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流行“漂流图书”
2007-06-13


bjradio.com.cn    2007-06-13 11:04:08  

  
 
“你好,我是一本漂流图书,我不属于任何人,欢迎你阅读我……”
毕业于省会一高校的小潘,以个人之力,把自己的一些图书在省会高校陆续放漂。他想籍此为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城市出力,他同时希望有关部门、组织和爱心人士能一起行动起来。

缘起:漂流图书让社会充满
书香

小潘去年大学毕业后到上海去看同学,与“漂流图书”不期而遇。小潘对这种“好书共享”的方式很着迷,他回石家庄后,上网仔细查看了相关资料,发现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漂流图书与一般图书不同,它们不在购物架上,而是被放在公园长凳、图书馆走廊、咖啡厅等公共场所,并标有特殊符号,只要能遇见它们,爱书人就可以将其“领回家”,阅读完毕,再次投入公共场所,等待下一个“主人”,如此周而复始,目的只有一个:好书共享。

目前,全国的上海、南京、成都和大连等二十几座城市先后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深受高校学生的欢迎,相关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但石家庄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行动和有力组织。

“我愿意发起这样的行动。”小潘说,图书漂流活动能传递知识和文明,打造书香城市;提高市民的道德素质,建设诚信社会。小潘决定率先行动起来。“从今年3月底开始,我就把我读过的几十本文学类旧书,陆续放到红旗南大街上的几所高校的公共场所。”小潘说,每本书的扉页,他都附上一张说明,表示这是一本“漂流书”,希望拿到这本书的人能让图书继续漂流下去。

声音:图书放漂考验诚信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红旗大街一所高校。小潘介绍说,因为这里有所小花园,吸引了众多学生来此读书,所以他常在早上把书放在花园的凳子上放漂。几名男女学生正坐在小花园内的绿荫下读书,他们表示,自己偶尔会到这里读书,可惜的是他们都没见过小潘放漂的图书。

虽然全部对图书漂流活动持肯定的态度,但这几位大学生对小潘放漂图书的有些不乐观。“小潘图书出现在旧书摊上就是一个例子。图书漂流活动需要的是诚信,遇到一些诚信缺失的人,图书漂流肯定会被中断!”一名大学生说。

“让书籍在素不相识的人群之间传递阅读,完全不设监督,如同一些商家设立公益雨伞、方便袋等活动一样,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充分信任、相互支持和帮助的心理基础之上的。它不仅是对于公民道德素质、诚信和共享意识的考验,更是一种鼓励。”有网友这样评价“图书漂流”活动。

现实:建书香城市不能只靠个人

“有资料显示,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而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规定,九年期间学生课外读书要达到400万字,如果每本书是10万字,就是九年读书量为40本,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小潘说,他发起图书漂流活动,从大处说是出于建立一个书香城市的理想,从小处说,他自己也需要不断的学习。

“个人发起这一活动很容易,但如果让这一活动持续下来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光个人力量是不够的。书的来源就是一个问题,放漂多了,个人的财力不足;放漂少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小潘说,虽然遭遇了一些尴尬,他还是会把活动坚持下去。“我希望有关部门、组织和爱心人士能积极行动,把石家庄的图书漂流活动组织起来,努力为石家庄营造出一个书香氛围。”小潘满怀期望。(作者:孔琳)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