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写信了。某夜,突然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写信时的紧张和兴奋。那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写信给偶像——表哥,他是当时很稀缺的大学生,请教怎么提高学习效率。那时,写信似乎带着宗教般神圣的色彩,载着人们美好纯洁的愿望。
后来,我给一家杂志社写信,希望交笔友,那是当时很流行的一种交朋友的方式。遥远的笔友,为我打开了远方一扇神秘的窗,让我知道了世界的新奇。之后,写信随着读书任务的繁重而日渐稀少,工作后,就常用“伊妹儿”或者手机短信联系了。现在觉得,写信是一种很古典很浪漫的情怀。
想起《饮马长城窟行》里的“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饭,下言长相忆”。该是怎样的情深意长啊!所谓“鸿雁传书,鱼传尺素,寄来相思无穷数”。想到那个孤独的水手,将求友的信装在瓶子里,瓶子漂洋过海,竟然到达一位美丽浪漫的姑娘手上。从此鸿雁传书,奇迹般上演了一段异国情缘,留下了一个浪漫神奇的爱情故事。
想起,有一次我打开信封,从里边飘出了一片很特别的黄叶,上边就写了一句话:“我在温哥华的皇家博物馆里参观,想起了你。”那一刻,我像被电流击中般呆了好久……
想起多年前的一位男同学,一直固执地在新年将到的时候,给我寄来祝福贺卡,由一开始让我脸红心跳的暧昧,到现在已经沉淀成一份最纯粹、最质朴、最真挚的情谊。
想到在多年以后,一本书掉到地上,一张信笺从书中飘落,写着:这世界上有一个人在永远等着你,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那会是怎样让人甜蜜怀恋的情节呢?
现在的手机短信和电子邮箱快速地建立,编织着人们感情的纽带和网络。但网络萍踪无定、飘然如烟,总让人觉得不踏实。哪怕是收到最鲜艳新奇的电子贺卡,也像是看到没有香气没有水分的塑料鲜花一样,除了刹那的惊喜艳羡,再也找不到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信封时,那份盈满心头的喜悦。
记忆中,每每捧起那种一翻开就会响起音乐的贺卡,看着让人倍感温暖的文字,瞬间,你会觉得那些美好温情的东西,可以永久地冷藏保鲜,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慢慢地享受。那些微黄的信笺,在岁月里散发着记忆的绚烂,让人在事过境迁的豁达从容中,重温一段难忘的岁月,让心灵再经历一次久违的荡涤和抚慰。
书信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以怀旧的细节,纵使千里之隔,仍然可以感觉到天涯不过咫尺,见字如面的熟悉、亲切和温厚扑面而至。可惜,随着沟通方式的不断进步更新,人们现在已经很难再看到那些或者稚拙,或者潇洒飘逸的笔迹了,也就远离了一种原始质朴的浪漫情怀。
来源: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