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摊贩担心禁改限后竞争更加激烈
2007-04-30


新华网    2007年03月20日 14:28:04  来源:郑州晚报 


客串摊贩调查

练摊前记者(左一)好好学习了一番。记者 廖谦/图

    核心提示:街头流动摊贩在方便市民的同时,也对城市的形象造成一定影响。在许多人看来,执法人员和街头无证流动摊贩好像是相生相克的一对冤家,“流动摊贩沿街叫卖,执法人员突然袭击,追追堵堵”。日前,郑州市执法局局长赵书贤表态:“郑州目前已经开始着手规划一些区域,让马路摊贩规范有序地进行经营。”但在记者做了一天流动摊贩后才知道:流动摊贩并不准备领情,因为竞争压力将增大。

  流动摊贩的车为什么简易?

    17日5时,记者来到二环支路水果批发市场批了50斤柑橘(每斤0.45元)和72斤香蕉(每斤0.7元)。

    7时许,记者骑着小三轮车来到流动摊贩集中的敦睦路。“人多,生意好做,就是执法人员管得严。”摆摊卖菠萝的中年男子张永德说。于是记者挨着张永德摆起了自己的摊位,开始了一天的生意。

    张永德“流动历程”:2005年和妻子一起到郑州做生意。刚开始他们俩在中原区大岗刘租了个店铺卖水果,一年下来,除去房租和生活费,几乎没有利润。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老父亲又体弱多病,靠家里卖点粮食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两口子为了能多赚点钱,就把店铺退了,做起了流动商贩。

    由于记者没经验,一早上竟没做成一桩生意。9时许,执法车来了,商贩们开始撤退,记者也跟着商贩们骑着三轮车钻进了附近一个小胡同。小商贩已经摸清了执法人员的工作规律,所以第一次检查大家都没有任何“损失”。

    记者观察,这些商贩的车子也是五花八门的,有自制的小推车、三轮车,有的仅仅是4个小轮子上面放个小木箱拼成的。

    谈起车子,商贩们好像找到了共同话题,纷纷说自己的经历。一个卖水果的大嫂很激动:“你们被没收的次数不多,我这已经是第五辆车了!”

  流动摊贩希望执法人员最好一天吃六顿饭

    11时30分,商贩们开始推着车子向外走。张永德提醒记者:“这会儿执法人员该去吃饭,也是行人最多的时候,生意好做,我们快出去。”记者推着车跟着商贩来到敦睦路与大同路交叉口附近。这里真是寸土寸金啊,商贩都在抢占地盘,记者被挤到最里边,很少能有顾客会挤到记者的摊前。

    张永德一边熟练地给菠萝削皮,刻沟,切块,一边忙着卖,还抽空向记者传经:“现在查得严,我们平时都在小巷子里推着车卖,执法人员不去那儿检查,只有趁执法人员他们吃饭的时候,我们才到人多的地方卖一会儿。一般都是中午快12点了才敢出来,因为这是执法人员吃饭的时间,不到下午两点就撤回去,晚上6点多再出来,到8点多这一天算是忙完了。”

    张永德边说边在车厢里拿了一个菠萝,边削边说道:“现在是菠萝下来的季节,我们就卖菠萝,冬天就卖红薯。我从去年3月开始做流动生意,整整1年了,每天中午和晚上出来都提心吊胆。生意最好的时候,也是风险最大的时候。”

    11时50分,终于有个女孩来光顾记者的水果摊了。“这香蕉咋卖?”……

    流动摊贩咋看温情执法?

    “执法局的人来了,快走。”就在记者第一桩生意刚开秤,执法局的人就来了,执法车停在一边,两个人一起,一个穿制服的胖子、另外一个没有穿制服,拿一个对讲机,上来开始撵商贩:“往里走,往里走,挪、挪、挪……”众商贩都正忙着做生意,一句话吓得记者收摊就要跑。“别慌,做你的生意吧。现在他们执法都人性化了,一般不会掀摊子。”张永德提醒着记者,“我买5斤,5块钱卖不卖?”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这位女孩买了记者5斤香蕉,6块钱成交。终于第一桩生意成交了,记者算了一下,成本价七毛,五七三块五,净赚两块五毛钱。

