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畊:为大家服务就是公益
爱若干/摄并文
在华风宾馆的6310房间,我偶然聆听了来自台湾
84岁的李畊教授国学丰厚,侃侃而谈。我们在座的数人悉心领会,但也不断有问题发难,李畊教授则不急不慢,娓娓道来,从始祖伏羲谈到孙中山乃至于今。
伏羲方为中华始祖
“炎黄”已经被习惯性地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代名词,那么比炎黄更早的伏羲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呢?在人们的印象中,伏羲更多的是一个神话,一个传说。在“炎黄子孙”的固有观念的笼罩下,伏羲被有意无意地淡化、忽略了。尽管在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不得不言及八卦与《易》,但伏羲却始终被更多地放置在了牌位和神坛之上。数千年来大量的典籍所记载的伏羲和伏羲时代对于中国文明的开拓之功,仿佛被封存在神化与传说之中。
距今约6000年前,羲皇生于渭水中游的甘肃天水境内,伏羲故都则位于河南淮阳,而华夏炎黄二帝均为太昊伏羲氏的后代。
自清帝逊位以后,国人普提炎黄,而将早于炎黄一千多年的太昊伏羲氏有所淡忘。 “三皇”变成“炎黄”,大有“数典忘祖”之嫌。对此,海内外中华民族有识之士早有疑义。
在
如今,
中山装是传统文化的服饰象征
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上,李畊是唯一穿中山装参加会议的代表。
2006年10月,来自两岸三地学者在“羲皇故里”天水举行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上,李畊教授是唯一穿中山装参加会议的代表,他在研讨会上发言说:“我专门穿了这身中山装来的,因为我认为,它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服饰象征,但来了之后,发现,唯有我独自一人穿这样的服饰,感觉有些失望。我本来是认为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中山装是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所共同认同的代表民族传统的服装,看来,今天的人们对个人装束和中华民族传统的代表服饰已各有理解了。”
和平统一 繁简之争
胡思乱想 创意书法
李畊
2007.8.24
清晨,李畊教授在北京大观园附近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