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文章:遏制政府浪费要动真格
2007-05-09


新华网   2007年05月08日 16:58:08  来源:半月谈 
 

    这些年来,中央对遏制政府浪费,降低行政成本的立场与态度一直很明确。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两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中央的精神很明确,加大力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治。

    人民群众有愿望,中央领导有要求,政策文件有规定,三管齐下,理当成效立现。但现实是,一些基层政府奢侈、豪华、浪费的风气仍有渐长之势。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特意把“公务消费不规范”、“奢侈浪费”、“行政成本高”作为问题提了出来,可见,遏制政府浪费的工作任重道远。

    这种现象的出现,提醒我们要注意研究导致政府浪费的根源性问题,切中政府浪费的要害。导致政府浪费的因素或许会有很多,但有两条是要害性的。

    第一个要害是认识问题,对政府浪费的危害性估计不足,认识偏低。现在有一些同志往往认为政府是花了一些钱,也可能花得多了些,但说到底也就是吃得精致了一些,住得宽敞了一些,用得高级了一些,玩得高档了一些罢了,这些钱又没有装到干部自己的口袋里,有什么大不了的,何必大惊小怪。

    其实不然,政府浪费绝对不仅仅是一个行为方式不当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因为,政府浪费将直接导致群众对政府性质的质疑。税收的钱少部分是用来养政府的,大部分是要来提供公共服务的,世界各国都是如此。在一定时期内,财政税收这块蛋糕是固定的,政府多切了一块,其他地方就要少切一块。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这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上,总是投入不足,总是说没钱,可办公楼却越盖越豪华,公务用车越来越高档、公款消费越来越高级。

    进一步看,政府浪费还会使群众与政府日益疏离,情感隔膜。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但问题是,当人民群众作为“主人”日子并不宽裕,生计并不富足,部分群众生活还很艰难时,作为“仆人”的一些干部已经通过花国家的钱,花老百姓的钱过上了小康、富裕甚至奢华的生活。对此,群众又该怎么想?群众有言:办公楼越豪华,与人民越隔膜。党政官员在办公场所、生活方式上远离群众的同时,思想感情离群众也会越来越远,最终将失去群众的拥护。我们反复在讲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可上述那些做法人民能满意吗?那些做法是在做公共服务吗?那些做法是法治政府应该做的吗?当公众的这些质疑达到一定程度,政府的公信力及其合法性就会面临严峻的挑战。

    这种判断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对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清醒认识和对事物发展逻辑的真实反映,是透过现象来看本质。如果全社会能从这样的高度对政府浪费问题严格监督、严加痛斥,相信不会有多少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第二个要害就是在责任追究上大事化小,对政府浪费责任人追究处理不到位。在一些党员干部看来,以一时的批评换来长期的豪华奢侈是一本万利的事。过去那些“雷声大雨点小”,“只打苍蝇不捉老虎”的处理办法只能进一步纵容政府浪费现象。因此,苦口婆心的批评教育、劝说、警告都不如依法依纪严加惩处。对于政府浪费的典型,在责任处理上一定要以雷霆万钧的手段,该撤职的撤职,该法办的法办。不要讲什么特殊情况,不要谈什么例外,更不要搞下不为例。如果我们的干部发现,因政府浪费会危及其政治生命与前途时,他们还会去搞浪费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成由俭,败由奢。这是一条深刻的历史经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无论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优良传统都丢不得。节俭是优良传统,更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在现阶段,尤需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更加执着的奋斗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来遏制政府浪费,真正让“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成为社会风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政府应该带个好头!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