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到“编外法官”
2007-07-12
   当他手执教鞭走上讲台,对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时,是中学一名普普通通的地理教师;当他走进审判庭,坐在审判台上,参与审理案件时,是一名不穿制服的“编外法官”——人民陪审员。他,就是今年5月被评为广西全区优秀人民陪审员、来自防城区防城中学的政教处主任张毅。

庭审帮教见真情

    从2003年6月26日起,张毅就成为了防城区法院从当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择优聘任的第一批人民陪审员中的一员,参与该院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工作。

    由于长期在学校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张毅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未成年人心理学知识,而且掌握了良好的教育引导方法和思想工作方法,他把这些优点和长处运用到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庭审帮教工作中,把社会道德标准、教师的职责、普通人的情感带入法庭,耐心、热心、细心、诚心地开展工作。按照“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寓教于审,促使被告人认罪服法,悔过自新。每次在认真地听取被告人的陈述后,张毅总能从他们的话语中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失足少年在心理上、思想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以普通人的语言,带着一个父亲的情感,结合法律的规定对他们进行真诚的、苦口婆心的庭审帮教,从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因素以及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和根源。他的真诚以及很具说服力的语言,屡屡让那些失足少年在法庭上悔泪长流,而且也感染了旁听庭审的被告人家属。

    禤某幼时随父母从农村进城,初中辍学在家。在一次回乡探望外公外婆途中,一时糊涂,心生歹念,击昏一位五保户老人并抢走几十元钱。案发后,禤某父母倾其所有对被害人进行了赔偿,还在农忙时节给予被害人最温情的照顾。开庭当天,张毅配合主审法官从法、理、情的不同角度对被告人进行法制、道德、亲情、人生观、前途等多方位的教育、感化。禤某父母也声泪俱下地陈述儿子伤人后给自己家庭及被害人带来的种种不幸,被告人最终痛哭流涕,请求父母原谅自己的过错,恳请法庭给自己一个改过的机会。

勤于钻研强素质

    虽然说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更注重从社会道德标准等方面对案件进行分析、判断,与法官形成思维互补,利于查清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确保裁判公正。但是,司法审判工作专业性极强,如果陪审员没有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恐怕也只能是“陪坐”,甚至还可能发表一些不适当的观点。张毅对这一问题有着充分的认识,自担任陪审员以来,他不断地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上岗之前,法院虽然组织陪审员们进行了集中统一培训,但这远远不能适应陪审工作的需要,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陪有审”,还得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法学素质。于是,他除了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认真对个案进行钻研外,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除了法院发给陪审员的学习资料外,他还自己掏钱购买了大量的法律书籍进行钻研,自学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法理学等等,写下了大量的学习笔记,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中国法治报道”等法制类栏目是他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经过努力,在参与审理案件时,张毅已经从刚参加陪审时的被动“参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陪审”,案件该适用什么法律,如何定罪量刑,他已经心中有数,在合议庭评议案件时,他也能发表自己独立的看法和见解了。

教学陪审两不误

    “如果因为我有教学任务而考虑少安排庭审活动给我的话,干脆把我辞掉算了,既然任命我为陪审员,我就要履行好职责。”张毅曾经婉言谢绝了法院对他的一番好意。

    正是对陪审员工作有这样的热情与责任,虽然张毅在学校每个星期都有教学任务,但自从担任人民陪审员以来,每次法院安排他参与案件审理,他总是二话不说,没有推诿过一次,有时庭审时间与他的上课时间有冲突,他也是妥当安排后准时参加庭审。去年10月,曾有一件团伙盗窃案件因案情比较复杂,开庭用了两天时间,他也毫无怨言,妥善地处理好教学与陪审的关系。四年来,张毅一如既往,满腔热情地投入到陪审工作中,平均每个月参与审理案件2件,是防城区法院参与审理案件最多的人民陪审员。陪审之余,张毅利用在法院陪审时接触到的案例,结合校园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在学校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几年,张毅不但圆满地完成了法院安排的陪审任务,而且出色地做好了本职的教学工作,获得了一连串的荣誉:广西军训工作先进个人、全国读书教育活动广西优秀辅导员、“军谊杯”广西优秀辅导员、全市综治工作先进个人,并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获全市高考一、二、三等奖。

    在全区优秀人民陪审员颁奖大会上,张毅动情地说:“作为一名人民陪审员,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无比的光荣,在以后的陪审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依法履行陪审员职责,恪守陪审员职业道德,清正廉洁,公正司法,为审判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新华网广州频道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