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助贫困生要不要说声谢谢 引40多万网友热议
2007-08-23


新华网   2007年08月23日 08:02:38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40多万网友热议,多数认为应该常怀报恩之心 

    三大网站就“襄樊5名贫困生受助资格被取消”展开讨论

    新浪:如何看待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被取消资格    投票总数:169520

    应该取消,不知感恩的人很难期望他们将来回馈社会 投票数:140088

    不应该取消,既然主动资助别人,主观上就不应图回报 投票数:15303

    不好说,也许事情没那么简单 投票数:14129

    网易:您觉得资助他人要寻求回报吗?  

    投票总数:7153

    要 投票数:2619

    不要 投票数:3290

    说不清 投票数:1244

    腾讯:    投票总数:250365

    被资助的大学生做人不厚道 投票数:164218

    资助就资助吧,要求感恩有点过 投票数:54924

    现在很多人都这样,谁感激谁啊 投票数:26229

    别管我怎么想 投票数:4994

  截至昨晚10时30分的讨论数据

    昨(22)日,《楚天都市报》“襄樊5名贫困生受助资格被取消”的报道被新浪、腾讯、网易网站转载后,引发网友热议。至昨(22日)晚10时30分,共有427038人参与了上述三大网站举行的相关调查活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观点一:受助应当报恩

    网友:说声谢谢算是回报吗?资助者能慷慨解囊,不管资助1元还是2元,都得说声谢谢,这是做人最起码的礼貌。

    网友:如果连基本的感恩之心都缺乏,怎能指望他们回报社会?

    网友:试想一下,假如没有感恩之心的存在,这个社会将是多么的冷漠。

    网友: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怎么能把受助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呢?

    网友:感恩是一个人最朴素的感情。比如,在公汽上你让座给别人,那个人理所当然地坐下,瞄都不瞄你一眼,你会有什么感觉?

    观点二:施恩不必图报

    网友:捐助者要人感谢、回报,本身就有问题。 捐助贫困生是善事,何必要人家回信表达呢?

    网友:对“贫困生受助不言谢”不能简单地加以指责。贫困生可能会因为生活环境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一定要学习优秀、工作优秀,才有资格面对资助者。

    网友:要以平常心看待对贫困生的帮助。 那种需要被感激的心态,甚至不经意中流露的怜悯、同情,对他们可能都是一种伤害。

    网友:为了感激而资助他人,不是真正的善举。真心想做善事,就应该有宽容精神。

  观点三:最好由社会援助

    网友:捐助应该有一个条例,最好不要一对一地搞个人捐助,让愿意捐助的人把款捐到一个慈善机构,由慈善机构来面对受助人。 捐助者直接面对受助人,相互的关系往往不好处理。一方面,捐助者可能会期望道德回报;而另一方面,被捐助者因为自卑,或者因为不懂人情世故,可能会疏忽感激这个环节。

    网友:受惠于某个特定的人,可能会让贫困生感觉自卑。捐款应该由基金会之类的机构来打理,对贫困生来说,他们只是接受一项来自社会的扶助。这样的形式,比较容易让贫困生摆平心态,减轻他们内心的压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