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也伤情
2007-04-04


literary.goodmood.com.cn 作者:海韵竹影   2007-4-2 17:55:59  

          编者按:感慨之余,只想要一些微笑,用微笑生活,教师的心才不会疲惫!  

         周六去学校上课途中,手机短信铃声突然响起,翻看是同事发来的。内容如下:“一等教师当领导,吃喝玩乐前面跑;二等教师跑后勤,轻轻松松做好人;三等教师体音美,办公室里喝茶水;四等教师史地生,周末可以去踏青;五等教师语数外,看看哪个死得快。”你也许觉得不就是一条调侃式的短信嘛,何必大惊小怪的,不过我看罢在感叹其真实之余,未免有些伤情了。 

  作为教师自己排在老幺的位置也就罢了,偏偏属于早死之列。冠冕堂皇的话暂且不提,单想想我那年近九旬依然健在的老祖母和未成年的女儿,我便不想死啊。看来我真是个怕死鬼,要不怎么一提到死字,就毛骨悚然,感慨不已呢?其实人都有一死,关键要死的是时候,英年早逝必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提起英年早逝,我不由自主想起了身边几个不幸的同行来。前年冬天,当地重点中学一高二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罗老师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病逝在雪夜里。据调查,那两天,有一道数学难题一直困扰得罗老师寝食不安,走路吃饭都在绞尽脑汁,再加之当晚备课到11点多,感觉头昏脑胀时,便走出办公室想休息一下,也许是疲劳过渡,适逢当晚下雪,罗老师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倒在雪地里,再也没有起来。等人们发现已经是第二天黎明时分。最后经医生检验证明罗老师是因为用脑过渡加疲劳导致脑溢血死亡。飘飘洒洒的2005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轻易地凝固了一个严谨而智慧的大脑。罗老师时年49岁。时隔没几天,从该校调入市里一所重点中学的数学教师李老师又因长期工作劳累心力衰竭而谢幕人生,年仅33岁。

  去年四月份,当地一普通中学年仅34岁的高三英语教师朱美丽又死于肺癌。4月11日,是向朱老师遗体告别的日子,那天天气格外阴冷,朱老师所在学校的领导,同事,她白发苍苍的父母,悲痛欲绝的丈夫,年仅九岁的儿子,还有朱老师生前的学生都前来为朱老师送行,许多人哭成了泪人,空气中笼罩着巨大的悲哀……年轻的朱老师从教十年来有八年担任班主任,其中五年任高三年级班主任,在这五年里,朱老师送走了110名大学生,就在她病魔缠身的2005年,所带班级还有31名学生榜上有名。110和31不是什么天文数字,但在乡下每年高考考取人数勉强过百人的普通中学里一个教学班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了不起了。鉴于朱老师在短暂的教学生涯中做出的不平凡的贡献,教育局在全县教育系统发出了向朱老师学习的号召,以告慰亡灵,勉励生者。

  接连的老师因病死亡搞得大家精神不振,校园死气沉沉。从中也不难看出,遭不幸的都是排在老五位子上的灰骨精(灰脸骨干精英)。至于现在还有多少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况仍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没有调查也就没有发言权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年教师一幕幕悲剧呢? 

  静心想来,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新理念,新模式,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对于中年教师来说完全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因而中年教师完善自我的任务较重。

  再者,教育人事体制改革,学生人数确定教师编制,导致班额增大,中年教师无论从知识的系统化还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储备,成绩好,口碑佳,于是班额成了大中之大,虽然常常被同事们戏谑说名人就得为名声所累,毕竟这种光荣是以沉重的工作任务做抵押的。何况整日埋头在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年教师,大多充当着骨干精英的角色,本身视工作为己任,视名声为尊贵呢?另加之考试排名,升学指标,分流淘汰,均如一条条无形的鞭子时时抽打着紧绷绷的神经,中年心理负担可谓重矣。

  第三,中年教师上有老,下有小,一般月工资千元左右,吃喝拉撒睡外带房子人情还有各种名目的培训费,经常让区区薪水捉襟见肘,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第四。 中年教师往往在工作之余,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小痛小病根本不可能提上议事日程,身体忍无可忍也在等待假日。一朝躺下了,则常常病入膏肓,为时已晚。
  凡此种种不难看出,工作任务重,心理超负荷,经济压力大,健康受威胁,都是导致中年教师心力憔悴,甚至英年早逝的原因。
  一条短信,让我如此感慨万端,与其说悲悯同行,不如说是顾他人之影怜惜自己。逝者长已矣,存着当为诫。客观现实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但我们完全可以调整自己的状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平凡的工作, 只要能够做到挺胸无愧于社会,俯首无愧于灵魂,就称得上一个有用的人,没有必要刻意追求人生的轰轰烈烈;以平常心态对待名利,不妨用“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来安慰自己,就会在名利面前走得坦然从容。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时代不同了,教师完全有资格也有必要享受“牛奶”,因为教师要挤出的是“高蛋白”,改善生活绝对不是物质浪费!毛主席也说过:”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是啊,无论对谁生命只有一次。中年教师,肩负的使命更告诉你:你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

  珍爱生命,祝你健康!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