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小学生危房中上课 学区签生死合同(图)
2007-04-04


转自:新华网     2007年04月03日 16:49:06  来源:山西新闻网

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房顶上的土渣就会往下掉。(来源:广州日报)

危房当教室

    3日,山西忻州市忻府区解原乡上社村小学,在危房内上课的学生。今年新学期开学前,房东、学区负责人、村干部几方签下一份“生死合同”:危房内如有安全事故与房东没有任何关系。靳子荣 摄(来源: 新京报)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解原乡上社村小学是个村办小学,现有130多名学生、8名教职员工。2001年,该校校舍被定为危房后,被迫搬到原上社乡政府废弃的院内。在以后的6年中,百余名师生苦苦等待,新校舍没等来,上课的校舍也变成了危房。而早在2002年,这处院子就已卖给了个人。今年,房东赵亮山、学区负责人、村干部几方签下一份“生死合同”:危房内如有安全事故与赵亮山没有任何关系。

    墙一推就晃

    4月2日下午,记者一路打听来到上社村小学。该校校长赵智义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共有一至五年级各一个班,一个幼儿班,130多名学生,8名教职工。

    赵校长介绍,自从2001年原来的村小学被确定为危房后,小学便搬到原上社乡政府这个旧院子。房子是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一直是上社乡政府的办公场所,2000年撤乡并镇后上社乡划归解原乡,空出来的房子让学校临时占用,“房顶经常往下掉土渣”。去年的一天,他正在上课,无意中用手推了一把墙,没想到墙竟晃动起来,他赶紧让学生撤出教室,换到另一间教室。

    记者随后在院子里看到,房子上到处写着“此处危险,请注意”的字样。随便走进一间教室,都是屋顶漏光,门窗破损,地面坑坑洼洼。

    许多学生转学

    据了解,上社村共有2000口人,适龄学生应在300名左右,但由于多年来危房问题得不到解决,许多学生转到其他学校上学。

    村里一位张姓老太太告诉记者,没想到这么多年也没建起新学校来,眼看着校舍越来越危险,家人就把两个孙子都转到了其他学校,像她家这样的情况有许多。

    无奈签下“生死合同”

    多年来,师生们一直盼望着能够建起新的校舍,但村委会与忻府区教育局一直未达成一致意见。2002年,现在的校舍被卖给了一名叫赵亮山的本村村民,并约定2006年年底将学校迁出。

    今年3月8日本应是学校开学的日子,但大门被锁上。两天后,经村委会和忻府区教育局协调,由赵亮山、学区负责人李浩、村支部书记赵尚金、村委会主任吕春明共同签了一份“合同”,并在交纳了9个月5000元的租金后学校开学。“合同”白纸黑字约定:危房内如有安全事故与赵亮山没有任何关系。

    村委会教育局各执一辞

    村委会主任吕春明告诉记者,多年来村里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在2005年12月按照忻府区教育局的要求交纳了5万元“建学校的费用”,还把村委会的办公地让出来作为建校用地。他们多次与忻府区教育局协商,但对教育局只建6间教室的做法提出了异议,“5个年级5个班加上幼儿班怎么能够用?”

    忻府区教育局计财科岳科长却认为,之所以这么多年没建起校舍,是因为村委会没有选好合适的校址。他们原计划在原校址翻建,可村里认为地方小,对设计好的图纸又不满意,村里的关系不好协调而使事情耽搁。不过岳科长表示,他准备即刻去上社村落实用地,这一问题将会很快得到解决。

    上社小学的百余名学生已在危房里上了6年课,6年中,老师、家长提心吊胆,学生大量流失,谁该对此负责?(特约记者靳子荣)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