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呼唤
——有个志愿者,叫赵广军
搜狐博客 > 梁苏会 > 日志 > 志愿者体会交流 2007-05-25 (转载自中国青年报)
(编者按:赵广军,一个30岁的年轻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物业管理员,一个在志愿服务中帮助了近万人的志愿者。10年间,他拿出13万元积蓄帮助孤寡老人、边缘少年和有自杀倾向的人群,通过接听“生命热线”帮助200多名轻生者回归生命。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成长的快乐,并帮助弱者,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日前,本报派出报道组,前往广州市进行了采访。在共青团广州市委的协助下,走近了赵广军和他的家庭,走访了很多他曾经帮助过的人们。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有个志愿者,叫赵广军”系列报道。)
“救命热线,有名无实!”赵广军低头看着手机短信里传递的信息,内心感到一丝丝凉意。南国岁末,暖意依旧,繁花似锦。“小灵通”手机一离开广州,就没了信号,等回到广州,尾号是“0768”的手机把一串刺眼的字句送进了他的眼帘。开头一句话格外让他心灵震撼: “回电话时,我可能是在天国笑你这个小人了。”赵广军喘着粗气,不断拨打着那个电话。未果,就发出信息:“你千万不要做傻事,我正在去你那里的路上”。这是2006年12月11日晚上,赵广军终于打通了电话,电话里传来了哭声:“你不要再打了,她已经不在了。”听声音,赵广军猜测,可能是一位老妈妈,声音撕裂,伤心欲绝。
一时间,赵广军呆住了。难过、内疚、自责,种种情绪涌上心头。30岁的赵广军,是广州浚华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员。2004年,他开始接听“生命热线”,至今,已帮助200多名轻生者挽回生命。而这个尾号是“0768”的求助信息,成为他心灵中“最惨烈”、“最心痛”的记忆。“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只有一次,也许,我的声音很微弱,但可能是像她这样的轻生者最后一棵救命稻草。”赵广军喃喃自语,“我绝不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了。”
2000年,在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赵广军开始了志愿服务。当时,他参与接听广州市青少年心理热线,这是一条只在上班时间开通的咨询电话。渐渐的,他发现,一些青少年容易在晚上产生颓废、彷徨的意识。于是,2004年,他通过媒体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将其作为24小时开通的“生命热线”,为感到委屈、有精神压力,甚至有轻生念头的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一天,赵广军接到一个电话,声音听上去有点昏昏欲睡的感觉:“希望帮我一个忙,打一个电话给我爱的人。”“你爱的人?你为什么不直接打(电话给他)?”赵广军问。“他老婆在身边。”赵广军明白,这又是一个碰到感情问题的人。而且,令人惋惜的是,她“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他迟疑着:“我打行吗?”“这是我人生最后的请求”。女人说到这,电话就断了。后来知道,这位女士已经吃了一瓶安眠药。赵广军赶紧打电话给“那个男的”,告诉他,应该立刻看看这位女士,她可能“快不行了”。男人表示“她不会做傻事。”赵广军急了:“如果你不方便的话,可以告诉我详细地址,我怕她已经做了傻事,如果她因此离开这个世界,你的良心会好受吗?”男人依旧拒绝。赵广军说:“如果再不去,我就报警了。”无奈之下,男人安排亲属去了,并将女人送到医院抢救、洗胃。第二天,赵广军在病房见到这个女士,告诉她“人的生命不该那么脆弱”。在挽回生命的过程中,赵广军感到“很多给我打电话的人,实际上很留恋社会,希望我挽留他们”,而赵广军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活下来的理由”。为此,赵广军尝试着“从拯救生命到拯救心灵”的转换。
