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陈述
2007-07-06

image

    相关专题:真情实录

  今天早上九点,有许多上海影迷自发来到龙华殡仪馆,他们要为一位86岁的表演艺术家送行,他就是陈述。在银幕上,他演的"坏人"让人咬牙切齿,但在家人和同行眼里,他却是一个可爱的大好人。今天,我们就和影迷们一起来回味陈述的电影人生。
  
  他,那个"情报处长"。
  电影《渡江侦察记》片段:"根据我的情报,共军没有登陆艇。"
  
  他,那句经典台词。
  电影《难忘的战斗》片段:"这件事情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他,最后的谢幕。
  电影《鬼子来了》片段
  
  他,走了。
  
  2006年10月21日早上9:00龙华殡仪馆。
  
  《渡江侦察记》里的侦察连长孙道临来了,当年和陈述多次演过对手戏的同行们都来了,他们要为陈述,这位演了一辈子坏人的表演艺术家送上最后一程。
  
  上影演员剧团演员:"我们是比他低一辈了,对我们都非常好的,我们刚进团的时候都帮我们教我们,他非常认真的,对我们都非常好,他走了我们都非常伤心。"
  曹铎夫人:"我愿他们在天之灵,两个哥儿们还是在一起搭档,共享天年。"
  上影演员剧团演员:"那张照片我看到还是有很大的安慰,我们会记住他这个形象,会永远记住他这个形象。"
  
  龙华殡仪馆大厅内外挤满了陈述的影迷,其中既有年轻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
  
  影迷:"他拍的电影我名字都叫得出的,《渡江侦察记》、《难忘的战斗》、《红色娘子军》也有他的小角色、还有《飞来的女婿》。"
  影迷:"像这样一个划时代的(演员),中国不会再出现了。"
  
  陈述今天依然穿着他最喜爱的那一套深蓝色西服,扎着紫色的领结,就仿佛他从来没有离开过电影,离开过人们。
  陈述,原名陈致通,1920年出生于上海,青少年时当过邮递员。自从他业余时间参加了上海一些话剧团后,他的表演生涯便拉开了帷幕。1952年,陈述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从此,银幕上便有了一个招牌式坏笑的"情报处长",让人难以忘却。
  
  电影《渡江侦察记》片段:"你们师长姓什么叫什么,参谋长呢,工兵营长,你呢?!"
  
  演员于振寰:"他演戏你看他那个剧本,永远是满满的,就说明他案头工作做得非常好。"
  
  电影《渡江侦察记》片段:"山南由你们负责,仔细地搜,不要放过一棵树、一间房。"
  演员于振寰:"《渡江侦察记》是这样,原来拍过一次,后面又重拍过两次,所有的角色都换了,只有他这个角色三次都是他。"
  
  正是因为这份用功钻研,陈述之后塑造的反派人物都获得了巨大成功,《铁道游击队》里的冈村中尉、《红色娘子军》中的陈旅长、《难忘的战斗》中的地主汪明德、《开枪,为他送行》中的松田,这一系列令人叫绝的表演,奠定了他在我国反派演员中数一数二的地位。
  
  陈述妻子李波:"他当演员演的角色是反面人物,但是他在生活中确实是一个大好人。"
  
  李波是陈述的第二任妻子,比陈述小三十岁。在96年两人结婚前,李波也是陈述的影迷。在他们的家里,至今挂着一张陈述和方化、陈强等同样因扮演反派而出名的老演员们的合影。
  
  李波:"因为他们在中国电影界里各有各的角色的精彩,方化老师中间的那个,演日本人绝对出类拔萃,说到中国电影里面演日本人,方化。说到演大地主,南霸天,那不是陈强,都有代表的名字,马尾巴的功能,葛存壮,这都是经典。刘江老师是演胡汗三,在闪闪红星里面,《渡江侦察记》里面"根据我的情报",那就是陈述,他们五个人都有自己相当经典的特点,五个大坏蛋,这(照片)名字就叫五个大坏蛋。"
  
  这几段台词距今已过去三四十年了,但现在听来依然让人回味无穷,熟悉陈述电影的观众都会发现,他的每句台词都透出一种特殊的味道,加上那含而不露的狡诈神情,让人过目不忘。
  
