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执着苦寻觅只为报答滴水恩
2007-05-13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袁建波,我市一位普通的体育教师,为寻找曾经给他买过两碗面条和一张70元钱的车票,只有一面之缘的恩人。10年时间,他写过100多封信,打过上千个电话……

“严大叔,我是浙江的小袁啊,您这几天有空吗?我来接您到浙江玩玩好吗?您来了,我就可以利用‘五一’长假带您看看我工作的地方,感受感受丽水的真山真水……”5月1日,长假的第一天,青田县船寮中学体育教师袁建波就迫不及待地拨通远在湖北省荆州市所属县级市石首市小河口镇严辉明的电话,真诚地向话筒那头的恩人发出邀请。

10年前,江西青年袁建波外出打工途中,因洪水冲断铁轨,陷入身无分文的困境。此时,湖北一陌生农民倾其所有为他买了两碗面条和一张70元钱的车票,并沿路不断关心他,使他顺利摆脱了困境。10年来,袁建波始终没有忘却这位恩人,一直在苦苦寻找他。

今年2月,已在青田当教师的袁建波终于通过石首市小河口镇派出所找到了严辉明。4月中旬,袁建波带着礼物千里迢迢从青田县赶往石首市小河口镇,亲口向曾经帮助过他的恩人道一声“谢谢”。

袁建波报恩真情深深地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

洪水冲断铁路 青年遇上好人

袁建波出生在江西省宜春市柏木村一个非常贫穷的农民家庭,家庭惟一的经济来源就靠在1亩多的田地上种的红薯和辣椒。弟弟中学毕业后考上中专,家里把该借的地方都借了,才让他走进学校的大门。那年又值当地电网改造,可家里穷得连一个50元的电表都买不起。自从他读初三那年家里盖了3间小平房后,一家人更是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都是靠亲戚救济。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袁建波不仅学习成绩不错,还是班上的体育尖子,所以他想高中毕业后报考体育学院。1998年,就在高考之前,袁建波滑冰锻炼时,扭伤了脚,而且伤得不轻。眼看考期到了,脚却没有好。袁建波认为自己参加高考把握不是很大,如果考不上就是浪费家里的钱。他权衡了很久,为了省钱,决定不参加高考,离开老家到福建长乐打工。

1998年6月,袁建波上了宜春到广州的火车,相邻而坐的是湖北省石首市小河口镇的严辉明,50多岁,也是去福建打工的,同行的还有一位年轻的女孩子。3人的目的地都是离福州不远的长乐市。在隆隆的列车行驶声中,萍水相逢的3个人慢慢熟识了。袁建波感觉这位农民大叔待人特和气,对晚辈非常照顾,诸如买饭打水他都抢着干,生怕两个年轻人受苦受累。

天有不测风云。当火车行驶到江西鹰潭附近时,遭遇了台风,铁路被冲毁,所有的旅客被迫改乘客车。因为家庭困难,当时袁建波带的钱不是很多,只有100多元。火车票买了几十块钱,因铁路被冲毁,只能转乘汽车,这样,算上汽车票,口袋里就剩下50元了。他与那位女青年跟随着严辉明,乘公共汽车上路。大客车刚进入福建境内,也同样遭遇到泥石流的阻隔,不得不转而向西绕道行驶。不幸的是,客车开到武夷山附近后,就再也没法向前开了。站在漆黑一片的建阳县城,袁建波心里异常恐慌,因为除去中间吃饭等项开支,他只剩下15元钱,差不多要“弹尽粮绝”了。

陪在一旁的严辉明抚着袁建波的肩头安慰说:“天无绝人之路,我们再想想办法吧。万一再搭不上别的什么车,我就是步行,也要把你们两个年轻人领到福州,送你们上长乐的车!”

第二天一早,严辉明领着两个年轻人来到建阳客运站,想坐客车继续前行。想不到这里的客车也停开了。袁建波简直绝望了。这时,严辉明拿出身上的钱和袁建波3人一起搭坐当地农民的拖拉机和三轮摩托车,辗转赶路。可是山路实在太糟糕,最后连三轮车也无法前行了,3个人只好步行。不到70公里的路程,他们花了10多个小时。一路上,严辉明以大叔的身份一路照顾和鼓励袁建波和那个年轻的女孩。

晚7时,3人终于到达南平市,严辉明领着两个年轻人直奔火车站。可是火车也因为前方的泥石流停开。那个年轻的女孩子禁不住哭开了。严辉明边劝慰他们,边掏钱请他们吃面条。

严辉明到处打听,终于找到一辆能去福州的“面的”,但车主竟要500元钱。两个年轻人一听,顿时又傻眼了。尤其是袁建波,此时已经身无分文,怎么办呢?

严辉明便四处寻找合租的人,这样每个乘客可少交点车费。几经周折,一对要到福州的夫妇终于被严辉明找到了。经过他的讨价还价,车费也便宜了一些。就这样,5个人挤在“面的”里向福州驶去。

凌晨2点,“面的”终于到达了福州。女青年的男朋友赶来,这对恋人怀着感激的心情,还了严辉明垫付的70元车费。

这时袁建波口袋里不但没有一分钱,还欠了严辉明车费饭钱近80元,从福州到长乐还有近10公里的路程,正当袁建波不知所措的时候,严辉明用刚才女青年的男朋友付给他的钱请袁建波吃了一碗面条,并抽出20元来递给袁建波:“娃儿,这应当够你到长乐了。”两人分手时,严辉明还对袁建波说:“十年寒窗不容易,就这么放弃了,岂不可惜?难道你真愿意一辈子这么奔波?还是回到学校去吧。”

