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助流浪动物 53岁大妈住进大山沟
2007-08-07

来源:东北新闻网-半岛晨报

为救助流浪动物 53岁的城里人刘大妈住进大山沟[组图]



  

    一位年过五十的老妇人收养、救助流浪动物达8年之久,受助动物超过百只,却最终因家人反对、邻居不堪其扰而从城市搬离……昨天,本报记者在金州农村的一个山沟里,看到了这位老妇人为心爱的动物宝贝们建立的“安乐窝”。

  [现场目击] 普通农家院养了32只猫狗

  从沈大高速公路三十里堡出口下道,记者又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才来到位于一山沟深处的刘玉(化名)家门口。从外观上看,这里和普通的农家小院没有任何明显区别,但还没有走到门口,人们就可以听见此起彼伏的犬吠。

  记者跟着刘大妈走进小院,立刻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迎面跑过来3只小狗和一只雪白的大狗,右侧一个用铁网圈起的场地内散养着大大小小十几只狗,院墙上还露出几只小猫的脑袋,探头探脑地向人们张望。

    这些狗狗们无一例外地冲向笑容满面的刘大妈,摇尾巴、蹭腿,全力表现着亲热。刘大妈表示,目前院子里的猫狗,加上外出未归的十来只猫,一共有32只动物和刘大妈一起生活在这个院子里。“它们都是被人抛弃的宠物,多多少少都曾经有点毛病,不过现在却全都是我的宝贝孩子了。”刘大妈说。

  刘大妈今年53岁,是大连市内一家企业的职工,去年正式退休。刘大妈原来住在甘井子区南关岭,是个城市人。而她带着这一大堆的流浪猫狗,搬到金州农村的山沟里,却是数月前的事。

  [救助历程] 一次代养引发8年救助情

  1999年,刘玉家附近的一个宠物诊所给她打来了一个电话,请她帮忙照顾一条短期内没有主人照看的宠物狗,素来热心的刘玉便一口答应下来。这条被寄养的小狗是一条美国产的可卡狗,当时只有4个多月,活泼好动,很快博得了刘玉一家人的喜爱。

  当狗主人外出归来将狗领走时,刘玉的心里有些酸酸的。可是没过几天,狗主人竟然又回来找到刘玉商量,想将狗直接送给她养。原来,这条小狗生性爱叫,嗓门还很大,而主人邻居家的老人心脏不好,向狗主人提出了抗议。这对刘玉来说,无疑是个喜讯,狗狗又到了她家,被她正式起名叫“可卡”。如今,这条狗还和刘玉生活在一起,满口牙齿也开始脱落。

    随着生活里多了这条小狗的存在,刘玉对生活中出现的小动物多了一份关注。而近几年,大连的街头巷尾出现了不少流浪动物的身影。刘玉心疼得很,便开始将这些动物们领回家。开始只是喂一些食物、水,或者包扎一下伤口什么的,可后来很多康复的动物便赖在刘玉家里不走,“认”她当了主人。周围的居民渐渐得知了她的爱心,便也经常将一些流浪动物送到她家,让她来照顾。“从1999年到现在,8年里动物越来越多,2003年我家里的动物数量就有38只。”刘玉回忆道。

  1999年到现在,8年里动物越来越多,2003年我家里的动物数量就有38只。”刘玉回忆道。

  而这些聚在她家的动物们也开始给她带来各种麻烦,先是邻居们不堪动物们的叫声和味道,纷纷向街道甚至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对此刘玉曾经一家家地去替“宝贝们”道歉。此后,连一向默许她养猫狗的老伴也皱起了眉头。

  [无奈之举] 老妇带猫狗独自住进山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刘玉首先想到的是换个大房子,有更多的空间养自己收留的这些猫狗。2003年,她和老伴贷款在南关岭一新开发的小区内买了一所大户型的楼房。不久,她便带着身边的20多只动物乔迁新居。但是没过多久,新家周围的邻居就叫苦不迭。终于有一天,政府负责犬类管理的执法人员接到举报,敲开了刘玉家的门,并限期让她将扰民的动物们清理掉。

  根据相关规定,市区每户居民是不能养多只宠物的,而且刘玉家绝大多数动物都是被抛弃的“黑户”。可是刘玉却不舍得抛弃这些动物,无奈之下刘玉想到了搬家到农村住。

  这次,一直宽容了七八年的老伴再也不支持刘玉的选择了。“养一两只娱乐也就行了,你把好几十只都弄家里来,我和儿子怎么办。搬到农村,我们该怎么上班?”老伴的指责让刘玉哑口无言。几经商量后,家人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卖掉现在住的大房子,刘玉自己在农村买个房子养猫狗,老伴和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搬进了姚家地区的一所小房子住。

  虽然一家人达成了协议,不过丈夫和儿子也只是想“激激”她,打消她对收养动物的异样热情。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刘玉还真的就这样带上自己的猫狗宝贝们,住进了位于偏僻山沟深处的农家小院。

  刘玉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这几十只猫狗身上。

    [背后故事]

  绞尽脑汁为宝贝们起名字

  看着身边活蹦乱跳的猫猫狗狗,刘大妈对每一个“宝贝”的来历烂熟于心,滔滔不绝地给记者讲起了每个动物名字后面的故事。

    “这只叫毛毛。”刘大妈指着脚边一个身上毛发稀疏的小约克夏狗说,它刚出生不久便因感染了皮肤病而被主人抛弃,虽然反复治疗多次,仍然影响了它的毛发生长。给它起名时,就是想让它快点长出更多的毛来。

  而“辣妹”和“帅哥”是一对京巴“夫妇”,去年被人一起抛弃在市内一处深深的下水沟中,好心人捡到并送到了刘大妈手里。小母狗很“厉害”,迅速成为狗群里面“说的算”的小头领,所以被起名为“辣妹”;而小公狗毛发很漂亮,便叫“帅哥”了。

  刘大妈收养的动物中,每只狗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名字,而它们也熟知自己的名字。

  长时间接触猫狗,无可避免地会有被抓伤和咬伤的事件发生。刘大妈指着身上的几处伤疤,详细地回忆了几次受伤的经过。

    2003年,一条伤痕累累的流浪狗刚刚被她救回家,浑身充满了对人类的敌视,刘大妈在喂食时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便引得它露出了牙齿。“下口特别狠,鲜血直流,差点就咬断了手指头。”刘大妈虽然为此注射了狂犬疫苗,但是这条惹祸的小狗最终被驯服了,并于不久前被新主人相中领走,重新享受起了“家庭生活”。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