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成馨园将建设1万套租赁型经济适用房。这标志着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图为该项目早期已建成的经济适用房。
海淀区西三旗(原北轮胎厂)
地块成为北京首个“两限房”,并将配套建设廉租房。
朝阳新城等3个经济适用房的后续开发项目被列入北京保障性住房。其他两个分别为翠城和丰体时代。
正在建设中的厦门首个保障性住房项目高林居住区。从去年开始厦门市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铺开
在建中的杏北新城锦园居住区。2009年底前厦门将建成约4万套社会保障性住宅。
■幕后故事
“一号提案”点燃保障性住房火花民革中央调研部部长刘雨田表示,提案来源于一年内对多个省市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建设存在问题的调研
在全国“两会”结束10多天后,北京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各种尝试性大动作如火如荼进行。不难看出,这些举措都是与今年“两会”中关于老百姓住房问题的讨论相关,尤其是与今年政协“一号提案”所提出的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很大程度上的吻合。
那么,作为幕后推动者的“一号提案”有哪些关键内容,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核心
要建立保障性住房
今年政协“一号提案”即民革中央提交全国政协《关于政府参与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议》的提案。
该提案指出,经济适用房政策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它既作为政府福利房,又作为商品房的矛盾,从而导致经济适用房“富人化”。同时,限地价和限房价限制了各地政府土地供应的手脚,限制了发展商建房的积极性,进而限制了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客观上为下一轮房价上涨埋下了伏笔。
“商品房的开发、分配和调节应由市场决定。而经济适用房的建造、分配和管理应由政府负责。”提案这样表述,“前者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通过竞争机制、价格调节,实现中高收入阶层住房供求的均衡;后者是政府从社会公众利益出发,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帮助,以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的满足。”也就是建议经济适用房应由政府建设。
成名
全文不到两千字,成“一号”颇意外
刘雨田是从上会的同事那里得知《关于政府参与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议》被政协列为一号提案。刘雨田是民革中央调研部部长,民革中央向政协提交的提案都是经由其调研部进行统筹完成的。
“包括我在内的参与提案起草和提交的人员都感到有些意外。虽然我们一直关注住房方面的问题,在提案形成过程也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但没有想到这个不到两千字的提案被列为政协一号提案。”刘雨田回忆说。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庄威则表示,这个提案之所以成为“一号提案”,除了其提交的时间早之外,另一个就是非常贴近民生。因为目前住房问题,尤其是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
据介绍,每年的政协会议结束以后,民革就开始准备为第二年召开的政协会议准备提案。“我们一直关注住房方面的问题,连续几年的提案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但此前更多的是从房地产开发市场中对一些技术性问题进行关注。”刘雨田说。
起因
杭州建经适房积极性不高,促成提案框架
“一号提案是民革中央在汇集整合民革地方组织和民革党员的意见后提出的,经历了较长的调研、征询意见和开会交流等方式和过程形成的。”刘雨田拿出一大摞文件袋,抽出几分民革地方组织成文的关于房地产方面的调研报告,放在记者面前说。记者看到,其中有4份由天津、安徽等省市的民革地方组织的涉及到房地产方面的调研报告。此外,来自厦门的庄威,对厦门的保障性住房的开发管理比较熟悉。
而“一号提案”最初的框架则是来源于杭州的一位民革党员的提案。
去年上半年,杭州一位民革党员向民革中央传送了一份关于有关经济适用房的调研报告。报告中结合杭州的经济适用房的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我们看了之后觉得提的问题比较不错,随即我就和他进行电话沟通。”刘雨田说,前后共打了四五通电话,了解地方政府开发经济适用房的积极性不高、一些经济适用房没有起到真正惠及中低收入人群等问题。
调研
一些城市没实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倒号”
