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昨天早上8时35分,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顺利通过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西兰时间昨天下午,开平申遗代表团从基督城赶赴新西兰华侨华人最多的奥克兰市,与当地的华侨华人共同举行庆祝活动,并举办图片展,推介开平碉楼与村落。当地华侨华人收到喜讯后无不欢欣雀跃,他们早早准备好了传统的广东醒狮音乐,同时又别出心裁地准备了盛装的苏格兰风笛表演迎接家乡的客人。
开平市从昨晚8时开始,在开平城市广场和四个申报点同时举办主题为“开平碉楼,世界遗产”的系列狂欢庆祝活动。
直击开平
开平承诺保护碉楼合理开发
昨天早上8时36分,记者第一时间收到了新西兰会议现场发来的申遗成功的消息。上午9时,开平市政府准时召开庆祝申遗成功的新闻发布会。
开平市市长吴平超表示,开平将承担起保护全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责任,在保护碉楼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在促进旅游等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据介绍,开平市已聘请国内外知名的遗产保护专家和旅游开发专家对全市的旅游规划进行设计;另外,还专门请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对“开平碉楼与村落”制定保护开发规划。
系列狂欢庆祝活动昨晚举行
开平市从昨晚8时开始,在开平城市广场和四个申报点同时举办主题为“开平碉楼,世界遗产”的系列狂欢庆祝活动。该活动以城市广场南广场为主会场,在北广场设立两个以群众自娱自乐为主的互动表演区,组织潮连纱龙、蔡李佛武术等五邑民间艺术进行汇演。
直击新西兰
苏格兰风笛与醒狮音乐奏响碉楼凯旋调
新西兰当地时间昨日下午6时,新西兰奥克兰市爱丽丝利赛马场的宴会厅门前响起了广东醒狮的音乐,在这远隔大洋的异国,300多名华侨华人以传统的铿锵之声迎接申遗凯旋的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率领的开平碉楼申遗代表团一行。该代表团在新西兰南岛城市基督城见证了碉楼申遗成功后,即起行乘飞机到达新西兰最多华人华侨聚居的奥克兰市,与当地华人华侨一起共庆申遗成功。
代表团一进宴会厅大门即领略到别样的热情——一支盛装的苏格兰风笛表演队两边排开,悠扬乐韵为会场增添了西洋式的喜气。当地受邀请的嘉宾包括奥克兰Botany区议会主席Michael Williams先生、Pakuranga区议会主席Ross Warren夫妇等均已到场,嘉宾们一起参观了设在宴会厅的碉楼图片展。
代表团成员落泪:艰辛八年换来振奋八分钟
“表决通过后,我真的忍不住好几次落泪……”开平碉楼申遗办成员谭伟强对记者说。这位从事碉楼申遗工作8年的“申遗元老”眼中还有红色血丝,他说起感受时语气平缓中透着喜悦:“8年来,碉楼申遗的工作中,社会的参与度很高,开平人民非常支持,各级领导非常重视,还有很多专家、华侨的鼎力支持,要说谢谢的话一个晚上都说不完。”
谭伟强表示,他们都对碉楼通过表决充满信心,但原定在27日的表决推迟到了28日,所以悬着的心到28日下午1时35分才算安稳下来,那十多个小时的煎熬可不好受。
“表决过程倒是非常顺利,首先由专家向评审委员会介绍碉楼,然后征求有无反对意见。有两名评审人员提出疑问,一个提出是否应该扩大保护的范围,另一个提出是否有旅游控制方面的措施。我方都作了很好的回答。最后,21位评审委员都表示对开平碉楼载入名录没有异议,整个过程只花了8分钟!”
这8分钟,凝聚的是无数人8年的心血啊!当表决通过后,专家们纷纷向代表团成员表示祝贺时,谭伟强忍不住高兴地落泪了。
雷于蓝:岭南文化精彩华章陆续展现
|
当记者问到亲临申遗表决现场、见证碉楼成功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感受时,她激动地说:“来之不易啊,这是广东各级政府、开平人民、有关专家齐心努力多年的成果。申遗一举成功,我在现场真是很激动。现在来到了庆祝会场,则感受到乡亲们的热情。”
雷于蓝说:“现在开平碉楼成为广东首个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历史遗迹,这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一件盛事。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会再接再厉,例如南海一号的挖掘工作我们正在进行……岭南文化的精彩将陆续展现在世人面前。”
景李虎:开平碉楼胜出当之无愧
|
景李虎表示,广东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广东背靠中原、面向大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而华侨文化是广东文化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其结晶和载体就是开平碉楼。“开放、包容、务实、创新,广东文化的精髓在开平碉楼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
景李虎特别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很多中西合璧的建筑,而开平碉楼则与众不同,它是中国民间文化自觉融合外来文化的结晶。开平碉楼作为世界上唯一中西合璧的世界文化遗产,也填补了国内同类型遗迹在申请中的空白。
景李虎高度评价开平碉楼申遗成功的意义。他表示,这是岭南文化或者说广东文化在世界上得到认可的体现,它将极大地增强广东在历史、文化上的自信。碉楼申遗成功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非常重要的一项成果。同时,开平碉楼申遗成功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可以为国内其他项目今后的申遗提供参考,尤其是在文物保护方面具有模本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