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3个亿“华夏第一祖龙” 建,还是拆?
2007-03-30

 
转自:新华网   2007年03月29日 09:10:44  来源:人民日报 


“华夏第一祖龙”的龙头已初步建成。王向前摄

    河南省新郑市,始祖山上,一个龙头模样的庞然大物被脚手架包围,龙头后面,一条依山就势的龙身蜿蜒曲折,附近,一面绣有腾空龙形象的金黄色“龙旗”迎风飘扬……

    这就是近日引发各界广泛关注的“水泥巨龙”。据建设方透露,这条在建的“巨龙”被命名为“华夏第一祖龙”,全长将达21公里,投资将达3亿多元。

    巨额的投资,如此庞大的工程,很多人不禁要问:建这条“巨龙”要用来干什么?它又是怎么“出世”的?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建设方

    “巨龙”象征着21世纪中华民族的复兴腾飞

    “华夏第一祖龙”的建设方是郑州祖龙实业有限公司,据该公司透露,“祖龙”龙头高29.9米,龙身高9米,宽6米,全长达21公里,象征着21世纪中华民族的复兴腾飞,项目总投资将超过3亿元。祖龙公司副董事长李雄表示,“祖龙”计划于2009年10月1日建成。

    根据该项目的规划书描述,建成的“祖龙”身上,将镶嵌560万片汉白玉或铜底镀金龙鳞甲,祖龙公司将推行“我是巨龙身上一片鳞”活动,号召华侨出钱在龙鳞上刻姓留名;龙体内也要镶嵌南阳黄玉,设立慈孝廊、忠义廊、报国廊、英烈廊、爱国廊等,让人们在这里题名留念,不过要出钱购买题名位。李雄表示,他们还有了一个“龙头企业上龙头”的创意,要把龙头的位置留给那些龙头企业,价格自然也不菲。

    根据祖龙公司的规划,巨龙腹内还将建设轻轨,开辟高级会所等设施,搞观光、旅游、休闲等“一条龙”服务。“如所有设想都实现的话,实际投资要达到40个亿。”李雄介绍,目前,巨龙的投资已达3000万元,龙头初步建成,只等装修,龙身也建成约800米长。

    政府回应

    一说“是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一说“完全是个人行为,与政府无关”

    2005年,始祖山已经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而早在2000年,山顶的轩辕庙等景点,就被河南省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祖龙公司的规划来看,建设“华夏第一祖龙”,有明显的营利目的。各界更关注的是:如此庞然大物,而且就建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内,当地政府部门是怎么看待的呢?

    据了解,今年2月5日,新郑市发改委对“华夏第一祖龙”项目“同意备案”,目前该项目正等待河南省发改委和国家发改委批复。新郑市商务局负责招商引资的一位负责人则称,始祖山山顶全是不可耕的荒地,建造这条巨龙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个项目已成为新郑市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只要有钱来建设,土地、水电等都不成问题,发展前景很好。”

    这种说法和李雄的介绍也是一致的。据祖龙公司介绍,政府对兴建“祖龙”大力支持。根据规划,“祖龙”占地面积将达12.6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小区开发项目。“土地是国家的,政府不批地,我们怎么建?”李雄说,“祖龙”的建设还牵涉到山上部分山民的搬迁问题,“政府承诺给他们安置住宅”。

    但采访中,新郑市宣传部一位负责人却对记者表示,建龙完全是个人行为,与政府无关。“政府没有对这个项目投入过一分钱,他们对媒体说有政府大力支持,是政府重大工程,纯粹是想借政府来进行炒作,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他介绍说,2002年底,“华夏第一祖龙”项目仅凭与旅游局签订的一纸招商引资协议就擅自开工。2003年初,因未办理土地、规划、环保等有关手续被勒令停工,搁置至今。也就是说,大家今天看到的实际上是一条已经存在4年之久的“烂尾龙”。3月20日,传统民俗节日“二月二”,祖龙公司自行进行了一些宣传活动,为项目招商并局部开工。

    环保部门

    项目未经过环评,将可能被责令停建或拆除

    始祖山上要建“巨龙”的消息经地方媒体披露后,引来了各方潮水般的质疑。

    采访中,河南省生态学会理事长、河南农业大学林园林艺学院吴明作博士忧虑地对记者说:“在国家森林公园里,修建如此大规模的水泥建筑,会破坏植被,影响自然景观和生态的完整性。”

    按有关规定,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内建设这么大的项目,事先必须进行环保方面的可行性。但据郑州市环保局透露,“华夏第一祖龙”项目尚未经过环保评审,郑州市环保局组织的环评专家现已到达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如果通不过环保测评,环保局将责令其停建,甚至拆除。”郑州市环保局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

    新郑市委宣传部一位负责同志也表示,目前土地、环保等部门已经介入此事,新郑市国土资源局、林业局、环保局、建设局分别依法对祖龙公司做出了退还非法占地、责令停工等处罚决定,祖龙公司已接到书面通知。“重新开工与否,取决于该项目能否办齐土地证等各种手续,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这位负责人说。

    这条水泥“巨龙”究竟是拆是建?“祖龙”事件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反思?本报将继续关注。(记者 曹树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