这一切,让袁建波感动不已,感激之余,他没有忘记留下恩人的地址。

十年执着寻觅 只为当面道谢

这次难忘的旅途经历,让袁建波成熟了许多,对人生未来有了新的认识。经亲戚介绍,袁建波到一家食品厂打工,辛苦了3个月后,才领到了几百元钱。在那些打工的艰难日子里,袁建波经常回想起自己来福建一路上的遭遇,回想起严辉明的帮助和鼓励,反使他平添了战胜困难的信心。袁建波毅然离开了工厂,重新回到家乡,回到了高中课堂。这时候的袁建波,异常珍惜分分秒秒。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年的拼搏,1999年9月,袁建波终于被江西省宜春师范学院录取。当袁建波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马上按照记下来的地址给远在湖北的严大叔写信,将好消息告诉了严辉明。大学期间,逢年过节袁建波也都给恩人寄出明信片表示感谢,可是这些信和贺卡如石沉大海般,袁建波始终没有与严辉明联系上。他还通过114查询,到处打电话寻找严大叔的消息,仍没有结果。尽管这样,他依然坚持着给严辉明写信和打电话,希望有一天能联系上恩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2002年大学毕业后,袁建波被招聘到浙江省青田县船寮镇中学任教,不久便在青田成了家,并有了孩子,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有了稳定工作和安稳的生活后,袁建波总感到这一切都与远方的严辉明分不开,一定要找到恩人的愿望与日俱增。他试着打过电话,也写信到有关部门请求帮助寻找严辉明,但一直没有结果。

就这样过了10年。10年中,袁建波共发出书信109封,打了上千个电话。

既然写信和打电话都找不到人,袁建波想,是否能让当地派出所帮助寻找呢。一天,袁建波在家上网,浏览石首公安网时,找到了石首市小河口镇派出所的电话。他非常兴奋,马上拨通了电话。派出所所长刘庆国听完袁建波饱含深情的讲述,激动地说:“袁建波同志,你放心,只要是我们镇里的人,我一定帮你查个水落石出。”接到袁建波的求助电话后,刘庆国立即来到户籍办证厅,要求户籍民警将辖区内所有姓严的居民细查一遍。两天后,严辉明的名字和地址出现在电脑屏幕上。他是该镇天心村二组的村民。为了证实这个严辉明就是远在千里之外浙江那位年轻教师袁建波要寻找的恩人,刘庆国还专门赶到天心村去核实,仔细询问对方10年前是不是到福州打过工。经过核实,这位就是袁建波寻觅多年的恩人严大叔。此时严辉明已经60多岁了,头发也花白了。原来,严辉明在福州打工3年,后见做苦力挣不了几个钱,又看到农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起来,就回到村里一心一意种起田来。他为人厚道本分,在村里口碑很好。

今年2月,在湖北省荆州市所属县级市石首市小河口镇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袁建波终于与恩人严辉明通了电话。

“严大叔,我是小袁呐,您还记得我吗?10年了,我一直在寻找您,就是想还您100元钱,更想当面感谢您。谢谢您当年的照顾和帮助,真的非常感谢您……寻找这么多年,我只想找到您,和您见见面,说说话。”

“小袁,你现在还好吧……”

“严大叔,您对我的帮助令我终生难忘。现在我很好,我成了家,有了乖巧的小女儿……”

在电话里,袁建波告诉了严辉明自己考上大学,工作,成家,有了女儿的经历,并告诉他要寄还100元钱。严辉明则告诉袁建波,谁碰到这种情况,只要有能力,都不会袖手旁观的。出门在外,谁还没个难处?他说不要袁建波的回报,只希望他把所学的奉献给下一代就行了。

两个人虽然没有面对面,却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与严大叔通完话后,袁建波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报答滴水之恩 真情感动中国

严辉明没有离开原来的住址,袁建波的信为何石沉大海呢?袁建波为何苦苦寻找10年,都没有回音呢?

其实从2002年以来,严辉明都一一收到了袁建波的信件,对袁建波也很挂念。但在他看来,人生何处不相逢,既然自己碰到了,就伸手帮一下别人是理所当然的。这点小事不值得袁建波这样牵挂,又怕增加他精神上的负担,就一直没有回信,每次收到袁建波的信看了就放抽屉里。没想到这么些年过去了,自己的举手之劳竟在这个年轻人的成长道路上起到了那么大的作用,还被对方当成人生的一件大事铭刻在心。

和恩人通完电话的第二天,心情激动的袁建波就专程赶到丽水,选了两套“不知”牌保暖内衣,寄给了远在湖北荆州的恩人严辉明。袁建波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严大叔给予帮助,让他感受到温暖,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要尽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得到温暖。

4月中旬,袁建波带着礼物千里迢迢从青田县赶往湖北省石首市小河口镇,一见到恩人就热泪盈眶地说:“10年了,我一直在寻找您,就是想当面感谢您,谢谢您当年的照顾帮助和鼓励,还这份情。”严辉明则认为只做了当时应该做的事,坚持不收袁建波专程送来的钱。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当一次次提出还钱都被拒绝时,袁建波想到了在“五一”节这一天给恩人寄上一份感恩的心。5月1日,袁建波来到邮局,从刚刚发到的工资里拿出1000元,寄给远在湖北的严辉明,祝恩人节日快乐。并拨通严辉明的电话,发出要接老人到丽水住一段时间的邀请。

袁建波10年寻找恩人的故事和发生在袁建波严辉明之间的质朴的人间真情,通过媒体报道后,迅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他们纷纷致电致信袁建波说,你不仅仅是在寻找恩人,你是在寻找人世间一种珍贵的精神财富,你是中国最懂感恩的人!

来源:丽水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