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博览环球回应:中央台的报道误导,会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香港博览环球营业总监谭俊杰说:公司的货品货真价实,旅客不满可退货。
两大辩词: 强调与金至尊无关系 指颈链没提及有白金
2007年4月,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香港购物暗埋骗局
深圳发团450元底价够诱惑 :入团心动条件苛刻(强制费用:自费项目、服务小费、离团费一样不能少)
购物之旅陷阱密布:导游忽悠,购物有“托儿”,价格注水,钻表项链以假乱真,维权之难丢弃包装盒
旅游购物行“谎言+欺骗”=蒙人旅
中联办副主任李刚表示:香港回归10年,很多内地人想来港旅游,希望两地旅游部门认真总结经验,避免同类事件再发生,否则内地旅客不会再来港。两地部门不可将旅客投诉购物货不对办当是小事,要总结经验,改进旅游服务,将坏事变为好事。
担心:
香港立法会经济事务委员会委员李华明:节目播出后会打击五·一访港旅客人数,要求港府尽快“救火”,挽回内地旅客信心。
痛心:
香港旅行社协会:对于有有旅行社带内地;旅客到涉嫌出售冒牌商店购物,表示痛心。承认有旅行社跟商铺挂钩
关注:
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董耀中:希望央视的记者可主动跟他联络,若查明真的有店铺卖假货,事件属非常严重,一定会认真处理。
经济发展及劳工局:若有具体个案及实质证据,会彻底调查,呼吁知情者报警,把骗徒绳之以法。
应对:
香港旅游发展局:即将推出更多“诚信旅游”,加强宣传香港。
服软:
业内人士显身曝光
今后,数以十万计的内地游客涌入香港,他们大多带大量现金,容易被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导游宰客行程手法
全速洗脑 营造气氛
为了回佣 摊牌威吓
青菜臭肉 慰劳羊牯
最后机会 压榨净尽
旅游贴士
四种常见的“破财陷阱”:
(一)扒手陷阱
“的士扒手党”、“跌钱党”及“茄汁党”均是扒手常用手法。
(二)购物陷阱
内地游客喜好在香港购物,部分不良商店浑水摸鱼,海味店喜用“斤变”手法。
(三)桃色陷阱
香港油尖旺区一带的部分“网吧”却是“挂羊头、卖狗肉”,从事色情勾当。
(四)交通陷阱
部分的士司机会对游客滥收车资,包括不按计价表收费,还胡乱增加附加费、滥收行李费及隧道费等。
(一)不应携带大量现金外出;
(二)小心保管旅游证件;
(三)在人多挤迫地方,不要胡乱摆放财物;
(四)横过马路时,小心有人借故贴近偷窃;
(五)提取财物前,应先观察四周是否有可疑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