    这时,记者急忙又瞟了眼执法人员,发现他们原地没动,还在吆喝着,在这个特殊的生意圈外围的几个摊开始动了,但也只是挪了一下,根本没有走人的意思。“你在里边不要动,人家在外圈的都是胆大的,或者有点门路的,在外圈生意好,但风险大。”张永德介绍着经验,果然在此吆喝的执法人员好像已经习惯商贩这种行为了,只是连声叫着,却没有想象中掂秤、掀摊的动作。

    11时56分,一个经营烧饼夹菜的女子遭了殃,“咣”一声,她的摊被掀了,海带丝、豆芽撒了一地,女商贩没有回头,只顾推着车往商贩集中的三角区钻,其他商贩也许都比较熟悉,忙为其挪出一点位置,等她把三轮车停放好,几个女商贩已经把地上的菜给撮了起来,就连紧贴地面的也一点不剩,洗也不洗就直接放到了菜盆里。这是记者一天体验中见到唯一的被掀了摊子的,但女商贩似乎一点损失也没有,照常做自己的生意。

    记者练摊儿忙一天挣了11元

    中午一直无事,生意还算顺利,13时50分,生意正红火的时候,突然眼前一阵乱闪,商贩们开始骚动起来。几辆执法车开了过来,四五个执法人员开始驱赶商贩,并且比中午那两个严厉得多。商贩开始急撤,记者的三轮车夹在他们中间,不小心一个颠簸,两盘香蕉落到地上,记者刚要停下车去捡,张永德厉声对记者大叫:“快走,不要了。”后边的商贩也一手推车,一手猛推记者的车子。两盘香蕉每盘均有2公斤左右,挺心疼人的,还有恁多橘子。

    刚跑到一个安全地带,一个女商贩上前,送来了一盘香蕉:“另外一盘被碾烂了,橘子就更捡不起来了。你是刚做生意吧,不要心疼了,这种事是家常便饭。”这位大姐一边劝记者,一边指着其他车子上的货架介绍,货架没有挡板是不行的,明天赶紧换一个四周有木板遮挡的货架,这样执法人员驱赶时,物品就不会从车上掉下来了。记者这才注意到,周围商贩的货架都是像个抽屉一样的,跑得再快,上面物品也不会掉下来。

    这位好心大姐说她姓刘:“你不知道,咱这做小生意的有多难,我和丈夫两个人,一天最多赚30块钱,罚一次款,几天就白干了,砸一次车一个月就白干了,还每天起早贪黑,偷偷摸摸的。”

    18时许,下起了小雨,又到商贩们出摊的时间了。记者把剩下的部分水果重新收拾了一下,又来到敦睦路上,由于下雨,出摊的商贩不是很多,行人也不多,且都是来去匆匆,所以生意也不太好做。

    这时,一辆写着“行政执法”的白色公务车驶过马路,这位大姐生意也不做了,条件反射似的推着三轮车就要跑,好在那辆执法车没有停下来,继续向前驶去了,大姐这才松了口气。到19时许,记者的水果才算卖完,盘点了一下共收入84.7元,除去成本72.9元,共赚了11.8元。

    “禁改限”流动摊贩怎么看

    据市执法局赵书贤局长介绍,目前,郑州市行政执法人员共有1100余名,而马路摊点却有3万来个。郑州市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外来人口大量拥入,靠以往单纯禁止的做法,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赵书贤表示,马路商贩的存在,说明了社会的需要,郑州市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目前,郑州市解禁马路摊点的具体实施方案尚未形成,赵书贤表示,马路摊点“禁改限”工作要等到五一后方能进行。

    “谁愿意这样被追来追去?如果将来赚了钱,搞个门面多舒服。这样在街上风吹日晒的,谁都不想。”在敦睦路卖烧饼的李文英说:“这里做生意的大部分是家庭很困难的人,靠小生意讨点生活费而已。”

    在一天的体验中,记者接触了20多个商贩,可当说起郑州正在规划一个特殊区域,让马路摊贩规范有序地进行经营,到时候流动商贩就合法化了,再也不用和执法人员捉迷藏了,原以为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会很高兴,不料众多流动商贩并不领情。他们认为,“禁改限”确实是好事,但到时竞争也会更激烈,更何况,到时不定让办什么证件,要增加支出不说,还不一定会有他们这些人的份儿,有关系的人多着呢。

    刘大姐也摇摇头说:“大家都在一起卖东西,生意也不好做呀,再说不在开放区域的行人想买东西也买不到。我想以后即使有了开放区域,我们还是会到开放区域之外去卖。”(记者 孙庆辉 实习生 余维娟/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