  李波:"比如说在台词方面,他就说我买了一个照相机,这就不是很精彩,但是他是一个没有钱的,特别喜欢摄影的爱好者,非常喜欢摄影,他就在台词里改了,他喜欢摄影本身有生活积累,他就改成了我新买了一个旧照相机。"
  
  陈述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演电影不是科班出身,但他的普通话发音却非常标准,不带一点地方口音,让当时许多圈内人都以为他是北方人。
  
  李波:"他就是通过字典学习,所以四角号码字典他翻得烂熟,他对这个非常非常讲究,吐字归音的正确,运气啊,以前电视台有播音员如果说到哪一句话错了,一个电话他就打过去了。"
  
  为了演活那些银幕上的坏蛋,陈述动足了脑筋,不仅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甚至还去寻访那些曾经被俘虏的国民党军官,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虽说在那个年代,反派总是配角,小人物,但陈述却始终演得一丝不苟。
  
  李波:"作为我们普通人来想,小人物最好演,本来就不出彩人们记不住,所以怎么演都可以,但是作为一个好的演员,认为在剧本里只要有名有姓出现的,都把他看成是大人物,他就是这样做的,所以他的绿叶才做得比正面和主要角色都精彩,所以他的配角这么成功。"
  
  叶惠贤是陈述20多年的好友,上世纪80年代陈述从上影厂退休后,就与叶惠贤合作登上了相声舞台。
  
  叶惠贤:"我们是二十多年的忘年交,因为他要比我大近30岁。他的性格我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倔老头、老小孩,他非常倔,他非常认真也非常较真,不服老不服输。"
  
  在叶惠贤看来,正是性格中的执著和倔强,成就了陈述对表演的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也最终使他塑造的小人物成为经典。
  
  叶惠贤:"我唱《拉网小调》他要跳,先是把领子竖起来,把领带绑在头上,然后卷起裤,天很冷啊。你如果穿棉毛裤的话,你的裤腿就卷不起来,就是为了(效果好)他(把)棉毛裤脱掉,就穿单裤到时候卷起来。有时候身体不好,我让他今天别跳,(他说)不行,不跳没有效果的。"
  
  1985年,陈述和叶惠贤创作表演的相声《配音与方言》在青岛相声大赛中获得了大奖,陈述和叶惠贤准备在第二天的颁奖时加演一个情报处长的小段,但服装却成了问题。
  
  叶惠贤:"当时我们在外地啊,上哪里去借(国民党的衣服),他就走遍了当地的百货商店,居然给他买到一套军装,军装买来以后,国民党军装这里不是有什么标记嘛,就是军衔了,他就开始自己做。他手非常巧,就做了上面几个有颜色的(军衔),他就做了两排,包括扣子。就是一点一点在变,走一个地方增加什么道具,走一个地方增加帽徽,最后真的是弄得完完全全像了。"
  
  叶惠贤:"他就是把艺术当成生命,我今天做这件事情要对得起观众,这就是让他一辈子都坚持那么认真。"
  
  1998年,陈述应姜文的邀请,在影片《鬼子来了》中扮演一个农村的疯老头,这也是陈述生前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那时陈述已经78岁了。
  
  叶惠贤:"他演一个老头是疯老头,要爬绳的,要爬绳登高,姜文坚持要用替身,那个时候他也过了八十了,(姜文)坚持用替身,他说不行,要自己来。光着膀子大冷天的。"
  
  李波:"还有我们从潘家口的水库要坐船到对面的山上区拍戏,每天那个水库有一百零七级台阶,要走下去然后再走上来。陈强老师是派一个人把他背下去背上来,因为就两个老人。所以他就坚持,我不能再给剧组增加负担。在这个情节上,姜文当时都掉泪了。因为他从梁上摔下来,摔倒水泥地上,这个镜头整整拍了七个小时。"
  
  除了电影,陈述还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学过游泳和体操,后来又自学掌握了4国外语,还在电影里给外国人配过音。另外,陈述酷爱书法,许多同事、朋友甚至影迷都得到过他的书法墨宝。
  
