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05日08: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每个星期一的早上,天津城建学院主楼前广场会准时出现一队身着绿色军装的学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向中心旗杆,在师生们庄严的注目下,伴着雄壮的国歌,缓缓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是天津高校唯一全部由勤工助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成的“校园国旗护卫队”。
在师生面前挺起了胸膛
天津城建学院国旗护卫队成立于2003年3月,队员是从该校勤工助学岗位——学生治安保卫工作委员会(简称“治保会”)中选拔出来的,个个长得高大帅气。院学工部李晓龙老师介绍说,“治保会”是面对师生的服务队、维护稳定的突击队、精神文明的示范队。参加“治保会”的同学白天上课,晚上轮流值勤,自治管理校园秩序。现在,每届“治保会”成员有40余人,每年从中挑选28人作为国旗护卫队队员,每周日晚上组织训练,风雨无阻。
国旗护卫队队员吕红振是土木工程系2005级山西籍学生。入学时,他是通过困难学生“绿色通道”报到的,一度很自卑。全班首次开会让大家做自我介绍,他只说了一句话,声音很小,红着脸就下来了。国旗护卫队纳新报名,他在面试时只说了三句话:“我来了,什么都不会,我有热心。”
进入国旗护卫队后,一次次升国旗、奏国歌,增强了他的自豪感、责任感;日复一日的正规训练,纠正了他的躬背、八字步。慢慢地,吕红振在师生面前挺起了胸膛。“贫困生,地位与其他同学是平等的,”他在这支队伍中找到了自信,在同学中第一批入党,还担任系团总支副书记。“与入学时相比,他简直变了一个人,”同学们纷纷投来惊奇的目光。
在国旗护卫队,像吕红振一样带着自卑情结入学的大学生不是少数。毕业后任职房产策划公司的张岩来自宁夏,上大学前从未坐过电梯、从未摸过鼠标,加入国旗护卫队让他重塑了性格。“彼此没有人说谁是贫困生,”张岩说,同学们相互鼓励,每克服一个困难都是一次进步。张岩担任过国旗护卫队的负责人,在他看来,国旗护卫队使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锻炼成了坚强群体。
留下“人生难得的财富”
在天津城建学院“治保会”值班室的墙上,张贴着“团结、拼搏、严肃、上进”几个大字,这是国旗护卫队的“队训”。身高1.86米的旗手穆少朋,为了练准三步甩旗、三步扛旗,训练结束,回到宿舍还要扛着衣竿一遍一遍重复练习。集训期间,为了踢出漂亮的正步,他天天穿着皮鞋不停地练,双脚磨出血泡,肿得只能穿拖鞋走路,但他咬牙坚持着。
随手翻开5月6日国旗护卫队队志,队员张硕写道:“建议将值班时的动作进行更细化的规范,以减少各种失误。比如,当步速、频率出现不一致时应向哪一方看齐,前进方向有行人或障碍物时应向哪一方绕行等。” 严谨跃然纸上。
永不言弃的军人气质、相互激励的团队意识、勤奋顽强的训练要求,凝聚着这样一批生活贫困的大学生。5月12日的队志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么多的困难我们都可以克服,为什么一些小事,我们不能做得更好呢?护卫队遇到过一些困难,但哪一次困难让我们这个团结的集体低过头?哪一个难题不是被铮铮男儿踩在脚下?”
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原国旗护卫队负责人古永生说,读书期间在国旗护卫队的这段经历,是自己“人生难得的财富”。
国旗护卫队队员黄波也曾经想过放弃。“当逃兵,你要走,现在就走,”一位队友大声向他吼道。这一声吼,唤起黄波的勇气,他担心今后见同学“太不爽”,坚定信心留了下来,生活由懒散变得勤快了。2006年,他发起组织6所大学的轮滑邀请赛,撰写赞助计划书,争取社会支持,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也来协助他,最后获得成功。黄波说,“以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国旗护卫队不仅帮我自尊自立,而且教我学会去关怀他人。”
国旗护卫队对队员的课业成绩要求很严。“如果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就必须无条件退出。” 院党委书记王璟介绍说,国旗护卫队成立以来,一批批大学生随之成长,大多数队员在毕业前光荣加入党组织,一半以上的队员获得“自强自立”等各种奖学金。
天津城建学院院长朱世和说,国旗护卫队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展现和示范”。这支队伍曾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首届高校国旗护卫队经验交流会,取得会操表演第三名的好成绩。在第四十六届世界住房与规划大会大学生论坛以及每年新生军训、校运动会、义务献血等活动中,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人民日报》 ( 2007-07-05 第1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