我专门穿了这身中山装来的,因为我认为,它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服饰象征,但来了之后,发现,唯有我独自一人穿这样的服饰,感觉有些失望。我本来是认为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中山装是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所共同认同的代表民族传统的服装,看来,今天的人们对个人装束和中华民族传统的代表服饰已各有理解了。” 

 

和平统一  繁简之争



 

2007822夜,在北京九州家园宾馆,我问李畊教授:“您反对‘台独’吗?”他斩钉截铁地说:“我当然反对!” 李畊教授向我强调:“和平统一中国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他还崇法务实,主导两岸文字基本统一形势,以创造未来合理发展的契机,他说:“现在繁体字和简体字的斗争还存在,这也是我们研究讨论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一个关键问题。文字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尤其汉字,它本身所包含的意义非常深刻。”他还指出:“‘干部’的‘干’字被简化后,失去了该字本身的深刻内涵。”

 

胡思乱想 创意书法

李畊教授创新不断,82岁高龄时竟独创立体书法,也称创意书法、阴阳书法。该书法只书法字体的阴影笔划,充分利用以字体阴影部分所形成的空间感,阴阳互动,形成独特的书法美感。这种创意书法不仅可以启发人们的艺术创新思维,还能激发书写者丰富的想象力。因为书写“阴阳”字时,必先胸有成竹,才能下笔有神。李畊教授用画家吴道子的“画意在笔先”来比拟创意书法:“字意要先在脑子里,影子只能算是笔。”

李畊教授说,我喜欢胡思乱想,所以才有此创新,他希望能将这一创意书法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全世界的人都参与进来,尤其是青少年,无论是书写中文、韩文、日文、英文等还是阿拉伯数字,皆可以为之。他甚至于想到要举办一个“创意书法·韵文”大赛,以提倡艺术创新精神,重振中华书法及韵文雄风,并且协助外文发展书法韵文艺术,共促世界书法艺术,协同进步。如有可能,将来再设置一个类似于“诺贝尔”奖的书法韵文奖。

李畊教授还特地为公益中国网题名,并谈其对公益与慈善的看法,他说,从字面上讲,公就是大家、公共、公众、公平、公道,做有益的事、做好事、为大家服务就是公益。

 

2007824 


清晨,李畊教授在北京大观园附近散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