一天凌晨两点,一个电话打过来。对方喝了很多酒,称自己“一肚子委屈”,“临死前要找几个垫背的,用猎枪打死几个行人”。赵广军跟他保持了26个小时通话,第二天凌晨4时,赵广军说:“你考虑过没有,这样做最开心的是伤害过你的人。”对方似乎有所触动,说自己不想杀人了,想睡觉了。赵广军说,睡吧,别做傻事了。
对此,有人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赵广军不是心理学家,也不讲什么大道理,但赵广军说的,是最简单的生活常识,也是最朴素的做人道理,往往,由于站在对方角度想事情,才更能打动人。
一个女孩父母离异,连续半个月都在凌晨3点半准时给赵广军打电话,扬言赵广军如果不立刻赶到她家,她就自杀。多日的说服工作,依然没有效果。为此,赵广军说“既然你这么想死,我就陪你一起体验死的震撼吧。”说完,他拉住小女孩从六楼的窗口跳了下去。随后,他和小女孩并没有“坠楼”,而是落在了窗外一米多高的宽阔凉棚上。原来,赵广军早就看好了“地形”,为了彻底打消女孩“轻生”的念头,他不得已选择了这样一个方式。果然,这个女孩说:“没想到,死的感觉这么可怕,以后再也不说想死了。”后来,这个女孩考上了大学。
生命热线,日复一日,电话费就成为赵广军生活中重要的支出。每天,赵广军接听求助电话都要在五六个小时以上,最长的一次通话纪录是27个小时!话费最多的一个月竟高达2700元!58岁的母亲刘克玲,每月负责为他交费,经常看着话费单吃惊不已,而一旁的阿婆还羡慕地说:“你的儿子一定是个大款吧!”其实,她哪里知道,赵广军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物业管理员,每月的工资有只1000多元!
在赵广军的家里,至今还保存了一沓出租车票根,每张“的票”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赵广军说,每一张“的票”,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记者随意抽出一张,是广州至佛山的,票费181元。赵广军回忆:“那天,佛山市的一名女孩,与男友分手了,万念俱灰。她攀上了楼顶,一边喝酒一边给我打电话。反复说着只是一句话‘他走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赵广军一边劝她“别做傻事”,一边跳上车“拚命地往佛山赶”。因为塞车,车行了2小时19分,而赵广军感觉却是如此的漫长。在车上,他不断地与轻生女孩通电话。当他呼哧呼哧地爬上楼顶时,女孩劈头质问:“有没有搞错,广州到佛山用了这么久?”赵广军抹着脸上的汗水,幽默地说:“冤枉啊!,不信你看看车票,要不要给报销了?”
一个枯萎的生命,又如花一样重新绽放了。每每此时,赵广军都是最开心的,他也会奖励一下自己,比如一个苹果。他说:“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感到了快乐。”每天,赵广军“连十分钟属于自己的时间都没有”,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大多数,是年轻人遭遇感情问题而求助的。
阿芳与老公相识一个月便同居了,并很快有了小孩。在小孩出生后10个月,发现得了“地中海贫血症”,医生告知要花40万元才能救治。但阿芳老公的答复却是:“花40万救一个小孩,不如再娶一个老婆。再生几个小孩都不用花这么多钱。”第二天,老公就把阿芳和小孩赶出了家门。无奈,阿芳带着孩子回了娘家,面对每周上医院和每月换血的巨额开支,阿芳根本支付不起,无奈把小孩交给老公,离开肇庆老家来到佛山打工。2006年9月,当阿芳回到家时,发现小孩的所有东西被扔掉了,小孩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死,她至今仍无法得知。阿芳快崩溃了,打算杀了老公再自杀,在绝望时给赵广军打了电话。赵广军劝说她不要冲动,还给她买了衣服,每月到佛山看望她,答应给她买生日蛋糕庆祝……这一切赵广军都做到了。现在的阿芳找到了一份在超市的工作,除了言语中能找到想念儿子的痕迹,其它都很阳光。甚至有着更强烈的愿望:当一名和赵广军一样的志愿者。当我们见到阿芳时,她自豪地告诉我们,由于她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下个月将被提升为小组长。
2006年,赵广军因为常时间透支体力,突然中风,住进医院。病痛中,他想到了“如果自己离开世界”这个问题,“在拯救生命、拯救心灵的过程中,我的生命会更有意义。”他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