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四大城市七成白领平均每天工作超10小时
2007-05-08

 
新华网   2007年05月08日 07:35:22  来源:北京晨报 

京沪等四大城市调查显示——

    今年劳动节,一个全新的词语进入人们的视野——“过劳模”。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基本没有休息日,睡眠不足、三餐不定……他们的工作强度可能比“劳模”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对北京、上海等四大城市的调查,已经有7成白领成为“过劳模”。

    过劳模画像

    每天加班超两小时

    “自从进入新公司,我就没在晚上10点前回过家。”去年加入一家外资广告公司的王芳说,她每天加班超两小时,睡眠不足6小时,周末不是继续工作就是去充电,虽然常常感觉胸闷,但连到医院体检的时间都挤不出来。“每天晚上十一二点,你到CBD看看,大大小小的写字楼下面都停着等活儿的出租车——就连司机们都知道,这里的白领大多都在超时工作。”有人曾用“三高和三中”来形容“过劳模”,即: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中层、中产和中坚分子。他们的工作强度大大超出了常规的“敬业”标准,比起传统意义上的“劳模”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被戏称为“过劳模”。

    过劳模成因

    压力巨大竞争激烈

    “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是导致‘过劳模’的重要原因。”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许燕说,她3年前开始研究关于职业枯竭的课题,当时想找超时工作的样本还不是很容易。仅仅3年,城市中超时工作的“过劳模”就如雨后春笋,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尤为突出。

    职业指导师车宁分析认为,白领成为“过劳模”,往往在于对职业规划设立了一个过高的标准,而忽略了职业发展中的心理发展阶段,而且他们最初往往带有强烈的自愿成分。“大部分人工作初期都会有一个‘蜜月期’,这时他们常常会对自己的超时工作充满自我欣赏的情绪,虽然工作到很晚,精神却处于亢奋状态。”但几年后则会进入“能量耗尽期”。“这时‘过劳模’会发现,自己的付出未必能得到期待中的回报,其中一些人会认为原因在于工作还不够努力,于是加大强度,由于效率不高,形成恶性循环。”

    专家提醒

    警惕“过劳模”变“过劳死”

    车宁提醒说,如果不加引导,“过劳模”有可能会进入最危险的“受创期”,最终导致“过劳死”。他强调说,从“蜜月期”到“受创期”的心理发展阶段中,每一期的发展都并非不可逆转。“比如在能量耗竭期,如果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要客观分析原因,不能单纯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进一步加大劳动强度和时间。”

    北师大心理学博士生王芳称,减轻过度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有赖于整个社会保健系统的健全。一些国家的大型企业都定期为员工进行职业心理保健。“但在国内劳动力市场严重不平衡的状态下,职业心理保健还只能靠个人调节。”(记者 赵王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