在查阅完资料及与地方民革党员的沟通后,民革中央调研部决定,要求部分省市的民革地方组织调研所在省市的经济适用房开发情况。“我们调研了北京、天津、广州、杭州及厦门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开发情况。这为我们后来起草提案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刘雨田说,有的地方政府6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土地转让,但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普遍不足,中低收入群体被迫购买价格高昂的商品房。而调研北京的时候发现,经济适用房公开卖号,一些不具有购买资格的人购买了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小区停着宝马等高档轿车。
相关的统计数据也支持了他们的调研结论。比如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前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了24%,而全国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同比却下降了0.3个百分点。
建设部公布的资料显示,按2005年的发展水平,全国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的资金约有200亿元,但实际使用的资金仅为40亿元。目前全国291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只有278个建立并实施了廉租住房制度;36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中,有10个城市财政预算中没有廉租住房资金安排。
基于此,民革中央决定将关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管理建议作为一个提案,并开始对调研的内容进行充实和可行性论证。
8月份,民革召开专家委员会会议,其中不乏熟悉房地产行业的民革党员。“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的董藩教授,经济适用房天通苑小区开发商———北京顺天通公司总经理田在玮等”,刘雨田介绍说。
田在玮此前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上,政府应该唱主角,“应压缩商品房的建设规模,调整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比例,建立起廉租房制度。这是政府应该做的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出笼
全国会议汇总调研,一周成稿
最终形成“一号提案”的文稿则是在2006年11月底民革召开的全国党员代表会议后。在这次会议上,各地民革组织的代表纷纷将其一年内进行的调研报告和调研成果进行汇报总结。其中,多个城市的与会代表将其所调研的有关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内容进行反馈和交流。这次所收集的信息更为全面,同时还吸收了包括厦门等城市一些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的经验。
由于有大量扎实的调研报告作为基础,“一号提案”成稿速度很快。
“我们仅在一周内就完成了”,刘雨田说,从提案形成的过程上说是持续了一年的时间,但事实上民革多年来持续关注房地产问题,今年的提案是多年关注的经验所得。
来源:新华网
相关报道:
“住房已成政治问题,意义重大”、“首先保障中低收入家庭‘有其屋’”、“控制房价不是说说而已,我决心很大”、“90㎡以下房价广州能控制”――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以及“两会”之后,广州市长张广宁在一些场合多次表示出了控制广州房价的决心。继日前出台了相关政策后,昨天,11部门联手的房地产整治“风暴”又即时出台,房地产是不是暴利行业?到底房地产的价格能不能降下来?许多人持观望和怀疑态度。
日前,一个从事了10多年建筑行业的包工头向记者公布了他承包的一项工程的明细账:在番禺承包了建筑总面积大约是11893平方米的商品房,合同上的交货价是808万元,这样算下来每平方米的建筑均价为679元,而该包工头的实际建筑成本是每平方米572元,在180天的工程里,该包工头实际盈利近80万元。而该房子的现在的销售价格是每平方米平均4200元。“6个月我能挣到80万元,我已经很满足了,我已经是暴利了,但是比这个暴利更大的是发展商啊”。 <全文>
日前,一名在广州等地从事10多年建筑行业的包工头向媒体公布了他承包的一项工程的明细账:该商品房在合同上的交货价是808万元,算下来每平方米的建筑均价为679元,而他的实际建筑成本仅572元,在半年工程里,该包工头赚了80万元。而该房的现在的销售均价是每平米4200元。从此数字可看出开发商的暴利之“暴”。
于当前资讯异常发达的今天,即便我们毋须太过费劲地想象,也早就对商品房暴利空间的宽阔度“敬畏”有加,也知悉砖混结构的水泥钢筋屋的建筑成本就在每平方米700元左右,而框架结构的成本不过900元。但是,读罢这名资深包工头在大众传媒上的真实而生猛的曝料,依然使我扁鼻梁上端的那副眼镜即刻下跌,全身瞬间惊出冷汗来。
一个理性的572元的数字,仅经过开发商的一番捣腾,就可以神话般幻化成4200元。如此翻动7倍甚至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这几乎是对所有公民去脚踏实地、技术创新和创业的一种精神摧残,是对构建创新型国家之主旨的一种伤害。因为,当技术创新者通过一辈子耕耘竟难抵投资房市者几个月的回报,那么,这必然导致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构成的公平推进中的严重失衡。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