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靠“沉重代价”发展,中国经济走不远!
2007-04-16

靠“沉重代价”发展,中国经济走不远!

严循东  2007年4月16日

目前,我国有不少地方发展经济,主要还是依赖高投入、高消耗,以牺牲环境资源“靠沉重代价”发展经济。一些地方结构调整弄虚作假、文过饰非,而且程度不同地带有普遍性,实在令人吃惊和不安。

之所以会出现“靠沉重代价”发展经济的情况,总结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曲解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指导方针。一些地方政府认为,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方法,只要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就是“方向正确,路子对头,功不可灭”。因此,有的地方政府不从实际出发,不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而是热衷于“走捷径”。在城市,那些不顾污染后果,竞相上马的“高污染、投入大、效益高、发展快”的产业,一遇到环保部门的“黄牌警告”和“勒令关闭”,就耍起了“欺上瞒下”的荒唐把戏,有的干脆采取“移居农村”,在农村“求发展”。实际上是把严重的污染灾害“转嫁”给了广阔的农村,使农民深受其害。在山区,私采滥掘、无证开采现象比较突出;在沿海,渔业也存在私捞乱捕问题;在平原,随意挖土毁田、建砖窑,把好端端的农田弄得伤痕累累。经济成果的获取有相当大的比重是通过高投入、高消耗、粗放经营“换”来的。

由此可见,我们的经济发展在某些方面确实违背了科学发展观,这与地方官员不健康的“执政理念”和扭曲的“政绩观”有直接关系;同时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实质和内涵不但没有吃透和理解,而且在实践的运用中出现了极大的偏差。这无疑是对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创建和谐社会发出了“危险信号”,埋下了“潜在危机”。

二是资源危机意识和环保意识薄弱。认为经济要发展,没有或缺乏资金投入,就得用现有资源经济去“弥补”、去“换取”。认为自然资源是“老天爷”给的物质财富,不用白不用,浪费不心疼。因此,破坏资源现象十分严重。

再就是环境保护“欠账”太多,污染严重程度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加之城乡公共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薄弱,使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背上的包袱日益沉重。

如果我们熟视无睹,漠然处之,健康的经济大厦随时就会有倒塌的危险,对这样一个事关国计民生、国家兴衰的问题,我们切不可抱有“通常观念”或“麻木不仁”的思想。实践证明,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要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保护现有资源,科学配置生产力要素,实现资源的最佳重组,最大限度地挖掘生产潜力,创新管理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同时,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建设方针,完善干部考核机制,落实“以人为本”,修正干部的“执政理念”,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们的经济沿着又好又快的轨道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日前分析说,中国连续4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0%或者多一点,年度之间、季度之间波幅都比较小,没有发生大起大落,说明经济的稳定性增强了。但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如果经济增长方式不转变,结构不优化,过度消耗资源的状况不改变,中国经济走不好,也走不远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GDP增长是10.7%,今年把GDP增长目标定为8%。其实,8%的速度也不是一个低速度,比世界平均增长速度要高出许多。这样调整,就是希望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片面追求速度上,而要放在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上来,避免盲目攀比速度和层层加码。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和重要指导性的发展思路和理念。但愿走循环发展之路不再是一句口号。

 
严循东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