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张立洁 《三月风·新闻人物》2007年第2期
随着赵丽蓉、高秀敏的离去,全中国13亿人就消费一个女笑星——宋丹丹。
连模仿秀圈里也是同样的行情。夺得“最佳宋丹丹模仿奖”的“草根”模仿者张春妹说:“那些个黄宏都使劲向我靠拢、套近乎呀。”
其他人就指望不上了吗?矬子里头拔将军,资历相当,并且都成名于喜剧小品的蔡明行吗?尽管出镜频率挺高,但是客观的说,无论是《追星族》里的女粉丝,还是《闲人马大姐》里的家庭妇女,蔡明的表演都与宋丹丹有一定差距。
全中国难道就没女人了?李明启、金雅琴在《孝子贤孙伺候着》《电脑之家》《我爱我家》等作品中都有较佳表现。从《我爱我家》中脱颖而出的“小明星”关凌已算是较“年轻”的喜剧演员了。但是从年龄和经验上讲,她们都无法担当喜剧作品中的主要角色,而且都有“离开”的危险。
难怪宋丹丹颇有难色地说,“我有责任上春晚!”
此前,记者曾联系宋丹丹,但是她的手机一直是移动秘书接听。回过来的短信显示的时间都是凌晨,看来真是太忙了:
真对不起,那么多信息都没回我太忙了,这是我一生最累的一年。请你原谅我好吗?感谢你的理解和那么多好看的信息。
宋丹丹
喜剧,大家都爱看,为什么没人演呢?
曾经导演情景喜剧第一剧《我爱我家》的英达严肃地说过:“好像中国演员尤其是女演员,只有长得很‘困难’,演言情、古装剧无望,才会被迫来演喜剧……长得漂亮的机会得来太容易,不愿像长得‘困难’的女孩那样下苦功,这是漂亮女演员的悲哀。‘喜剧只能丑女演’的看法是不对的,世界上很多有成就的漂亮演员在喜剧领域都很辉煌。国内的这种误区,也直接影响到情景喜剧的发展。”
多次出演喜剧角色的王刚对此也颇有感触:“中国观众更喜欢看端庄、漂亮的女演员,而往往视那些演喜剧的女演员为丑星。男演员在舞台上可以放得很开,而女演员却难以把握分寸,稍过一点都不行,认为缺乏美感、烦人。”
既想出名,又怕丑,女演员们面对“女笑星=丑女人”的尴尬,望而却步,不敢问津。造成这种尴尬最根本的是整个社会对于喜剧本身的错误态度——喜欢喜剧而又轻视喜剧,喜剧难登大雅之堂。对女性喜剧演员就更多了一份“性别歧视”,整天疯疯颠颠,女笑星哪还有女人味儿!
取得巨大成功的宋丹丹也是不得不申明:“生活中我长得还可以”。尽管有媒体制造噱头之嫌,但传统观念的制约与束缚,对女性审“美”不审“丑”,的确成了女笑星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而今年火爆一时的明星模仿秀的大量涌现,不过是实现了一种替代性满足,笑星资源稀缺制造了模仿秀的市场空间,但是她们往往难有超越。有人说,在喜剧演员的圈子里没有形成类似相声界的那种“师承”传统,有点天赋的刚冒个头,但是没人带,只能任其自生自灭,所以才会后继无人……
此外,缺少专门为女性演员打造的优秀喜剧剧本也是制约女笑星茁壮成长的一大原因。“以女人为核心展开故事的喜剧几乎没有,即使是宋丹丹,其出演的真正意义上的喜剧片也只是《我爱我家》《二子开店》等屈指可数的几部,充其量只能算是与他人联袂主演。”
从剧本创作上就“重男轻女”,造成女笑星兵源不足,兵源不足则造成编剧继续这么写。
女笑星成功难,男笑星何尝不难?“在中国这样一个缺少悲剧传统却又有深重苦难史的国度里,只有喜剧才能让那些坐在电视机前辛苦了一天的老百姓乐呵乐呵”,喜剧是需要天赋的,人民更需要欢乐。真正成功的喜剧演员,无论男女,贴近生活才是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