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有:大爱无涯
2007-04-06
 一个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障的盲人,靠着一把坠琴,十余载卖艺行乞将一名弃婴抚育成人——

在女儿心心的眼里,李长有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滕州古称“善国”。盲人李长有收养弃婴的故事在善国大地传为美谈。4月1日,记者来到滕州市龙泉街道办事处前大庙村,采访了双目失明的李长有。

  我能活,孩子就能活

  李长有从小就是个苦命人,老家原在滕州城南古寺村,1951年,两岁时一场大病致使双目失明。5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撇下他,带着年幼的妹妹和弟弟改嫁他乡。李长有被住在前大庙村的姥姥收养。

  那时候,盲人的生路只有两条:会点手艺的卖艺,不会的就只能行乞。李长有12岁那年,有一天从枣庄山亭来了个唱琴书的盲艺人马师傅。马师傅发现李长有机灵又勤快,遂收他为徒。

  15岁那年,李长有带上一把坠琴、敲打着竹竿,四处流浪,卖唱乞讨。李长有的舅舅因为遇上打井事故,得了半身不遂。年迈的姥姥急火攻心,卧床不起。三口人瘫了俩。还未成人的李长有硬生生将这个家扛了起来。李长有伺候舅舅8年、姥姥10年,直到他们入土为安。

  姥姥去世后,李长有又开始卖艺乞讨。1991年1月27日,快过年了,李长有动身回家。早上6点钟左右,当他走上一座桥头时,突然听到婴儿的啼哭。开始以为是大人抱着孩子在附近歇脚的,便没在意。然而走出好远了,啼哭声仍在继续,他便赶紧折回身去,连问:“有大人吗?”空旷的田野里只有北风在呼啸。

  李长有循声摸到了一个纸箱,里面装着一个啼哭不止的婴儿。他犯难了:自己眼瞎,饥一顿饱一顿的,抱个孩子回家去怎么养啊?不抱走吧,寒冬腊月,孩子很快就得冻死。

  他把纸箱挪到路边,想等过路的好心人把婴儿抱走。

  越围人越多。“唉,可惜是个闺女!”“脸都紫了,怕是有病,捡家去也拉巴不活!”……

  众人叹息了一阵,就要离开,李长有慌了,“不能走呀,好歹是条人命,你们就行行好捡去拉巴着吧!”

  他越是哀求,人们越往后躲。他想,唉,女娃也罢,病娃也罢,总是世上一条命。金贵银贵,不如命贵。我能活,孩子就能活,他遇上了俺,也是俺爷们有缘分。苦命的孩子,俺瞎子李长有命该是你爸!

  李长有将孩子抱起来,裹在怀中,在众人诧异的眼神中,敲响了竹竿上路。

  李长有给孩子起名“心心”,取“心肝宝贝”“心连心”之意。可是,心心被捡回来以后就只是哭闹,不吃东西。李长有赶忙抱到医院去看,医生检查后告诉他“没治了”。李长有不甘心,抱着心心继续求医。

  听说邻村有个老中医,擅长儿科,就急忙抱去,老中医检查后说,孩子是长“马牙子”,用银针把孩子嘴里长的疙瘩一个个挑开,又给了点药,只一两天,心心的病就好了!

  婴儿要吃奶,李长有买不起奶粉,就像上门要饭那样,他给心心上门要奶吃:当他一拉响坠琴,知道他的那些正在哺乳孩子的妇女们便喊:别唱了,长有,快把孩子给俺。

  李长有说:“俺心心是吃百家奶长大的,百家的好心眼都长到她身上了,长大一定能为大伙做好事。”

  小孩子好动,衣服容易扯破。衣服大处、细处就到村里缝纫铺找人缝,一些小的破洞,李长有就穿针引线,摸索着自己补裰。跟别的孩子一样,心心被他打扮得花朵儿似的。

  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

  李长有收养心心时,当时只是想等孩子大了,给他长长眼,领着四处卖艺乞讨。心心5岁时,受乡邻大孩子的熏陶,跟着他们一起读书:1、2、3……a、o、e……对读书识字特别感兴趣。

  生活主要靠李长有在附近村子唱琴书乞讨以及亲邻的接济度日,日子过得很是紧巴。但李长有为孩子上学的事动起了脑筋,再怎么难也不能耽误了孩子。他说:我是个双眼瞎,不能让孩子当睁眼瞎,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

  1997年,心心6岁那年上学了。开学那天,爷俩都很兴奋,好像过节一样。李长有把孩子送到校门口,嘱咐说:爸没有眼,不能上学,只能眼热人家上学,心心替咱爷俩上了,一定要好好学呀。“爸爸,我一定好好学,将来上北京上大学,给你买最大最大的蛋糕。”李长有登时热泪盈眶。

