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20日 来源:南宁日报
蒙伍德看望黄秀全。(陆波岸 摄)
孩子上学的道路,不再坑洼;困难群众闪着感激的泪花;上街买卖,没有盗窃欺诈……和以前对比,宾阳县武陵镇武陵社区居民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生活、居住环境的变化。
7月8日,记者来到这个社区采访了解到,蒙伍德带领社区领导班子,在社区这块“上至国家的政策大事,下至居民的柴米油盐”的土地上,脚踏实地地诠释着和谐。
改变社区面貌
“以前我们这里光秃秃的,根本没有树。”76岁的居民吴云说,现在武陵社区到处是树木,武陵街在夕晖之下一派祥和:树影婆娑,街巷井然;年轻人正在社区的球场上打篮球、羽毛球,欢笑不断;农贸市场里,商贾有序,繁忙而安静。
吴云说:“以前哪能是这样?!”他说的“以前”,是指2001年社区成立以前和社区成立之初的一段时间。当时,武陵社区因为没有垃圾掩埋点,居民只能将垃圾随处丢弃在街道上,久而久之,街道上的垃圾越堆越多。屠宰场附近的一堆垃圾堆了四五年,有1米多高,晴天恶臭满街,雨天污水横流。社区成立不久就组建了环卫站。特别是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后,蒙伍德和社区干部走街串巷,宣传城乡清洁工程,决定向顽固不卫生习惯开战,向卫生死角开战。现在,社区环卫站聘请了6个人,安排了6辆垃圾清运车,每天定时收集居民的垃圾,呵护这片家园的干净整洁。
记者在屠宰场附近看到,地面铺上了水泥地板,干净整洁,还立着“社区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牌子。蒙伍德说,社区每年都投入4000多元搞街道绿化,社区慢慢变成“到处都是树”。
社区的小孩亲切地叫已经57岁的蒙伍德为“伍德公”。他们说,要不是伍德公为他们修了进出学校的那条路,他们上学一点都不方便。
记者在进入武陵街小学小路边的一面墙上看到一张略显发黄的大红纸,上面清楚明白地写着关于修筑这条150多米水泥路的各项开支及居民捐款情况。
一个年龄稍大的小孩向记者说起了路没有修之前的情况:“那时这里根本就不算是路,两边长着野草,中间一点都不平,晴天我们还可以来上课,要是到了下雨天,水能淹没过膝盖,这时我们想来上课大人都不让来。”
“伍德公经常到学校来看我们,上次班里有个同学生病了,还是他带去医院打针的呢。”另一个小孩夸起了“伍德公”。
学校韦老师告诉记者,蒙伍德和社区班子成员十分关心教育。在蒙伍德的带领下,学校建起了这两座教学楼,修了篮球场,种上了黄皮树,特别是学校前面的那条路,一直是400多名师生的心病,下雨天连老师都进不来。现在路修好了,学生和老师都开心。
他是一名好干部
7月8日下午6时许,75岁的黄秀全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蒙伍德突然踏进家门来看望她。傍晚时分,正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可是蒙伍德却在这时上门来看她。这位已经有55年党龄的老人因为瘫痪已经在床上躺了整整10年时间。让她感动的是,社区领导逢年过节都上门来看望她,并送上慰问品。
“社区这样关心我,我很感动,我只想唱支山歌给党听。”黄秀全握着蒙伍德的手,侧身躺在床上唱起了《唱支山歌给党听》。那十分不专业的歌声此时却比专业的还动听。
蒙伍德和社区领导班子有这样一个认识:要管好社区这个大家庭,当好家长,仅仅修路建楼扫地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构筑关爱,构筑真情,建设社区精神文明这座大厦。
蒙伍德经常带上一本笔记本,在武陵街上走家串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点滴,切实解决他们关注关心的问题。他发现居民罗珍南家里既无劳动力也无田地,生活非常困难,就为她办理了困难户手续,每个月都为她送去40公斤大米。老人每每说起蒙伍德,总是离不开3个字:好干部。
这份关爱不仅仅沐浴着社区的居民,外来人员也同样感受得到。今年6月6日晚10时,武陵街下大雨。一位未婚先孕的外来女子肚子疼得躺在街上直打滚,路过的人没人敢靠近。居民急忙拨打蒙伍德的电话,把情况告诉他。蒙伍德听后迅速和医院联系,并赶往现场组织居民将这位女子送往医院。
专心管理“大家庭”
“治安有功,小偷难逃。”武陵社区办公室墙上一面锦旗这样写着。
送这面锦旗的人是合山市陆爱秀,锦旗背后藏着这样一个故事:2006年12月的一天,陆爱秀来武陵走亲戚,当她停留在武陵街购买水果时,一辆摩托车快速驶过,就在她感觉耳朵生疼的瞬间,她的金耳环被人抢夺了。
接到居民的电话报案,蒙伍德快步跨上摩托车,和正在武陵街上巡逻的联防队员蒙光芒、韦乾青两人一道紧紧追赶抢劫盗贼。看到有人追来,两名驾车青年慌不择路,竟将车开到了水田里。“没有想到栽倒在你们武陵镇。”被抓获后,两名惯偷盗贼说。
居民告诉记者,武陵社区有8000多人,其中外来人口有2000人,街道4条,单位32个。武陵街所在地的社区曾经是一个偷盗、诈骗、假币充斥的地方。为了保护一方平安,社区成立了治安联防队,每天24小时巡逻,保卫自己的家园。
目前,武陵社区已建立了7个治安岗,居民以前普遍反映的“吸毒人员到处走,盗抢案件不停发”的局面已得到控制。
蒙伍德,这个在生意场上奔波了大半辈子的人,自从高票当选为武陵社区主任后,退出了自己的生意,专心管起了社区这个大家庭。 (记者 陆波岸 通讯员 陈仕天 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