  李波:"(别人)问他讨字,很幸福地去写这些字,他很高兴。没有说你是小人物,你是我不认识的人,我给你值得吗?从来没有。"
  叶惠贤:"他连有时候饭店服务员请他写字他都写。"
  李波:"跟他讨字,他都是有求必回的。现在我不知道他(送)了多少字,反正在我和他结婚的这几年里,我们家的字是不知道给了别人多少,都是自己花邮费寄出去。"
  
  最近,妻子李波为陈述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做《陈述的陈述》,这本160页的书中,收录了陈述上千张工作和生活照片。但令人遗憾的是,陈述直到离开人世,都没有亲眼看到这本记录自己半个多世纪艺术生涯的书。
  陈述的家住在徐汇区一栋普通的高层建筑里,两室一厅的房子布置非常简单。妻子李波告诉我们,陈述并不是国家一级演员,退休后一个月仅1300多元的退休金,加上一些偶尔演出的收入,生活过得简朴,却也自得其乐。
  
  李波:"作为演员来说生活都挺清贫的,再加上他们对事业的执着之后,对清贫的生活并不在意,很自然说我这个裤子我这个鞋子,我的鞋子15块钱买的,当时是很不容易买到,在旁边的那些演员都觉得不可理喻,他在说笑话,其实他是说实话。"
  叶惠贤;"说到品牌,他说品牌有什么意思,花那么多钱,我一样穿,穿出来也不见得差,我这个西服你看看,几百块。"
  
  叶惠贤说,多年共同演出的经历中,陈述从没有对住宾馆、招待,甚至报酬提出过什么特殊的要求。
  2001年,叶惠贤邀请陈述参加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已经81岁的陈述一口答应,而且每天排练都不要剧组派车接送,而是自己骑着助动车往返。
  
  叶惠贤:"开车老是摔跤,我都见他摔过。摔得这个地方都是青的,我说你怎么搞的?他说今天又摔一跤。我说行了,你连摔五次了,不要再摔了,再摔就起不来了。(你说)起不来,他马上就跳给你看,马上就跑步给你看,不服老。"
  李波:"他想开汽车,公安局把他的执照给吊销,不能开。"
  叶惠贤:"我们说陈老师你老啦,(他说)我不老,马上走给你看,三级楼梯噔跳上去,三级一跑地马上表演给你看,充满着活力。"
  
  在别人眼里,陈述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是个永远不服老的倔老头、老小孩,他可以像那些他塑造的形象一样永远充满活力,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出《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老K,成了他艺术生涯的绝唱。
  
  李波:"2001年9月14日那天,生病的下午不能开车了,上午他还在开(助动车)。"
  
  从那以后,陈述只能告别心爱的银幕和舞台,终日与病床和轮椅作伴。
  
  叶惠贤:"我过去了,一拉手他就拍着膝盖说,小叶,我不能演了,就哭。当时我想那么倔的老头,不服输的老头,不肯说一句软话的,像小孩一样号啕大哭,就是(因为)演员想到自己不能演戏了。"
  
  2005年起,陈述由于脑梗失去了语言能力,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妻子李波知道,陈述有一个心愿,想出一本书回顾自己的一生。于是她想方设法收集了陈述的剧照、工作和生活照片,想让这本《陈述的陈述》满足他最后的愿望。
  
  李波:"病来了突然倒下去了,他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我就觉得他如果走了,这个不能实现的遗憾在我心里来说,对我是一个折磨。我就要求(自己),是在他身边的一个女人,用她的心血和真诚做出了一件东西值得纪念,够了。"
  
  然而,这本书出版时,陈述已经连续昏迷了很长时间,他最终还是没有能够睁开眼睛看一看。10月17日11点45分,陈述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86岁。
  
  叶惠贤:"我想对于观众来说,大家眼睛一闭还是那个歪着脖子的情报处长,还是那个眯着眼睛的神父,龇牙咧嘴的冈村,正是因为他这种不服输的性格,使得他在电影上取得这样的成就,一个角色能够让别人说一辈子真的不易,我觉得这些角色真的是能够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86岁的"情报处长"走了,一个艺术形象让观众记了50年不容易,要做到一辈子对艺术怀有执着与认真就更值得尊敬,这大概就是这位老艺术家留给我们最后的"陈述"。

来源:网易社会 2007.7.6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