  孩子上学走后,李长有趁空便到周围村庄唱琴书,有时发觉时间晚了,怕耽误孩子吃饭,便急着赶回家,走急了,常常跌倒,身上磕得青一块紫一块。

  李长有最怕学期临近,一听到交学费,心里像掖了一把草。有人给他指点说,像他这样的户,村里应该照顾。李长有便去村干部家争取救助给孩子交学费。当时村子穷没钱,不愿救济,李长有总是天不明,不管刮风下雨,去敲村干部的门,村干部被感动了,孩子的学费也就有了着落。

  心心是个懂事的孩子,学习一直很用功,从一年级开始就成了班里的学习尖子,个个学期都是三好学生。奖状被李长有贴到墙上,有了不开心的事,他摸一摸孩子的奖状,心里就照进了阳光。

  现在心心已16岁了,出落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她现在就读于滕州四中,李长有担心路上不安全,坚持让女儿住校。然而,住校后,心心每隔一两天都在中午抽时间回家看爸爸一眼,帮着做顿可口的饭,洗洗脏衣服。

  心心告诉记者,在她心目中,爸爸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这个人给了她生命和无私的爱。因而,每当老师布置写《我的父母》或《我的母亲》作文时,她都用动情的笔触去写养父,抒发自己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我的人生是不幸的,刚刚出生我就被亲生父母遗弃。但同时,我又是幸运的,是我现在的爸爸收养了我。其实我早就知道我不是爸爸亲生的孩子了,周围的邻居告诉我,是爸爸在外面把我捡回来的,是他将我抚养成人。邻居还告诉我,我的爸爸把我养大很不容易,长大了一定要孝顺他。从邻居口中,我还知道很多小时候爸爸抚养我的故事。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怕我吃饭的时候不小心弄翻了碗烫着我,因此,每到吃饭的时候,他就在我后面坐着,用双手把持着我的双手,帮助我夹菜、端碗、喝汤,直到把我伺候吃完了,他再吃。常常,到他再吃的时候,饭就凉了。

  “大凡幼小失明的人,没有花红柳绿的概念,但是,为了让我快乐,为了给小院增添一些生机,爸爸在院子里栽了不少花木:月季、指甲桃、金簪花、万年青、菊花、夹竹桃、马蹄莲……在他细心的照管下,花木茂盛,花朵艳丽,给我增加了不少欢乐。爸爸眼睛看不见,侍弄这些花木,要费多少心血啊,尤其是侍弄像月季一类带刺的花木,一个不小心就刺破了手。为理枝剪杈,爸爸着实挨了不少扎,流了不少血……

  “现在我的生活平凡而又幸福,我有一个疼我爱我的好爸爸。虽然我被自己的亲生父母遗弃,但是我并没有被这个社会遗弃。以后我有出息了,我一定会好好孝顺我的父亲,也一定会报答那些帮助过我们的叔叔阿姨。”

  “善人之歌”唱响善国大地

  春光明媚,尽管看不到花红柳绿,但李长有春意盈怀,他拿出那把饱经岁月沧桑的坠琴,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嗓子,给我们唱了一曲自编的长篇琴书《善国善人》:开口尊一声众乡亲,拉一拉当年表一表心,今天不把别的唱,善国地里唱善人。社会各界来助贫,党的政策暖人心,残疾人永远不忘党的恩……琴声悠悠,没了悲凉;唱腔高亢,没了凄楚。

  李长有苦心孤诣养育弃婴的事迹传开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滕州市国税局职工王海玲登门,自愿做了心心的“代理妈妈”,每年为心心交学费、书费,节假日把心心带到家里,给她梳头打扮,让她饱尝母爱的温暖。

  龙泉街道办事处为李长有和心心办理了城市低保,父女俩的生活基本有了保障。

  2月10日,在李长有家中,滕州市人口计生局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心接力”交接仪式。局长罗贤河送给心心500元学习补助金,上任局长、市中心人民医院院长杨作志为李长有送去了一打坠琴琴弦。

  据了解,从2004年7月,杨作志了解到李长有父女的情况后,便与李长有结成帮扶对子,担负起扶助心心的义务。2005年夏天,杨作志协调社会各方筹资4万元,为李长有盖上了3间平房,建起了一处小院。去年他调到了市中心人民医院后,便将帮扶李长有父女的接力棒交到继任者罗贤河手中。罗贤河表示,将继续把心心关爱好,把李长有照顾好,一直资助心心大学毕业。

  “我一个瞎子,只是抚养了个被抛弃的孩子,却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好心人的帮助,我无以为报,只能通过琴声表达对他们的谢意。”李长有对记者说。

  当我们离开李长有家时,他家大门的春联依旧新艳:党树新风处处春,国施善政人人乐。

  夕阳下,58岁的李长有手抚琴弦,矮小的身躯显得那样伟岸。

  他的世界一片黑暗,但有一种光明却照亮了我们的灵魂。

来源:山东大众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