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这样融入城市……
2007-04-10

 

浓缩一代农民工的成长历程

人生境界:看,他这样融入城市……
 
本报记者 袁亚平   2007年04月05日01:5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袁亚平 摄

  人物独白

  我是好多外来工里幸运的一个,除了个人努力,主要是有一个好平台,让我有施展的机会。

  

  “这幢楼的‘来回线’线路,应该怎样走好呢?”王兴柱独自琢磨着,还是没想通。他一刻都不愿歇,拔腿就去找师傅。正在休息的师傅睁开眼,看到好学的徒弟,笑了,随手把一个空烟盒拆开,在上面画了幅线路图。

  拿着这张特殊的线路图,王兴柱麻利地干起来。完工后一周多,他还把这张皱巴巴的线路图带在身边。“我舍不得扔掉它,不停地看,想了又想,可以触类旁通。”

  王兴柱,这个从安徽农村出来的青年农民,就是凭着好学和苦干,成为杭州市设备安装有限公司项目部电工班班长。今年初,他被评为“全国十佳知识型民工标兵”。

  从安徽农民到杭州居民

  1987年底的一天早上,刚刚19岁的王兴柱,第一次出远门。坐火车、长途客车,一路颠簸到了杭州。通过亲戚推荐,他在杭州市设备安装公司做了临时工。

  上班第一天,王兴柱就懵了。“叽里呱啦”的杭州方言,一句也听不懂。为了交流和工作,他决意学会杭州话。他手指物体,向工友请教发音,用心记住。他把学会的方言单词,串成句子来练习。“现在,当地人也分辨不出我是外地人。”王兴柱得意地说。

  身材瘦小的王兴柱,干活却有使不完的劲儿。师傅赞赏他说:“这小鬼肯干活,脑瓜子灵光。”

  1988年8月8日,一场特大台风袭击杭州。那天清晨,当王兴柱趟着水,半身湿透,好不容易到了工地,才发现唯有他一人来上班。公司一位来检查受灾情况的施工员深受感动。回公司便推荐王兴柱,让他成为签约15年的长期合同工。

  从此,王兴柱与杭州结了缘。1999年冬天,他成为“杭州市十佳外来青年”。2001年1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家三口有了杭州市正式户口,在杭州市区买下一套近100平方米的新房子,真正过上了杭州人的生活。

  从学徒工到领班人

  学徒工是王兴柱人生的新起点。“不会,并不可怕,只要肯学。”王兴柱把各种材料的名称和性能,记在一个小本子上,一有空就掏出来看,很快就熟悉了。

  王兴柱每天早上7点就到工地。午饭后他利用休息时间,在工具间门口,把废料捡起来,操练气焊。技术进步很快,成了班组生产骨干。晚上住在集体宿舍,他从来不去歌厅、电影院,“我就看书,看电气安装中级工培训资料。”

  1992年,王兴柱独立上岗,选入公司“青年突击队”。1994年,他负责东南化工厂电气安装任务。这个厂水解车间的设备从意大利进口,安装难度大。他带领电工班组,一遍一遍分析图纸,查找资料,工程提前两个月安装完毕。最后关口的设备试车阶段,他连续七天七夜坚守在施工现场,试车一次成功!意大利专家对王兴柱竖起了大拇指。

  这之后的几年里,王兴柱带班四五十人,投入了三大工程。杭州游泳健身中心工程获国家建筑业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其他两个工程分获浙江省“钱江杯”、“安装杯”优质工程。

  从辛苦干活到保有平常心

  王兴柱随手挽起裤脚,记者一眼看到,他右脚踝上还紧裹着一个蓝色的护套。

  2004年夏天,王兴柱在卸货时脚踝严重挫伤。第二天早晨,脚踝肿得无法下地,可是施工任务太重,他不能到医院住院,也无法卧床休息。工友便用钢管做了一副拐杖,让他每天一瘸一拐地上班。

  工作中有太多的艰辛、太多的累。那一年,杭州西湖博览会的一个配套工程,他连续加班加点,几天几夜没合眼。地下室的施工现场,有时往地上放一张硬纸板,倒头便睡;有时往墙角一靠,就睡着了。

  “这个工程获得了‘鲁班奖’,并不代表下个项目就能做好。要有颗平常心,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我是好多外来工里幸运的一个,除了个人努力,主要是单位提供了好的平台,让我有施展的机会。”王兴柱满脸真诚。

  

  人物志

  王兴柱,浙江省杭州市设备安装有限公司项目部电工班班长,获电工技师职称。去年中秋,“浙江省最感动你的民工”评选活动中,他名列第二。今年初,他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

    《人民日报》 (2007-04-05 第05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