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曲阳县采访时,记者遇到了这样一个坚强的农家女孩,她13岁时失去了父爱和母爱,家中欠债累累。面对逆境,她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不仅中考全乡第一,而且悉心照顾妹妹,并带她一起进入同一所中学读书。
父亲去世了 母亲出走了
1990年,张宣出生于曲阳县孝木村一贫苦农家。1992年,妹妹张婷出生。姐妹俩从小性格活泼,伶俐聪明,常常被街坊邻居夸赞。
父亲家里祖祖辈辈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以种地为生,由于穷,直到30多岁才娶了一个从四川来的女子为妻。在张宣的印象中,小时候父母就常常吵架,原因不外乎是缺钱的问题。张宣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帮父母做家务,在农忙时还照看妹妹。但再苦再累,张宣也没有落下学习,从小她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
2003年,不幸降临了。长期患病的父亲不堪病魔的一再打击,终告不治而去。而当时,这个家已因病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当姐妹俩还没有从丧父的悲痛中缓过来时,另一个不幸又从天而降,母亲在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的情况下离家出走了。张宣向记者回忆说,她最后那天见到母亲时其实跟平时一样,没有任何征兆,母亲说出去一趟,然后离开了家门,就再也没有出现。
就这样,姐妹俩成了孤儿。父亲留下的唯一值钱东西是一头黄牛,后来卖了1000多块钱。几万元的债被几个亲戚分担了,但他们也是贫穷农民,没有多余的精力和财力照顾姐妹俩。
生活还要继续,但对于两个小女孩来说是如此艰难。有一天妹妹突然跟我说她不想上学了,想出去打工挣钱。我哭了,她也哭了。张宣在向记者叙述这个情节时眼中充满泪花。那一刻,她紧紧抱住妹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照顾她,不让她再受委屈。
姐姐成妈妈
我最害怕夜里下雨打雷,本来屋子就破,一打雷就跟要把墙震塌似的。张宣对记者说。每到晚上下雨的时候,姐妹俩就不敢睡觉,瞪着四周生怕有什么意外发生。这个时候,是两个小女孩最孤立无助的时候,就靠互相壮胆互相鼓气而度过。
平时张宣的主要任务是给妹妹做饭。她在乡里上初中时,每天早晨5点多钟起床,熬上一锅粥,自己吃完就步行十多里去上学。妹妹起床后喝了粥,去村里上小学。中午姐姐不回家,妹妹把剩下的粥热一下再吃一顿。下午姐姐放学后要急忙赶回家做饭。张宣说,开始自己不太会做饭,只会熬粥。后来渐渐学会了做别的,但为了省钱,一般很少往菜里放酱油。
虽然债被亲戚分担了,学校也特殊照顾免收杂费,有时候村里还给点补助,但毕竟姐妹俩没有生活来源,她们一直是怎么省钱怎么过。在穿着上,姐妹俩几乎没有买过新衣服,张宣都是穿母亲剩下的旧衣服,妹妹再穿她剩下的。最奢侈的一次,是姐姐花20多块钱买了一条牛仔裤,这是她第一次穿新衣服。
谈起对妹妹的照顾,张宣还很内疚:妹妹喜欢唱歌跳舞,可惜我现在没钱让她学。还有一件事让姐姐耿耿于怀,一天晚上,妹妹的腿被蝎子蜇了。我宁愿蝎子全来蜇我,也不想让妹妹受一点罪。
现在,妹妹的通知书都由姐姐来填写。据张宣讲,她一般都填希望老师严加管教学生的句子,不过署名还都是署父亲的名字。
中考拿第一 姐姐带妹妹一起上学
2005年夏,张宣参加了中考,张婷也小学毕业。暑假,一个好消息传来,张宣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县一中。在众人的羡慕声中,姐姐陷入了沉思和忧郁。上高中要到县城,还要住校,生活费肯定会比以前高不少,妹妹也要上初中,生活还需要姐姐照顾。
姐妹俩曾互相勉励对方继续上学而自己出去打工,后来又决定一起趁暑假打工挣出学费。姐妹俩办了一个假期幼儿辅导班,姐姐教文化课,妹妹教唱歌跳舞,一个假期下来也挣了几百块钱,但仍没凑够学费。
这时,当地一家私立中学知道了张宣的事情,老师找到张宣,如果她来该校上高中,学校承诺免除一切学杂费,并给予一定生活补助。张宣答应了,但又提出一个要求,她要带妹妹一起上学,妹妹也要在这个学校上初中。学校被张宣的言行感动了,不仅答应了她的要求,而且也免除了妹妹的学费。
如今张宣已经读高二了,据她的班主任孟凡成介绍,她的学习成绩一直稳居班级前三名。为了省钱,姐妹俩经常在食堂打一份菜一起吃。
谈起自己的心愿,张宣告诉记者,一是希望自己能顺利考上一个好大学,二是希望自己以后赚了钱能供妹妹上舞蹈学校。说到这里,张宣眼中噙着晶莹的泪花.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