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匿名来信牵出了一段感人的佳话。
南海网3月1日消息:
两年来租房独居默默守护朋友的骨灰,隐瞒死讯倾其所有替死者资助弟弟生活。这段真情故事来自一封寄往本报编辑部的读者来信,一位落款为“马先生”的农民工讲述了自己两年苦苦坚持的心路历程。
农民工结识重庆男孩
凄惨身世震撼马先生
2005年3月,“马先生”所在的工厂车间来了一位年轻的打杂工人。这个重庆男孩一开始就沉默寡言,只会埋头做事,迥异于旁人,因此落下了清高和奇怪的印象。渐渐地大家在工作上孤立了他。然而两个月后,“马先生”与他的一次偶遇,颠覆了这所有的印象。
5月一天,“马先生”去泰龙城购物竟遇上了男孩,“清高”的他这天正在路面埋头捡破烂。不期之遇令彼此惊呆,两人攀谈之中,一段心酸身世浮出水面。
男孩说,9岁那年,他母亲难产生下弟弟后去世了,他们父兄几人相依为命,而身处的农村贫穷至极。17岁那年,父亲也撒手人寰,留下他和8岁的弟弟,过着风餐露宿,食不裹腹的生活,而期间他们没有得到来自亲朋的援助。
父母双逝,尚未成年的他做出了一个艰难决定:他将弟弟寄养在一个远房亲戚家中,自己背井离乡来到海南打工谋生。他必须给那家人寄去500元生活费,否则弟弟就会流离失所。进厂工作时,男孩才19岁。曲折身世深深震撼了“马先生”,他和男孩成了无话不谈朋友。
男孩突死无法魂归故里
他将骨灰盒搬进自己屋
2005年8月16日晚,男孩在宿舍里突然死亡。“第二天,我们老板在海口火化了他。”“马先生”在信中说,男孩的肝部被法医鉴定有什么病,但他已经记不清了。他说,本来他打算将男孩的骨灰送回家乡,但因为工厂赶工,他又无法脱身,男孩无法魂归故里。但是按照习惯,骨灰盒不能与正常人同处一室,为了安置朋友的骨灰盒,“马先生”抱着男孩骨灰离开了宿舍,搬进自己租的房子。
爱心是否还要继续
内心煎熬求助本报
远在重庆的弟弟仍然能收到500元生活费,仍旧是哥哥邮寄的。而这一切都在“马先生”的安排之下,死讯被隐瞒了。“怕他小弟承受不了他哥的死亡事实。”“马先生”说,如果断了经济来源,还有人收留那个孩子吗?这些矛盾的念头,一直焦虑在这个外人的心里。起初两个月,他从工资里抽出500元往男孩弟弟的账户上寄钱。
一年多过去了,“马先生”默默地守护着朋友的骨灰盒,隐瞒着残酷的死讯,并坚持给那个孩子邮寄生活费,但他的心里也越来越焦灼,最后决定书写这封来信向报社求助。
“现在时间越久,我越不知道怎么办,如果我告诉小弟真相,以后谁来寄钱养他,供他读书?……如果不告诉我以后的路怎么办,看着同事们每年荣归故里,其实我也想家。”“马先生”在信上写道,如果万一哪天,被房东看见他们的房子里放着一个骨灰盒,后果不堪设想。应不应该再隐瞒死讯?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他想听听其他读者朋友的建议。
本报急寻“马先生”
身为一介平凡的农民工,“马先生”肩担仁义,感人至深,然而“马先生”究竟身居何处,处境如何?本报在此急寻“马先生”,请知情者来电告知,本报热线:66810222、66810221。
“马先生”,希望您能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期望倾听您身后艰涩的真情故事,同时我们也欢迎广大读者为“马先生”的抉择出出主意,指点迷津。
相关信息
这封来信中,除了清晰的落款外,“马先生”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就信件反映的信息来看,这封求助信从海口白坡里邮局寄出,“马先生”可能老家在外地,但在海口生活和工作,同时也可能是一名工厂的工人,现住在出租屋中,房东可能为海南本地人。
来源:海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