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网 2007年03月19日13:26
![]() |
为了所谓的“优惠”,你必须精确地调整自己的通话时间以适应套餐的要求。(资料图片) |
■话费套餐的“迷踪拳”
“手机单向收费计算复杂,新套餐逼你当数学家”。这是网络上点击率很高的有关单向收费新闻的一条标题。
长期以来,虽然消费者一直翘首以盼,众多专家呼吁解禁,但由于固定和移动网间结算、电信市场格局等关键症结,有关部门不得不以压制单向收费,以换取整个电信市场格局的稳定。以至于这次北京移动市场的“破冰”被移动运营商美其名曰:“新套餐被赋予了打破政策坚冰的符号意义”。
自今年年初信产部表示将在2007年进一步推进电信资费改革,鼓励手机运营商采取单向收费的方式开始,各运营商都在积极动作,一时举国上下皆“单向”。
特意研究了新套餐,北京移动的用户吴先生写满了一整张的计算数据,还是没有找到“换还是不换”的答案。
“新套餐取消了被叫收费,也降低了主叫收费标准,但实际上,这种套餐的形式让其优惠的实质大打折扣。”据吴先生称,使用移动电话的随意性很强,根本就很难预料本月会出几趟差,打电话多还是接电话多。
“选择套餐的前提是你必须先知先觉!”吴先生尖锐地指出。不少消费者表示,这种套餐消费方式就像商场的打折返券,为了所谓的“优惠”,你必须精确地调整自己的通话时间以适应套餐的要求,必须接受一道道复杂算术题的折磨。
这一复杂而繁琐的新套餐到底意味着怎样的实惠呢?电信专家王煜全认为,“北京移动这次降价,体现了电信竞争给消费者带来的实惠,但仍限于资费套餐形式,国内的手机资费仍然没有实现完全、彻底的单向收费”。
按照以往套餐每个月固定收费50元的标准,其中不包括任何通话时间和信息流量等。而在新的资费标准下,每个月的基本费用至少是99元,其中包括280分钟主叫时间,如果超出的话就按照每分钟0.35元收取。换句话说,你要是选择这个套餐,那么你每个月无论能不能打够280分钟的电话,都收你这么多钱。
“这实际上是一次促销。如同商场买200返60一样,你到不了200是返不了60的。”中央电视台做了一个调查:北京地区的消费者对手机费的话费调整不满意的竟占77.59%,96.85%的人认为北京资费还有下调的空间。
“现在大家要好好查一下你们手中一月份的话费发票上的通话费和打印详单的通话费是否一致,我的一月份详单和发票上的通话费严重不符,对一月份的话费二月份3日打得详单和11日打的详单也不一样,曾经于3日和11日投诉到营业厅和10086,直到现在没有回复,又问了10086和营业厅的积分换礼品的事情,他们回复,现在系统升级,没有礼品,这里面有必然的逻辑吗?”表示委托律师起诉中国移动的北京吴先生,诉讼请求是中国移动要在发行量大的报纸和媒体做出解释和道歉。
“吴先生想打这个官司可能有点难。”上海华东政法学院律师事务研究所副所长、中茂律师事务所盛雷鸣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针对弱势个体诉讼强势单位的难度分析说,“行业垄断形成竞争不够出现的社会情绪和矛盾纠纷,必然影响社会和谐,老百姓投诉多了,对个体利益保护不力,并不奇怪,光从法律途径解决这些问题是司法资源的浪费,关键是国家法律制度设计要有前瞻性,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有法律法规来行使监督管理,不能靠个体诉讼来解决,也解决不了问题。”
■破冰还是点火?
随着单向收费最后一块坚冰的打破,摆在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面前的难题也随之出现,那就是网络将面临话务量逐步上升,网络需要扩容的压力。
信产部副部长奚国华曾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推进电信资费改革,其中鼓励移动运营商推进手机单向收费将是其工作重点。
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资费上限管理评估方案和程序,推进电信资费“不管下限、只管上限”式管理。事实上在表明政府部门将制定电信资费的最高定价,问题是最终价格定价还是由运营商说了算。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价格室主任王学庆透露,为推动运营商全面落实单向收费措施,发改委和信产部准备采取包括明确时间表和不批非单向收费资费两大杀招。
王学庆表示,发改委出台的两项具体措施要求颇为具体,其中第一条是两部委将会督促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全国各地推出单向收费方案,甚至提出了时限要求,比如在北京,就提出了在春节以前要推出单向收费方案的要求。其次,发改委、信产部提出,移动运营商再提出资费方案,不是单向收费的不予批准。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满强认为,近期广东、北京等地相继推出单向收费套餐,说明运营商已经注意到消费者对结算方式的不满,这是值得肯定的。政府、运营商和消费者应共同努力,使得未来的资费水平越来越低,结算方式越来越简化。
“套餐这个东西,说实在的,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算账挺麻烦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说,“我觉得这是一个智力游戏,都在考验别人,但是我看这个套餐自己是挺晕乎的。”
(记者 王孔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