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銶琚之女梁洁华:从家庭主妇到社会慈善家
2007-07-04


2007-07-04 06:59:52 广州日报网络版

 

梁洁华近影
梁洁华的作品《无题》。

  梁洁华,香港已故香港金融贸易界巨子、香港十大慈善家之一梁銶琚的独生女儿,知名画家,精艺轩画廊主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世界艺术圈子中推介华裔艺术家;为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基金会捐款数百万元,曾带领香港的千余名大中小学生来内地交流;在70岁高龄时走遍内地31个省区市,并组织内地56个民族的青少年到国外交流;内地的每一个大型艺术双年展都有她的捐助;曾捐资帮助中山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

  梁銶琚,祖籍广东顺德,前香港恒生银行总经理,前大昌贸易行执行副董事长。他是香港两大最高学府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主要捐建人之一。

  1979年起,先后捐巨资建设家乡顺德的社会公益事业;捐建中山大学的“梁銶琚堂”,开港澳同胞支持内地高等教育事业的先河;此后又分两次共捐巨款给清华大学建设“建筑馆”和成立图书基金;1994年,包括梁銶琚在内的香港金融界四位恒生银行资深董事捐巨款成立“何梁何利基金”,用于奖励我国杰出科技工作者。

  日前,为参加穗港书画家庆祝香港回归作品展而专程从法国飞抵广州的梁洁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已逾古稀的梁洁华,身着一袭Leonard套装,妆容精致,端庄娴雅。作为梁氏家族慈善事业的继承者,中国当代艺术的推介者,长期致力于推动香港和内地文化艺术交流的文化使者,她印在名片上的头衔有十六个之多。但老人说,她一生以画会友,不喜交际,50岁以前只是一个家庭主妇,直到父亲去世后才开始从家庭主妇的角色蜕变。谈及自己为香港和内地的文化和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她说已经记不清楚了。

  父亲:

  一生做慈善担心女儿埋怨

  在香港,梁家捐建的中小学校、文化、卫生、福利事业难以数计,被誉为香港最慷慨的家族之一。作为梁氏家族的唯一继承人,梁洁华很受父母宠爱。父亲有时会问女儿:“我把这么多钱捐了出去,你会埋怨我吗?这些钱以后可都是你的钱啊!”

  梁洁华对父亲说:“我不会!你做的这些事情,能够让你觉得开心就好。”

  父亲经常说:‘中国人好,中国人有面子,我到了国外也才会有面子。’”梁洁华说,她和父亲,都不愿意移民,他们不愿意到国外去做二等公民。“父亲见证了中国受屈辱的历史,所以他特别希望中国能够强大,而且他也相信,中国一定会强大。”

  学画:

  最喜描绘中国女性

  梁洁华以擅长描绘中国女性闻名于中外艺术界。在她的画笔下,从西施到柳如是,从花木兰到樊梨花,从武则天到孝庄……巾帼荟萃。她这次送展的画作叫《还珠》,她以国旗为背景,用敦煌笔法画了四个分别象征自由、公正、进步和和平的仙女。

  生于富豪之家的梁洁华与画结缘,源于童年的一次逃难经历。“那是抗日战争期间,父亲带着我们从香港逃到了广东的一个小乡村。”说起那个在战火纷飞中尤显宁静秀美的小乡村,梁洁华的脸上顿时绽放出孩子般甜美的笑容。“那时候,门口树阴里的蝉鸣,梁间穿梭的飞燕,田野里遍地的黄花和林间松树开花时发出的阵阵清香,都让我想把它们画下来。”梁洁华说,就这样,她爱上了画画。

  当时那个数学总是“考零蛋”、音乐美术成绩却总在年级名列前茅的女孩,先后师从多位名家学习工笔花鸟鱼虫画、传统山水画和油画。在她创作生涯的后期,她尤其喜欢以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杰出女性为创作对象。

  家变:

  几年内痛失六个亲人

  说起梁洁华的作品,就会提到她的《无题》。那是她1995年根据李白《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一句创作的画。画中的女人,独自斜卧,遥对明月,自斟自酌。画面寂寞冷清,满纸悲愁,令人唏嘘。

  事实上,更令人扼腕唏嘘的是这幅画的创作背景。从1992年开始,短短几年内,梁洁华痛失了包括奶奶、母亲、丈夫、父亲在内的六位亲人。一个又一个灾难性的打击接踵而至,梁洁华顿觉失去了所有的依靠,满心的悲怆和无助,于是创作了这幅画。

  “父亲和丈夫去世前,我更多的是一个家庭主妇。”自从1954年兄长发生意外去世后,她一直没有离开过父母。“我一直守在父母跟前,这让父亲和母亲都非常感动。母亲临终前,还和父亲送了我一块金牌,上书:孝感动天。”梁洁华说起父母亲赠送的金牌,热泪盈眶。

  1962年,梁洁华跟香港著名建筑师王泽生结婚。婚后,管理父母亲家里和自己家里的近二十个工人,为子女补习,陪丈夫出席应酬,闲暇时画画,成了她“主妇生活”的主要内容。

  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家庭变故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梁洁华说,孩子们焦虑和期盼让万念俱灰的她决定站起来,继承父亲的遗志,为社会多做点事,并重新激起全家人直面生活的勇气。

  致力:

  向国外推介华裔艺术家

  就这样,梁洁华开始出现在社会活动中。1995年建立了精艺轩画廊,成立了“梁洁华艺术基金会”,致力于在世界艺术圈子中推介一些尚未成名、但有才气的华裔艺术家,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到目前为止,经梁洁华推介到国外的华裔画家已不下几十位,蔡国强、陈丹青都是她在国外极力推介过的画家。曾获得威尼斯双年展最高奖的蔡国强,就是在梁洁华基金会的资助下,完成了作品《威尼斯收租院》并获得国际声誉。

  如今,梁洁华位于香港皇后大道中威享大厦的精艺轩画廊被世界著名美术杂志WALLPAPER选为全球5家最佳经营当代华人艺术品的画廊之一。但令人意外的是,她从来没为自己开过一个画展。“我的画从来不卖。”梁洁华说,“我从来不舍得给自己办画展,我的画展都是别人帮我开的。”

  1998年,年过六旬的梁洁华参与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基金会的成立,她为基金捐了数百万元。秉承父亲的遗志,梁洁华对内地的教育事业十分热心,曾捐资帮助中山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

  “现在的香港人普通话越说越好了。”说到香港回归十年后的变化,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梁洁华说,与十年前相比,现在香港和内地的交流多了,障碍少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