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大学生乐当"破烂王" 收入资助贫困生
2007-07-27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07-27

   

 

图为大学生们在收购废品。(程实 摄)     

    “电话一通,废品扫空。”在河南郑州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随处都能看到这样的宣传单。贴宣传单的是学校里的一些女大学生,她们建起了河南省第一个校园废品回收站,把收废品挣的钱捐给贫困生。

    “饮料瓶扔了太可惜”

    校园废品回收站的第一任站长叫翟方莉,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2005级的学生。2006年春天,小翟在打扫宿舍时发现,每个宿舍都能清理出很多废弃的饮料瓶、纸盒等物品,往往和普通生活垃圾一起扔掉了。

    “一个饮料瓶可以卖1毛钱,扔掉实在可惜。”翟方莉说,她的脑海里便有了建废品回收站的念头。她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宿舍的几个姐妹一商量,立即得到了她们的支持。学校团委也非常支持这项活动,帮她们申请了一个小仓库。

    2006年4月25日,校园废品回收站成立了。翟方莉和另外8名女大学生买来了秤和装垃圾的袋子,当天中午便开始营业。

    废品站拜师学“艺”

    虽说大家都是从农村出来的,但收废品这个行当谁也没干过,甚至连秤也不会用。开业前几天,她们经常把市场上只卖8分钱的饮料瓶以1毛钱的价格收购,把不值钱的铁制易拉罐当作铝制的高价回收,因此赔了不少钱。

    吕卓君是翟方莉的同班同学。那段时间,她下课后要骑着自行车到十几里外的废品站做学徒。起初那里的师傅不肯教她,怕多个同行抢生意。为了取得那位师傅的信任,小吕每天都去帮他做工,抢最脏最累的活儿干,分文不收。最终师傅被感动了,收她为徒。一个月下来,她可以熟练地使用杆秤,用手摸摸就知道瓶子是不是好塑料做的。

    一个学期收上万个瓶子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摸索,回收站开始步入正轨。但是很少有同学主动打电话联系,更别提把废品送上门了。思前想后,她们决定主动出击,直接到宿舍、教室去收。

    “真正迈开这一步很不容易。女孩子爱面子,敲开其他宿舍的门后,你推我我推你都不好意思进。”翟方莉说。为了相互鼓励,大家便一起出动,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走进教师的办公室和其他年级宿舍了。

    1万多个瓶子、上千斤纸、上百斤塑料、近千斤纸箱……这些简单的数据,记录着回收站同学们第一个学期的付出与收获。回收站就这样坚持下来了,成员也从9人增加到了20人,还有男同学加入到了她们的行列。

    六成收入资助贫困同学

    学院团委书记毛艳说,在回收站工作的同学大多数是贫困生,虽然自己挣不到几个钱,但她们还是把回收站的盈利捐出来,帮助那些更加贫困的同学。每次卖完废品的钱,她们留40%作为活动经费,做继续回收废品的资金,剩下的60%交到学校的贫困生资助中心,用于资助贫困同学。 

    学院副院长张建军表示,建立废品回收站,是以服务学生为主,既可以帮助同学们勤俭节约,又可以美化校园,还可以为学校、为贫困生做一些实事。(韩俊杰 王晓凡 肖海丽 马聪/据《中国青年报》、《河南商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