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online.com.cn 2007年05月21日10时1分 星辰在线
昨天上午10点15分,静安寺地铁站5号出口大厅。作为520大型公益活动之一,“1米高度看世界”的近10位志愿者们,推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队友出发了。本报两名记者全程参与了第一路体验者的队伍。
本报记者 俞丽辉 黄缘缘
地点:静安寺地铁站到地面
地下挺顺畅地上有隐患
地铁列车从静安寺开到南京西路站,轮椅被推出列车后,记者接替志愿者坐上了轮椅。在南京西路站,很快就发现了残疾人电梯。这时地铁广播里还传来温馨的广播:请服务人员到残疾人电梯口,为需要帮助的乘客服务。不一会,一位中年地铁工作人员出现了,他用专门钥匙打开了电梯按钮,然后将轮椅推进了电梯。他告诉记者,每天都有几位残障人士会用到这个专用电梯。
电梯到达地面后,我们发现出口居然被脚手架包围起来了。建筑工人在推运材料,如果真有残疾人轮椅进出,肯定会造成不便甚至危险。从无障碍通道出来,几个小商贩的摊子堵在坡道口,记者急忙猛拉车轮上的刹车,身体却还是明显地前倾,记者伸脚踮住地面才免于摔倒。记者不熟练地转动轮椅的轮子,不到一分钟就已经满头大汗,手臂肌肉一阵酸痛,轮椅也明显地东摇西晃,要不是同行的队友及时扶住,真有可能撞上路边的车辆。
记者感言:百余米道路举步维艰
从坐上轮椅的那一刻起,世界就突然“矮”了一大截:旁边的标志都要努力仰头才能看到;在人群中吃力地穿行,几乎看不到周遭行人的神情;去地铁站售票窗口买票一下子成了难题,挺直了身子、拼命伸长手臂才刚刚办得到。不到百余米的距离,却是无法想象的艰辛。如果没有坐上轮椅,我们可能不会知道,一个没有坡道的上街沿竟会变成如此难以逾越的障碍。
地点:南京西路一商店门口
热心店员把我抬进店堂
本报第二名记者坐上了轮椅,在队员的推扶下,驶上南京西路的上街沿。作为一名坐在轮椅上的体验者,记者自然将目光紧盯在路边商场的台阶上。平时,你可能一抬腿、毫无意识地就跨进了任何一家商场,轻松地浏览或购物。但现在,“能否进入”这些地方都将成为一个问题。在一茶一坐的餐厅楼下,记者向招待员提出是否有残疾人通道,她似乎对此茫然不知,因为餐厅是在二楼的,上楼是走楼梯的,没有电梯,更不要说无障碍设施了。记者只能对这家餐厅“望洋兴叹”了。
再往西走,在茂昌眼镜店门前,记者向里张望,并表示想进来看看眼镜。发现记者的“陪同者”没法将轮椅推进店内,两个年轻的店员赶紧跨步过来,一位年轻的店员自告奋勇想来抬记者的轮椅,但似乎不知道从何下手,一位中年店员赶过来,他边比划边操作起来,他把记者的轮椅转了个向,把背面对准店内,然后使劲一抬,上了,然后再一拉,就把记者70多公斤的身躯连同轮椅,抬上了20厘米左右的台阶。兜了一圈后,记者准备离开店堂,这时这位中年店员又过来帮忙。这是记者一路走下来享受到的最专业的帮助了。
记者感言:贴近地面的感觉更实在
在1米这个高度,你的视线和行人的腰间齐平,当然,如果是孩子的话,很有可能你就和他“面对面”,这个高度因为孩子的笑脸会让你感到欣喜。当然,最感动的还是如眼镜店里店员那样的周围人的帮助。他们会让你体会到一种贴近地面的感觉,可亲、实在。
●志愿者体验
坐上地铁就花了20分钟
团队的感触更加令人意想不到。从静安寺出发,经过南京西路地铁出来,再沿南京西路、北京西路回到静安寺,一共用了1个多小时。队员们感触最深的,还是出发时的困境。在地铁站5号出口旁边,队员们找到了一个残疾人通道的入口,这个入口不是十分显眼,上面写着“禁止通行”的标志。一般人是不能进入的。进去了发现有两个电梯,先上了南面的一个,发现不能达到地铁,于是选择对面的电梯。在地铁的按钮旁有个呼叫装置,队员和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被告知会有工作人员来接待,等了10多分钟还没有工作人员出现,队员们决定另找出路。折腾了近20分钟,队员们才坐进地铁二号线。
在中环广场某外资公司工作的李波是第一个体验小组里第一位坐上轮椅的志愿者。李波从轮椅上下来的时候,连连苦笑着摇头:“太遭罪了,我现在总算能体会到他们的艰难了。”他说,这次经历后,看到轮椅会更多一分亲切和理解。
●小调查
八成餐饮场所无专用通道
此次静安区体验活动的50余位志愿者分3组进行体验,并对沿线的残疾人专用设施情况做了记录。志愿者们认为存在的主要缺失为:
1、50%以上的大型公共场所以及商场的公共厕所内不具备残疾人专用设施;
2、80%的餐饮场所没有残疾人专用门、坡道以及餐桌,并且不提供针对残疾人的专门服务;
3、路人对残疾人虽然都很同情并能自觉让路,但是主动上前帮忙开门关门、推抬轮椅或者递送物品的较少。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