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评论员:一颗伟大的种子
2007-05-23


新华网  2007年05月23日 08:52:53  来源:科技日报  

    农民们对袁隆平的崇敬和感激是出自内心的,湖南湘潭县泉塘子几位曾受到袁隆平款待的农民把这张合影一直珍藏着。5月13日,记者来到湖南湘潭县泉塘子农技站,当地几位农民拿出了这张合影激动地讲述起与袁隆平的情景。(摄影 新华网记者 朱继东)

    袁隆平,一个名扬世界的中国人,一位农业科学上的巨匠,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我们这样赞誉袁隆平,不是因为他曾获得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不是因为他高票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而是因为他的水稻科研成果,惠泽了中国和世界的万千百姓,以致于有农民给他真身塑像,以致于外国的农民高呼“中国人万岁!”美国一位学者这样评价袁隆平:他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际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使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我们这样赞誉袁隆平,源于他的杰出贡献,更为他的科学精神所折服。在四十多年的科研活动中,他不仅为中国人解决吃饭问题培育了杂交水稻的优质品种,更具感染着人们走向高尚纯净的精神世界。袁隆平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一头扎进水稻田中,保持着对科学内在、执着的热爱。当时他34岁,一口气干到今天他77岁,这期间无论是政治风云还是经济大潮,无论是默默无闻还是功成名就,他都没有停滞过自己的科研活动。袁隆平有句话广为流传:“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花甲之年,他对科研的紧迫感愈发强烈。这种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是全世界科学大师的共同品质,也是一个普通人能够成为科学大家的根本所在。

    袁隆平把科学成果当作全社会的共有财富,当刚刚发现“野败”的时候,他就毫无保留地告诉给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在我国,杂交水稻的成果基本上是无偿使用,这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今天,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变成亿万富翁,他的名字甚至已被估值超千亿,但他对这些名利淡漠超然。他说: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正如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言,“重要的是能做什么才能让同胞们更加健康和富有。”

    袁隆平不是一个陷入书斋的科学贵族。他对农民保持着真诚、平等的尊重,在他的身上永远散发着农民特有的淳朴,不论从外表还是内心,他都愿意自己更像一个农民。他常说:我国农民有很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应该向他们学习。这正是当今中国科技界需要继承和弘扬的优秀品格。

    我们这样赞誉袁隆平,还因为他是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楷模。历史进入了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我们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需要世界级的科技领军人物。袁隆平无疑就是这样的人。正是他创造的杂交水稻、超级水稻的高产神话,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舞台上,才有了中国人的身影。正是他掌握了自主创新的水稻技术,才赢得了全世界为中国人的喝彩。可以想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各个领域,如果不断涌现出袁隆平式的科技巨匠,中华民族将会更加扬眉吐气,繁荣富强!

    袁隆平,你在自主创新的征程上树起了丰碑,你是中国人世界级的骄傲!

新闻链接:

大功至伟袁隆平:我是人民农学家

    新华网北京5月22电(记者 朱继东)提起袁隆平,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确实,作为在世界上倍受尊重的“杂交水稻之父”,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作为农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萨”,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谓是大功至伟。但是,当记者问他怎么看待网民尊称他为“人民科学家”时,这位77岁的世界科学大师却谦虚地说:“‘人民科学家’谈不上,我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说什么家,我觉得农学家最合适。” 点击全文>>

        袁隆平:做一粒身体、精神、情感都健康的好种子

    从中国到世界同一个声音:感谢袁隆平

    新华快评:追星就该追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巨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