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06 08:43:00 作者:本报评论员 张金岭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有人说,在微笑都可以职业化的商业时代,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明晰了,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程式化了,人情日趋淡漠了……
不错,在庸常的日子里,我们都忙着自己的事,孩子上学、老人生病,还有收入、职称、人际关系等等,单位家庭哪一头儿都不轻松,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被切割成零乱碎片的。生活的节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有时甚至是一个楼道里对门住了多少年,也没有激情去互相问候一下。
这样的生活情景,这样的人际氛围,似乎已经习惯了,于是也就自然了。是这一次的暴雨,突然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突然撕开了我们生活的面孔,突然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表情——突然之间,还原了人际关系本真的一面。
也许,人在危难的时候,才更容易发现人与人之间原来是互相依存的,无论是家庭成员、同事朋友之间,还是陌生人之间。“7·18”大暴雨,就是这样一个意外的契机。
于是我们看到,在大暴雨的特定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社会身份的标记消失了,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社会区隔没有了,出租车司机、小店主,把热情的手伸向了困境中的私家车主。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
这场大暴雨,给城市带来了灾害,但也激活了深潜在我们内心的人道情怀,激活了蕴藏在人性深处的大爱真情。我们的城市原来还有这么美丽的面孔——这让人欣喜,让人惊奇,更给人温暖。这是我们城市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城市和谐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