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旧版
|
设为首页
要闻
视点
观察
专题
机构
培训
教育
助残
环境
动保
低碳
能源
智库
明星
城市
企业
行动
乡间豆腐
2007-03-19
文章提交者:长眉大仙 加帖在
原创文学
【凯迪网络】kdnet.net
在中国饮食上,恐怕没有比豆腐更大众化、更普及化了。东西南北,城市乡村,大都少不了豆腐加工厂、豆腐铺、豆腐店、豆腐摊,即便是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稀落的几户人家,也会有一盘石磨,家家户户一年也断不了要做上几回豆腐。豆腐既是大众的配粥小菜,又是豪华筵席中的上品。可掏出三五毛钱蹲在街头大排挡吃上几碗,也可在豪华天府豆腐庄花上几百品尝美味;它既与平民百姓密不可分,也与宫廷皇帝有过不解之缘。据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父亲就卖过豆腐。朱元璋少时给人打工,一位姓黄的厨师常给他尝瓤豆腐,后来朱元璋开国登基时,大宴群臣也要上一道瓤豆腐。
然而,城里的豆腐也好,宫廷里的豆腐也好,总比不上乡村的豆腐。乡间豆腐,实实在在,白白嫩嫩,它白如玉,细如乳,嫩如膏,滑如脂,肥如髓,素而不寡,香而不腻,久食不厌,是乡村必不可少的食品。它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从从容容,富富态态,这才是豆腐的味道,豆腐的真谛,豆腐的魅力所在。
在乡间,吃卤水点的豆腐,不仅有真味,而且还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乡情,融融的乡风。一盘老石磨,绑着一根弯曲的老榆木磨杆,带着厚厚捂眼的毛驴,以永远不变的步伐,沿着那道深深的圆痕,四只蹄印一页一页重合着,“踢嗒,踢嗒”老磨房总是那一个节奏,从远古洪荒到现代文明,不知尘封了多少“豆腐西施”的憧憬与童话。儿时,姥姥一边填着磨盘上的豆粒儿,一边给我“破谜儿”:“玉牙嚼着黄金粒儿,口里吐出白浆沫儿。”就是说的磨豆腐的过程。转动的磨盘上,堆着一小堆经过浸泡的豆瓣,堆上插着两根细细的高梁杆,调节着豆瓣进入磨眼的流量。豆瓣沿着高粱杆进入磨眼,被磨成豆浆糊。然后经过加水成浆挤出豆渣,剩下白乳似的豆浆,烧沸后放入缸中,点上卤水,少顷就成了豆腐脑。卤水点豆腐的手艺可有讲究,卤水点少了,豆腐太嫩;多了,豆腐太老,不多不少才适中,二婶手艺最高,我看到二婶调卤水点豆腐那是很神气的。点过卤水的豆腐脑再经过挤压脱去水分,便成了割出方块的豆腐。
乡间豆腐,绵软,柔嫩,人吃了白嫩,像村里的姑娘,水灵。乡间豆腐,也吃出了文化。常听到乡间关于豆腐的话语。说一物降一物,总爱说“卤水点豆腐”;说什么事一清二白,总用“小葱拌豆腐”比喻;形容人做事提不起来是“马尾穿豆腐”;描写人熊货囊是“武大郎卖豆腐”;说人生来窝囊是“土包攮豆腐”。我们村有个老饱学,按辈份我叫他五爷,经常跟我讲关于豆腐的故事。清代有个汤斌任岭北道台,上任时雇一头驴驮几件衣物出关,离任时,衣物一点也没有增加。老百姓送他一个外号“三汤”,指的是豆腐汤、黄莲汤、人参汤,为政像豆腐汤那样清,生活像黄莲汤那样苦,于世像人参汤那样补。他在江苏做了三年巡抚,两袖清风,每日只买三块豆腐为菜,因此人们叫他“豆腐汤”。五爷还借豆腐清廉安贫的品质来鼓励我立戒修身。他说,清代有个文人尤桐写有《豆腐戒》,“立大戒三,小戒五,总名为豆腐戒。”为什么要以“豆腐戒”为总名?五爷说,因为“非吃豆腐人不能持此戒也”,意为只有能过豆腐菜根日子的清心寡欲者才能守得住这八戒。听着五爷的讲述,吃着鲜嫩的豆腐,我似乎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离开乡间几十年了,很想念乡间豆腐。忘不了那次下乡吃了一次真正的豆腐,那是仲秋节刚过,大豆摇铃时节,刚收获的大豆做的豆腐。瓦屋小院中,葡萄架下,置一方地桌,我们围桌而坐。在满院飘洒豆浆的香气中,一大碗一大碗水豆腐端上桌,拌上鸡蛋炸蘑菇酱,我们一改往日的斯文,大嚼大咽起来,吃得汗流满面,我们足足吃了一大桶水豆腐,令主人惊叹不已。回来后几天,陪客人吃的山珍海味一点味道也没有,唯独那顿乡间豆腐,铭心刻骨,口中三日不断豆腐味。这时,我又想起五爷给我讲起的豆腐的故事。人间有味是清欢。世间最平凡的事物,往往最富有崇高的境界。只有吃上清淡可口,平平淡淡的豆腐的人,才能守住清廉啊!
啊,乡间豆腐!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
相关新闻
清华硕士为缓解抑郁做环卫工:这里面
985硕士裸辞摆摊,是因为喜欢吗?
黑夜中的一抹温暖:他们在深夜悄悄照
百鸟之王扮靓东北乡村:“孔雀姐妹”
援青干部陈实:在青海南部纯牧业县啃
爱心行动
成都彭州市仁爱志愿者:第一批40余吨
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结核宣传落实
新湾镇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暴雪“五必
湖北武当山消防救援大队筑牢冬季“防
一元罐爱孩子成长
百鸟之王扮靓东北乡村:“孔雀姐妹
援青干部陈实:在青海南部纯牧业县
给一千个陌生人写信
共
0
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公益访谈
公益中国网创始人王生成:公益和慈善急需进一步
【SRC·2022】公益中国网负责人曹胜利:公益,
【SRC·2022】北工商郭毅教授:以负责任的企业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聋人律师谭婷:让法治之光点亮无声世界
董强:社会组织进入乡村服务乡村迎来时代机遇
金锦萍:互联网公益的共生共创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