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旗在山村飘扬 记优秀共产党员林强
2007-07-29

【 2007-07-29 07:55 】 【来源: 四川新闻网 】

林强和村长挽手进村


 
 

  (本网记者 代朗) 阿布洛哈村的故事让林强出现在公众面前,他的事迹开始感动越来越多的人。从走访深山里的麻风康复村到与林强的同事、家人交谈,记者发现,林强最大的特点就是真,真实面对自己,也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别人。运动员、摄影家、军人、干部……林强总是强调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在每一个角色的位置上都做得那么优秀。

  与阿布洛哈村有关的故事

  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地处大凉山腹地山沟之中,1963年为了集中治疗麻风病人形成了这个村。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各方面原因,这里的物质条件极为匮乏,全村近两百人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五百亩贫瘠土地,至今还在实行工分制。2005年3月第一次进村开始林强先后十次徒步翻越海拔几千米高山,冒着摔下山崖和被传染的危险回到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视群众为亲人。

  林强每次到阿布洛哈村,看到村里孤寡老人住的都是四面通风的窝棚,而且睡在地上,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把随身带的钱物留给他们,帮助他们建房。据林强介绍,他每次去阿布洛哈村一般都要带五六千元钱,但回成都时,有好几次身上都不到百元。阿措尔聪是村里六十四岁的孤寡老人,因麻风病而双手变形身体扭曲,林强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赤裸着上身,林强就把自己的外套脱下送给了他,还给他照了一张照片,这是老人生平第一次看见自己的模样。后来老人不慎摔下山崖死亡,林强极为难受。

  在林强到来之前阿布洛哈村没有学校,全村几乎都是文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林强首先想到的是要为阿布洛哈村建一所希望小学,让阿布洛哈村健康的第二代第三代通过知识走出大山改变命运。通过林强和教育局负责人的积极争取和反复努力,布拖县政府表示大力支持,从极为紧张的财政中专门拨了二十万元。2005年9月,阿布洛哈村第一所学校林川希望小学开学了。在那天,林强把自己三万元稿费以及所募得的钱物全部捐给了学校。此后还不断为学校送去一些学习用品以及电视等物品。“看到五星红旗在学校飘扬我觉得特别美”,林强感慨地说。

  林强视群众为亲人,群众也视林强为亲人。孩子们上学后对他的称呼五花八门,林伯伯、林爸爸和林校长等都无不透露着浓浓的温情与眷恋。有一次林强抱着七岁的吉狄史日向大家告别时,吉狄史日突然哭了。原来他发现林强头上有丝丝白发,“林爸爸,你不要老,我不要你老。”吉狄史日的哭声感染了其他孩子,现场哭声一片……

  去阿布洛哈村的路极为难走,不到一米宽的路外是万丈深渊,路里面是千米高岩壁,坡度七十度流沙坡。进村后林强与村长交谈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一定要帮助把这条路加宽,这条路你们不能走一辈子”。后来林强给村里带去修路经费两万元,现在路已经达两米宽,好走多了。

  去年夏天阿布洛哈村遭遇旱灾,粮食严重减产,到年底就会断粮。得知情况后林强自己拿出一万多元钱,购买了八千多斤大米,征集了上千多册书籍和百多套衣服,并把家里的彩电等带进了康复村。在乡亲们来领大米时,有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拉着他的手含泪说,“你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林强的作为让边远的山区再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他们把林强的名字刻在山崖上,并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一个新时代的全能人才

  在2000年第六届大运会时,有同事为林强写了首打油诗,“林强你的头是艺术的,你的四肢是体育的,你的上半身是卫生的,你的下半身是国防的。”这几句话非常生动地概括了林强,在同事中传为佳话。

  摄影爱好者的林强留着一头潇洒长发。近年来在甘孜、阿坝、凉山、巴中等地,林强拍摄了十余组农村学校教育的专题照片,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也给贫困的山区小学带去了一些教育经费。特别是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名官员看到他拍摄的艾滋病儿童专题照片后,称赞他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摄影师,专门拨款十万美元用于四川的预防艾滋病儿童教育。另外,林强先后为九寨沟、稻城、海螺沟等地拍摄了很多高质量的作品。迄今为止已出版了《中国西部》、《海螺沟》等四本大型画册,为四川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林强是军转干部,为体育卫生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92年,他先后在岳池和南部两县开展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试点,编教材、做器材、寻师资,使此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创造出全国农村学校教育模式。1995年,国家教委在岳池县召开全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现场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岳池经验。转到四川省教育厅后,他以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为首,狠抓大学体育,使得体育教学评估走在其他学科前列,有人评价他把四川省高校体育设施提快了十到十五年。2000年第六届大运会的开幕式为中国申奥成功提供了经验。

