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最后一批通电农户的除夕夜:"我是第一次看春节晚会"
2007-02-18
 新华网沈阳2月17日电 特写:“我是第一次看春节晚会”——辽宁最后一批通电农户的除夕夜

    记者 姚剑锋

    除夕夜,辽宁省朝阳县小窝铺村村头鞭炮声不断,热闹非凡。71岁的王凤平老人在屋里看着电视节目,乐得合不上嘴,“我可是第一看到春节晚会啊!”

    “我家祖祖辈辈都住在这儿,到现在已经是第七辈人了,老父亲活了80多岁也没看到电视是个啥模样。”王凤平老人说,“如今让我赶上了。”

    和王老汉一样,小窝铺村这些世代居住在深山沟里的7户22位村民迎来了他们有生以来第一个“通电春节”。去年12月初,辽宁电力部门为这个全省最后一个无电地区合闸送电,同时也宣告投资2.4亿元的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全部竣工。

    王老汉呷了一口酒,神情悠然,炕上的木制小饭桌上堆满了菜:鱼、鸡、香肠……老伴不时为他倒酒,说起通电给他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滔滔不绝。

    “在外打工的儿子给买了电视机和有线节目接收器,能收40多个台。”王老汉指着新买的电视机,“原来啥也不知道啊,现在知道的可多了。”

    王老汉语言纯朴实在:“过去那叫啥日子?早晨太阳出来去干活,日头一落就睡觉,不管春夏秋冬,晚上什么也干不了,孩子学习都耽误了,没电的日子我们过够了。”

    “好日子这不来了吗?”王凤平老人的儿子说,“过完年,我就给老爷子买个洗衣机,让他们享享福!”

    王大妈21岁嫁到这个村,过了40多年黑灯瞎火的日子,“那半夜起来喂牲口就跟睁眼瞎一样东摸西摸。”通电以后,大妈的整个院子都亮了。“高兴!特别高兴!灯这一亮,我还能多活20年!”王大妈手拿着用了几十年的油灯说。

    在村头,有一个现在已不多见的磨米用的石碾子。通电前,村民们仍用碾子碾米,偶尔到山外加工场磨米磨面,但要翻山越岭几十里。最难的是吃水也要到十几里外挑。

    “夏天用盆接雨水喝那是常事。”今年70岁的徐广发家里因为有了电,买了磨面机、铡草机,“这不,用上了电水泵,打了水井,喝水也不愁啦!”

    在徐广发家门框上,一副对联特别醒目,上联“户户通电送党恩”,下联“张张笑脸迎光明”,横批是“共产党好”。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