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翁为471个孩子凑百万学费
2007-03-28
12年走8万公里 七旬翁为471个孩子凑百万学费

  73岁的赵在和是湘潭县文化馆的一名普通退休干部。12年来,他赔上自己微薄的退休金,骑自行车、步行、搭公交车,耗时2700多天,行程8万多公里,为471个贫困高材生募得近100万元助学善款,帮助很多人上了高校。在湘潭,这个老者被尊为“爱心爷爷”。

“内查外调”多次险些“丢掉老命”

  12年前,退了休的赵在和在湘潭县一个山村偶然发现,村里品学兼优的五年级小学生王小红与残疾父母挤在破旧土砖

  房里。因为贫困,女孩辍学了。孩子凄楚的眼神,让赵在和一夜无眠。第二天,赵老放下一年能“抓票子”近万元的乡村摄影业务,开始募捐助学。

  12年间,赵在和常骑车跑农村,跑“丢”了2辆自行车、3台手机。他曾在韶山灌区连人带车翻进沟渠,最近的一次险情,则是在夜宿山村不留神掉进粪坑。

  赵在和的工作经费,部分来自每月900多元的微薄退休金:700多元贴补家用,200元作为奔走经费,12年来,他贴进去近3万元。因为电话多、来访多,赵在和为不影响孙子的学习,只好在宿舍楼中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昏暗小房当作自己的“慈善工作室”。

“慈善月老”精于“劝募”

  赵在和亲手设计名片。名片背面,印着“钱财如粪土,爱心值千金”“做一名普通党员、一名堂堂正正的退休干部和勤勤恳恳的慈善义工”。“赵老这样做不是炫耀,是为了提高劝募的说服力。”湘潭市委干部陈国良说。

  为了当好这个“慈善月老”,赵在和四处“拉关系”。湘潭县委宣传部曾编印了一本《莲城之子》,集纳湘潭县籍成功人士。赵在和按图索骥,虽然也时常“冷脸伴热脸”,但效果不错。

  赵在和的另一募捐路子是找官员。所有在湘潭市和湖南省任职的湘潭县籍的副县级以上干部,他都有一本联系册。

  湘潭市一位老板回忆说,有次赵老应约早上8点来找他,到中午12点,老板才回办公室。上楼一看,赵老还在门外候着呢。老板怀着感动和歉疚,马上在《教育扶贫联系表》上签字画押。“我的秘诀就是:嘴甜、腿勤、头硬、心宽、脸厚、眼明、性缓。”赵在和说。

“明白账”和“善劝”赢得尊重

  “我从事的是‘一帮一’民间助学活动,最要讲诚信。”赵在和说。记者看到,每一笔捐助,赵老都登录到《学费到位清单》之上,详细注明捐款单位、金额、送达方式、学校收款日期和证明人等。记者随手翻开一页,上面详细记录着2006年2月4日这天赵在和前往湘潭县送总额2万元捐款的情况。受助的8名学子分别考上了清华大学、中国科大、华中科大和湖南师大,每笔善款,都有学生、教师亲笔签收。

  有账可查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赵在和用劝募来的善款扶助的贫困学生达到471个,金额97万元。2007年以来,各种善款还在源源不断地经他的手送到贫困学生手中。这些年,赵在和转送的救济棉被、学习用品、雨具及衣服有6000多件。

与人玫瑰手留余香

  “拒绝感恩是一种道德癌症。”赵在和对每一位接受捐助的学生说。据了解,赵在和对每位受助学子都布置了一个“作业”:写信、打电话向捐助人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多数受助学生遵守了这个约定。

  在赵在和的斗室中,收藏了约2000封受助学生来信。其中不少人,直呼他为“爷爷”,有的称作“爱爷爷”。他们学业有成时,在第一时间告诉赵老。

  一名姓吴的大学生在毕业考试前夕,深夜给赵在和写来的信中说:我决定在大学毕业之后停止深造,去做一名“西部志愿者”。我是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受到了许许多多热心人、好心人的帮助,我无法一一回报,只能用报效祖国来感恩!

来源:搜狐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