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为送下错车老太太与火车飙车 被指作秀(图)
2007-03-17


2007年03月17日13:42  来源:大河网   

    “助人要是作秀,雷锋不成作秀大王了” 警察飙车送老太太赶火车被指作秀

    更多市民称,别总用不阳光心态看“雷锋”

许红彬在广播电台做节目
许红彬在广播电台做节目


  铁路警察许红彬与火车“飙车”,帮下错车老太太顺利回到家。有人夸他是“雷锋第二”,也有人说他“作秀”。

  当事民警许红彬说,他只是希望自己爸妈出门也有人帮。

  [回放]

  飙车帮老人被指作秀

  3月13日,本报发表报道《为送下错车老太警车与火车飙车》。3月14日,“国际警察日”当天,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转播该报道,引起听众热议。

  “与火车飙车,速度那么快,不管出什么问题,都得他负责,有些冒险了。
 
 
 
他该送老太到郑州站乘其他车次,不必赶那么急,或安排老太在新郑住一夜,第二天再坐车走。”一位律师说,许红彬的做法并不稳妥,但做好事的初衷值得弘扬。

  有听众称许红彬是“雷锋第二”,改变了有些警察在人民心目中“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的形象。有听众说,“如果每个警察都像许红彬这样,就天下太平了。”这种好人,有关部门一定得表彰。

  然而,在一片赞扬声中,有人提出了质疑。“希望他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作秀”。

  昨日,交通广播邀请许红彬走进直播间,解答听众疑问。

  [心态]

  “我父母年龄也大了,将心比心”

  昨日上午8时,跟在工作人员身后,身高1.80米的许红彬身着警服走进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直播间。

  坐到话筒前,许红彬略弓着腰,一手搭着桌子,一手放在膝盖上,显得有些拘谨。

  “先介绍一下你的工作吧。”主持人试图打开许红彬的话匣。“我是郑州铁路公安处新郑车站公安派出所的站勤民警。”

  “当时是怎么发现老太太的?”“老太太快70岁了,走得慢,我想问问有没有人接她,与她的谈话过程中发现她是下错车了。”许红彬说,那时,火车已经开走。

  听众打来电话,问许红彬和英雄徐洪刚有没有关系,许红彬连忙解释“没关系”,但随即又开心地笑了。不断有听众打进电话,夸他“好样的”,许红彬不好意思地笑笑,“这也没啥。”

  “我也有父母,年龄也都大了。将心比心……”说到父母,许红彬突然眼圈一红,眼泪流了下来。

  [同事]

  许红彬是个不爱张扬的热心肠

  郑州铁路公安处宣传科副科长杜中亚,是单位最早知道许红彬送老太的人之一。

  “他绝对不是作秀。要不是看记录,大家都不知道他做了好事。”杜中亚说,因为负责单位的宣传工作,他经常会翻阅民警的出警记录,寻找新闻线索。

  许红彬的事,当时记录本里只是例行公事的寥寥数语:某日某时,我所民警某某在站勤时,发现一下错车的老太。经请示所里领导后,某某将老太送到郑州火车站。在火车发车前2分钟,将老太重新送上火车。

  杜中亚说:“他是个实在人,踏实、勤奋、人热心还不张扬,大家都这么说。”

  [对话]

  “俺家人都不知道这事儿”

  从演播厅出来,许红彬接受了商报记者的专访。

  问:安顿好老人,让她等下趟车走,这样就算很尽责了。为什么一定要去追火车呢?

  答:老人说她女儿已经在灵宝车站等着了,车到了看不见她,她女儿得多着急啊。

  问:如果车在路上出了意外,责任都要由你来承担,这些你没考虑吗?

  答:凭经验,我知道能追上,就追了。

  问:你周围的同事、家人怎么看?

  答: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这事儿。应该不会有啥反应吧,正常工作。今天来上节目,跟家里也是说的工作安排。

  “希望我爸妈出门有人帮”

  问:为什么不告诉他们?

