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7 09:53:00 来源: 半岛都市报
“我们最近抓获了一个电脑大盗,让人吃惊的是,他竟然是一个‘慈善家’———曾无偿献血一万多毫升,资助过不少困难市民!”6月6日下午,一名在岛城结伙盗窃作案60余起的大盗,在向民警招供后,又向记者袒露了自己的犯罪历程————令人惊奇的是,他原本为一家广告公司的高级员工,月薪4000元以上,之所以放弃“白领”去盗窃,只是为了体验当年因为盗窃而被判死刑的父亲的“心路”!
近日,四方警方针对辖区治安特点,每晚在重点路段和案件易发地域“全方位”巡逻,32辆警车、近百名民警展开了不留死角的“守夜”行动。
6月3日凌晨3时许,海伦路派出所110警车巡逻到瑞昌路80号附近时,突然接到市民报警:有3名男青年打开路边一家房屋中介的玻璃门,钻进室内偷东西!民警当即驱车赶到,3名正准备逃跑的男青年被抓现行,同时缴获他们盗窃的两台电脑。
“一开始他们死活不开口。”海伦路派出所的夏永健副所长告诉记者,民警审查他们时,很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可能是目的明确、分工有序的犯罪团伙,“但这些人就是不招供,尤其是其中的头目朱某,更是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没办法,我们只好请刑事犯罪心理专家出面,还好,不到三个小时,这帮人全招了”。
据朱某等人交代,他们的团伙共有8人,一般是交叉结伙作案,以路边门头房店面为目标,共盗窃电脑等物品60余次,案值10万余元。
“因为我的父亲曾因盗窃罪被判死刑,所以我就想偷一偷,体验一下父亲当年的感受……”在招了自己的罪行没了心理压力后,朱某便通过民警找到记者,想倾诉一下自己的犯罪心理。
“我父亲因盗窃罪被判处死刑后,我一直觉得很好奇,总想尝试一下探个究竟。”朱某告诉记者,2002年3月份,他从南京到青岛打工,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因为他聪明好学,很快就升为公司的高级员工,每个月可以有4000元的工资,但畸形的心理却让他辞掉了这么好的工作。
2005年7月,辞职后的他闲着没事到处游逛,当路过啤酒节市北分会场时,发现路边放着4铁桶啤酒,趁人不注意,他做了第一次盗窃尝试———偷走啤酒桶,随后一转手卖了100元赃款!钱虽然不多,但盗窃的快感却让他兴奋不已,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在非法劳务市场找到同伴后,我便按照我的想法开始组织实施盗窃行动。”朱某告诉记者。
“一般的小偷都非常贪婪,可这样有‘爱心’的小偷我们还是第一次碰到。”夏永健副所长告诉记者,以朱某为首的犯罪团伙,主要盗窃路边房屋中介等门头房,一般是打碎门窗玻璃后进入室内,盗窃电脑等价值比较高的物品。“他们交叉结伙,分工有序,有专门偷的,有专门销赃的,几乎偷遍了岛城所有区、市。”
“让我们很不解的是,在搜查赃物的过程中,民警竟意外地发现朱某还有一本义务献血证,根据上面的记载,他义务献血的数量已超过10000毫升!在青岛,这样的献血数量也算高的。还有,他还捐助过不少家庭困难的市民,那些受帮助人的还给他写了不少感谢信。”夏永健副所长说。
“每次盗窃后,我都觉得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别人,得到的也只是很‘脏’的物质上的东西,但是,为了寻求刺激,满足我那种变态的心理,根本就刹不住车了……为了让自己心安,我想到了做点好事,或者主动帮助别人。”尽管朱某一再声称,他帮助别人时的钱物都很“干净”,但他的“双面”人生却在犯罪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警察对我很好,我要是再不悔悟,就对不起大家了……”在将自己的畸形心理解剖完后,朱某想“规劝”那些与他有相似心理的人:什么念头都可以有,犯罪的念头千万不能有!
“我自以为聪明地制订了盗窃电脑的计划,也曾想到过自己总有一天会被抓。但我就是不能从追求刺激的心态中解脱出来,这才叫‘躲过初一,逃不过十五’!”朱某自嘲道。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碰到一些改变心理的事情,这时一定要处理好,如果觉得有压力宣泄不出来,一定要找人沟通一下,在与别人的交流和交往中慢慢化解,这样才不至于钻进牛角尖,走向极端。”针对朱某的变态犯罪心理,四方警方的刑事犯罪心理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化解办法。
目前,朱某等8名犯罪团伙成员已被四方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本报通讯员 张勇 本报记者 刘延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