  在林强十四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先后荣立了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五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十一次受到嘉奖。作为一名军转干部,他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新挑战新困难,无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他都始终保持着部队的优良传统,坚持军人本色,努力去适应新的岗位。

  妻儿的视角看英雄侧面

  “林强在我心里是一个像大山一样厚重的男人!”妻子袁文华是位教师,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家庭都是倾情奉献。每次说到妻儿,林强这个刚毅的男人总是忍不住流泪。

  由于工作和爱好的影响,林强一年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不在家,对于他习惯关注他人的这种做法,袁老师表示得更加习惯。所以在很多时候,照顾孩子和老人等事儿她都一个人默默地做。林强第一次到阿布洛哈村去的时候,袁老师了解到现在麻风病已经控制得很好,她相信林强对自己的行为有着充分的考虑和准备,所以很放心的让他去了。后来林强多次去麻风村,回来后向她描述麻风村的风情和人文,当他说到阿聪尔聪去世时这个善良的女人随着丈夫一起悲痛。而当他说到那儿已经建起了第一所学校,娃娃们终于可以学习文化的时候,她又感到由衷的欣慰。袁文华告诉记者,“那里的人们需要他,有机会的话我真想陪他一起去。”

  他们的家庭模式和大多数中国家庭一样,男主外女主内。当林强在外面忙的时候,袁老师就得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任。有一次他们的小孩正在上幼儿园,病得很重,发高烧流鼻血,当孩子跟她说,“妈妈我怕死!”袁老师躲着偷偷大哭了一场,然而事情过去后她只轻描淡写的对林强说了说。所以当听说林强为此评价她平凡而伟大的时候,袁老师沉默了好久后才缓缓的说,“种种委屈都已经过去了,怕影响他工作所以没跟他说。”

  低调而不消极的无名英雄

  林强是低调的,但同时也是积极的。仿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处事不好张扬,甚至有着先进典型的烦恼。

  1983年,林强在四川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担任文化干事。8月的一天,林强在乐山市峨边县完成了调研任务正要返回成都。当他乘坐的公共汽车路过龙池县时,突然发现前面有人躺在公路上满身鲜血。他当即叫司机停下立刻下车看个究竟,原来是出车祸了。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被前面路过的货车撞成重伤,肇事司机已逃离现场。

  伤者伤势严重,身上头上还直冒着鲜血,生命危在旦夕。林强来不及多想什么,招呼周围的群众一道为伤者做了简要的包扎,立刻背起伤者直奔医院。当他把伤者送进急诊室时医生告诉他,“如果再晚十分钟,你的家人就没有救治的希望了。”以为林强是伤者家属的医生叫林强去交医疗费用,他二话没说就为伤者交付了三十元急诊费,而当时他每月收入才几元钱。由于伤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了救治,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当伤者家属赶到医院问及他姓名时,林强爽快地回到说解放军后匆匆离去。林强回到部队后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这件事情,而是作为自己的一次人生经历写在了日记本里。直到今天我们在翻阅他日记本时才看到二十多年前他救人之命的感人一幕。

  在省军区林强爱兵是出了名的。他常说,作为机关干部必须知兵爱兵。1986年夏天林强接到退伍战士小张的来信,信纸明显被浸湿过,皱皱巴巴的。他断定出事了,立即向部队首长报告。经首长同意他踏上了北上的列车,经过三天两夜好不容易找到了小张的家。一打听才得知小张家境贫寒,因没改成志愿兵母亲一时气急去世,父亲也病倒了,相好的姑娘也要告吹。林强主动找到姑娘做工作,自己掏钱将小张的父亲送往医院治病,积极与县民政局联系给小张找工作。十多天后,姑娘同意了与小张这门婚事,小张的父亲病情也逐渐好转,民政局给小张联系的工作也有着落了,他才放心地回到工作岗位去。

  林强不仅爱兵也热爱老百姓。1976年省军区组织部队野营拉练,在拉练休息的间隙,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是当地群众有困难林强就抢着去帮忙,走了一路就做了一路的好事。

  长期以来,林强用实实在在的平凡小事演绎着伟大的真正含义。他说,“以前我拍风景多一些。后来我用相机改变了麻风村的命运后,我开始觉得内心的美才是真正的美,麻风村也净化了我的心灵。”

  这就是林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