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权发布:2006年美国的人权纪录(3)
2007-03-09


2007年03月08日 09:15:01  来源:新华网 

  
    三、关于公民和政治权利

    近年来,美国人的公民权利受到越来越多的侵犯。

    “9·11”事件以来,美国政府机关以反恐为名对公民进行大规模秘密监视。据《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ABC)2006年12月公布的一项调查
,66%的美国人认为,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其他联邦机构侵犯美国公民的隐私权。据美国司法部2006年4月28日公布的报告,2005年在国家安全调查中,电子监控和搜查令的使用率提升了15%。联邦调查局签发了9000多份国家安全信函,涉及3500多名美国公民以及合法逗留的外国居民。这一数字还不包括为获得某些人的有限信息而发出的数千份其他信件,也不包括有关在美国非法居留的调查对象的信件。国防部一个研究小组正在监视超过5000个网站,每天关注25个至100个据称最具敌意和活跃的网站。(注27)联邦调查局内部的备忘录显示,该机构在搜集反战示威者、环保人士以及给无家可归者提供素食的积极分子的信息。在美国,无数人的电话记录被政府秘密搜集。(注28)据《今日美国报》2006年11月7日报道,越来越多的企业雇主“理直气壮地监视员工”,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跟踪员工,迫使员工同意在身上植入微晶片,雇用私家侦探调查员工上班时间在做些什么。据调查,75%的企业监视员工网络活动,65%的公司封锁一些网站,36%的企业跟踪员工上网内容,一半以上雇主保留和审查员工的电子邮件。

    据美联社2007年1月4日报道,美邮政改革法案生效时,美行政当局悄悄加入了一项声明,允许政府无需法院搜查令就有权拆阅公民邮件。据报道,美国国务院官员曾被指控对一些公民批评美国政府的公开讲话和著作进行搜集审查,以决定是否能让这些人到国外演讲,这被认为是政府控制信息流通、压制不同意见的行为。(注29) 2006年5月23日,美国一个致力于保障公民隐私的组织“电子边境基金会”起诉美国联邦调查局违反《信息自由法》和隐私法,指控其在“9·11”事件后,建立了“调查数据仓库”,收集了近7亿份个人资料,并允许非联邦调查局内部成员进入这个数据库查看私人信息。(注30)

    美国一向将自己标榜为“民主的灯塔”,但是,美国式民主的实质是钱袋的民主。

    据《今日美国报》2006年10月29日报道,2004年,成功竞选为参议员平均花费是700万美元,而筹资少于100万美元的众议员候选人基本上没有机会赢得竞选。在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中,民主党和共和党总共花了约24亿美元,其中美国各大石油公司和烟草公司捐款1.616亿美元。它们是选举的最大捐款者,也是最大获胜者。(注31)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竞选中,共和党候选人投入了390万美元做广告,民主党候选人则花了300万美元。(注32)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06年10月18日公布一项调查表明,有近四分之三的民众认为国会脱离民众,79%的人认为大企业确实对政府决策产生了过多的影响。

    美国政坛腐败现象严重。据美国联邦调查局2006年12月公布的统计,在过去两年内,联邦调查局已确认有1000名以上的政府公职人员犯有腐败罪。2006年因“超级说客”阿布拉莫夫认罪而爆出的 “游说门”事件,成为美国政坛数十年涉及权钱交易的最大政治丑闻,(注33)先后有4名国会议员被迫辞职,另外还有十几名议员正接受调查。(注34)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5年多来,美国联邦议员共接受了近5000万美元捐款去各地“免费旅行”。2000年1月到2005年6月,国会两院议员及其助手共离开华盛顿去旅行至少2.3万趟,8.1万多天,约合222年。至少去了200次巴黎,150次夏威夷,140次意大利。其中接受旅游资助超过12万美元的有25名议员,接受赞助商给钱最多的有24名议员。(注35)

    美国操纵新闻的丑闻不断,新闻自由徒有其名。美国政府为了政治需要,经常炮制假新闻来迷惑国内外民众。美国包括国务院在内的20个联邦机构都在制作和发行这类宣扬政府的视频节目。(注36)据《今日美国报》2006年6月22日报道,近年来,一些记者因为不愿意透露消息来源而遭到美国执法和司法机关的威胁甚至被监禁。两名Rhode Island的电视记者因此被限制行动自由4个月。旧金山一名联邦检察官曾强迫两名《旧金山纪事报》记者透露其消息来源,(注37)在遭拒绝后,两名记者被法庭以藐视法庭罪监禁18个月,另有一名旧金山的自由撰稿人2006年8月因拒绝向陪审团提交其私人录制的有关录像材料而被判藐视法庭罪监禁1年。(注38)

    四、关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美国是世界头号富国,但是,美国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却缺乏应有的保障。

    贫困人口是美国社会中的“第三世界”。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6年8月29日公布的数据,2005年美国有3700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12.6%,有770万个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平均每8个美国人就有1个生活在贫困中。克利夫兰市(Cleveland)和底特律市的贫困率分别高达32.4%和31.4%,几乎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注39)法新社2007年2月24日的报道说:麦克拉奇报业集团的分析报告发现,根据美国人口调查最新数据,美国有将近1600万人处于“极度贫困”状态,极度贫困人口比2000年增加了26%,赤贫人数达到近30年的最高点。美国经济在2000年至2005年间增长了12%,生产力提高了17%,而同一时期,美国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的工资只增加了3%,考虑到过去5年12%的增长,他们的实际收入有所下降,低于2000年的水平。(注40)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