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QQ.com 2007年06月15日10:45 北国网
“能来信儿吗,考哪了?”
等了一年又一年,“爱心送考车”司机们希望自己的心愿在今年能圆
王淑英、崔福茂、姜超英……他们都是出租车司机,在每年的高考期间,他们都放下挣钱的机会,参加到“爱心送考车”的行列,为考生送去爱心,送去便利。可是令他们寒心的是,接受过他们爱心的考生们却很少给他们打个电话,告诉一下自己考取的学校。
“的哥”失落
小小心愿难达成
6月10日清晨,60岁的徐秀正女士到白云新村附近晨练时,偶遇一位休班的出租车司机。这位约50岁的出租车司机告诉她,多年来,他一直义务接送高考考生。今年,他一共接送了4名考生。在他看来,每次接送考生都像是在完成一项神圣使命。但是令他多少感觉遗憾和失落的是,几年来,没有一位考生在事后告诉他考到了哪所学校。徐秀正就安慰他:“可能是这些考生没考上理想的学校,不好意思告诉你。”可那位司机却很肯定地告诉她:“我接送的学生可都是重点中学的考生,他们一定都能考上好学校1那位司机说,他其实一直都有一个愿望:想知道自己接送的考生都考上了哪些大学……
“的姐”震撼
献爱心理所应当?
崔福茂是大连市“顾庆泰爱心车队”的一名爱心司机。他说,5年来,他一共接送了七八名高考考生。“这么多年,也很少有考生和我联系,但我个人觉得这挺正常,咱是自愿来送考的嘛!不过,要是考生还能记得我,我当然更高兴啦1憨厚的老崔笑着说道。
今年6月8日早,年过五旬的“的姐”姜超英送一名考生时,考生一个劲儿地抱怨第一天考试时没坐上“红丝带”车(“红丝带”是爱心送考车的标志),害得她不得不自己掏钱打车。
另一位“的姐”王淑英从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义务接送考生直到现在,她已经记不清自己接送过多少考生了,按她的话说:“每年高考时,看见有学生在路边站着,我就把车靠过去问问是不是考生,都成习惯啦。”6月8日中午,因为车上已有考生加上不顺路,王淑英只能把后上车的考生送到方便打车的地方。下车时,考生几乎轻不可闻的“谢谢”和大力的关车门声震得王淑英心直颤。
考生遗憾
心存感动忽略表达
记者经过多方联系,找到了2003年参加高考的刘燕,现在她即将从东北大学毕业。她告诉记者,当年参加高考时正赶上非典,幸亏遇到一名出租车司机,对方提出免费接送她。“我当时特别感动,在车上猛和司机说‘谢谢’。高考那三天,他根本没拉别的活儿,每次把我送到考场后,就去给车消毒,然后再回来等我。现在想起来,我心里还是热乎乎的,但当时考试挺紧张的,我也没想到事后要再和他联系。”
19岁的高三学生徐婷婷今年在甘井子区育文中学考试。考试前,母亲为婷婷联系了“爱心送考车”。高考过后,婷婷一直没和送她考试的司机叔叔联系,她歉意地说:“这两天估分、报志愿,太忙了。等我考上大学,我会把好消息告诉司机叔叔,好好谢谢他1
对此,大连市第二中学高三毕业班的李国欣老师说,考生乘坐“爱心送考车”后肯定不会忘记和司机道谢,但他们往往想不到事后再去联系这些曾经义务帮助过他们的人。他们会被感动,但可能疏于表达。
专家分析
感恩教育多有缺失
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学专家柳中权教授表示,作为爱心传递的受益者,要么回报于爱心的施与者,要么转而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整个社会的公益事业就是由此而延续的。现在,大多数孩子处于虽知感动,但却缺乏回报这份感动的实际行动,使得爱心传递在他们身上出现断裂。究其原因,这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感恩教育方面多有缺失造成的。见习记者朱衍霜(半岛晨报 )
由云南交通之声、春城晚报、云南电视台都市条形码、中国汽车网联合主办的云南省第4届爱心送考大型公益活动今天正式启动了。到今天上午为止,此次爱心送考的活动一共接受了近10000余台车辆的报名。无论从组织规模还是参加的人数来看,这一次的活动是目前全国最大规模的一次公益性爱心送考活动。
昨日,江北力帆体育商城后广场,经过的出租车马上加入爱心车行列。本报讯(记者封璟)昨天上午8点半,“晨报·交广爱心送考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全市15个点火热拉开。截至昨天中午,15个点共发放2300多套送考贴,之前集体送考单位共领走2400套。
海口晚报网6月8日讯(记者李坤东)昨天是高考第一天,我市推出的高考生免费乘坐公交大巴车的公益活动让考生们感受到了社会关爱的温馨。据市交通局运管处的初步统计,高考首日有1000多名考生享受到了免费乘坐公交车的优惠措施。
全市公交大巴车对考生免费在我市还是首次。为了保障此次爱心送考公益活动的顺利开展,市交通局运管处专门成立了协调指挥小组,对参与爱心送考的公交大巴车进行跟踪监督。据介绍,高考首日,我市没有接到任何关于爱心送考公益活动的有效投诉,参与此次公益活动的公交大巴车按照要求完成了高考首日的接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