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企业“黑镜头”折谢了什么?
严循东 2007年5月12日
近日连续发生的三个企业“黑镜头”:给新入厂工人发假钞工资,千名员工为老板父亲戴孝,干活慢的工人被逼着喝尿。这些情景看了无不让人触目惊心。
5月9日,广东顺德一工厂爆出利用假钞发工资丑闻,全厂近20名工人领到假钞,其中一名工人的1500元工资竟然全是假钞。据调查,该厂“假钞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而且每次领到假钞的全是新入厂工人,如果他们申诉就会被解雇,领到的假钞也得不到兑换。但厂方称钱是从银行取出来的,他们也是受害者。目前此事警方正在进一步进行调查。
5月2日,广东省东莞市谢岗镇华泰科技园一工厂的千名员工穿着白衣服,胸前戴白花,为工厂老板辞世的父亲送灵。而在老板父亲遗体从医院送回工厂时,工人们就已经被组织去门口“迎接”一次了。“这让我感觉很不舒服,凭什么要求我们为一个陌生人戴孝?”有员工称。
山东即墨一家工厂老板对手下的工人非打即骂,甚至逼迫干活慢的工人喝尿。近日,青岛中院在公开宣判此案时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被告人畅某犯故意伤害罪、强迫职工劳动罪、侮辱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4000元。
令人匪夷所思的三桩事件,缘由不同,性质不同,但却共同反映出部分企业管理者漠视员工权益乃至尊严的心态。
有社会学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在部分中小企业管理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下,企业老板很容易产生一种“家天下”的心态和“家长制”的作风。受这种心态和作风驱使,部分老板的个人意志会得到无限膨胀。
“即使是在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已成当今潮流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主也没有弄清自己在管理企业中的责任和权利。”广东省社科院丁力教授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在企业家的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有必要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给他们补上现代企业管理这一课。”
丁力教授认为,部分企业家在起步时文化素质就不高,法律意识、人文意识淡薄,直接导致了他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家长制”作风浓厚,对于职工的正当权益、人格尊严常常熟视无睹,甚至肆意践踏。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博士后管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从法律角度对三起事件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从法律上来说,雇佣者与被雇佣者在身份、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之间只是劳动雇佣关系,被雇佣者并不需要向雇佣者提供其它服务。而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暴露了企业主内在修养的缺失和对制度法规的无知,他们对企业员工的要求也是一种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行为。
如何防范这类事件重演?如何在现代企业里构建更为和谐的劳动关系?专家们在接受采访时都发出了相同的呼吁。
首先是强化企业主的法律意识并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在这几起事件上,看不到法律对企业主产生的制约作用,而这恰恰是部分企业的软肋所在。”管宇说。
其次是加速培育这些企业新的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管理体系。“在重塑新的价值观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员工权益和人格正是需要摆在第一位的。”丁力教授认为。(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