  答:这事有啥说的。

  问:第一次听别人说你“作秀”是什么时候?当时什么感觉?

  答:就是刚才在演播室。(沉默)也正常……只有用行动让他们了解了。

  问:在演播室,提到父母的时候,你显得很激动。

  答:我爸妈都70多岁了,也属于大病没有,小病不断那种。出门干点啥,特让人担心。我平时工作忙,也没能多照顾照顾他们。记着以前他们自己回老家,到了时间人还没到,家里就急得一会儿一个电话,一会儿一个电话。

  我就想,自己爸妈出去要是碰上啥事也有人帮,我该多高兴啊。

  问:做了件好事,却被人说成是“作秀”。下次再碰到这种事,你还这么做吗?

  答:(低头,沉默)应该吧,毕竟这不是坏事。

  [市民]

  “宁愿警察天天这样作秀”

  许红彬“作秀”的说法传出去后,立即引来了众人热议。连续两天,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交通会商室”节目不断接到听众电话。

  “如果他是作秀,我们宁愿警察天天这样作秀。”主持人欣悦还记得,这是听众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一位出租车司机说,车速那么高,多危险啊。如果考虑到作秀,他会拿生命作代价吗?就像丛飞、李学生这样的好人,命都不要了,还会想有没有人知道、记者有没有到场?

  郑州大学社会学研究生王亚平说,做了好事,被媒体发现并报道,这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成为榜样,不是一种错误。如果做了好事被人知道就是“作秀”,那雷锋如果活到现在,是不是就成了作秀大王?

  [现象]

  曹爱文、丛飞都曾被指作秀

  翻阅近年来的报纸、网站,几乎每一个被宣传的好人好事,在被人称赞、传颂的同时,都伴随着“作秀”的质疑。

  2006年7月10日,13岁的女孩王孟珂不慎落入黄河。在120急救车赶到前,先行赶来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曹爱文放弃采访,选择为女孩做人工呼吸。经过多次努力,女孩还是没能醒来。

  看着女孩的尸体,曹爱文泪流满面。经互联网传播,曹爱文被“顶”为“中国最美丽女记者”。

  然而,她在为女孩做人工呼吸时,脖子上的记者证刚好滑落到镜头前。这个特写就成了她“作秀”的明证。

  一遍遍地解释之后,曹爱文私下指着自己的头对一个记者说,“你知道吗?我感觉每一次别人采访我,就像别人吸我的脑髓一样痛苦。”

  出场费上万元的歌手丛飞,近10年来救助了183个贫困儿童,不求回报。

  针对丛飞无私的捐助,有人说“把自己挣的钱都捐给别人,不是骗人就是傻子”,甚至说他患有“捐助快感心理依赖症”。

  2006年4月20日,丛飞逝世,人们发现他的父母生活困难。近10年来,他没有一分积蓄。丛飞在生前立下遗嘱,要捐献眼角膜。他用时间和行动,甚至是生命去应对质疑者。

  [呼唤]

  别用不健康心态看“雷锋”

  一位新乡的听众说,现在人与人之间太冷漠了。我们一直在呼唤雷锋,但等雷锋出现了,却总有人说他们“作秀”。都这样怀疑,还有人敢站出来做好事吗?

  “有些人在别人做好事的时候,总用一种不善良的心态去揣摩别人的目的,这不是一种阳光的心态。提出‘作秀’这个问题的人,首先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心态。”一位女士的话,赢得很多听众的支持。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总监刘阳说,这种质疑,让做了好事的人心寒。

  郑州市二七区外国语小学教师周菊兰发现,班里有的孩子,只有在教室里没人的时候才干活。原因就是害怕当着人面干活,会被人说成“表现自己”。

  “等大多数人都有了这种心态,人在准备做好事的时候,就会心存顾虑。他会像那些孩子一样,想想会不会有人怀疑他的动机。”周菊兰说,“作秀这个词儿让雷锋们心寒,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我们不能干。”(来源:河南商报 记者肖海丽 见习记者徐正 实习生马聪 记者吴波/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